5G專利費「收割戰」開啓!各廠商「明碼標價」,華爲卻仍未出手


5G專利費“收割戰”開啟!各廠商“明碼標價”,華為卻仍未出手

資料圖:來自IT時報

【全面佈局5G時代】

5G時代即將來臨,截至8月23日,三大運營商已確定在19個城市啟用5G網絡。說到5G,不得不提5G專利費。今年6月,5G國際標準正式出臺。作為開發5G標準的回報,相關技術開發公司高通、華為、愛立信、三星及諾基亞等,以“公平”、“合理”及“非歧視”的FRAND原則為基礎,有權把他們的貢獻授權給設備製造商,讓更多人使用5G技術。

而在5G專利上我們能看到國產力量的崛起。在《5G新空口協議》上,全球累計聲明標準專利總數高達5124項,其中,華為以1481項聲明專利排名第一,愛立信以1134項聲明專利排名第二、三星以1038項標聲明專利排名第三,體現了華為在網絡空口協議上的優勢。這可以說是長期自主研發和投入的一種回報,也是對技術努力的一種認可。

5G專利費“收割戰”開啟!各廠商“明碼標價”,華為卻仍未出手

資料圖:來自金投網

【愛立信打響第一槍】

在5G商用步伐越發接近之時,幾大通信巨頭已經開始對“專利費”明碼標價。早在2017年3月,瑞典電信巨頭愛立信成為首個公開5G專利許可費的公司。愛立信首席知識產權官古斯塔沃在接受採訪時稱,“對於高端手持設備,愛立信的5G專利許可費設定為5美元每部,而對低端手持設備,許可費可以最低至每部2.5美元”。

對於5G專利費,愛立信設定了固定的專利許可費。古斯塔沃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公開設定合理的版稅價格,以給其他專利的持有人和企業提供參考”。愛立信此舉,或是想要重新制定5G遊戲規則。繼愛立信後,諾基亞也於近日在一份聲明中宣佈,預計未來將向智能手機廠商收取每臺設備3歐元(約合3.48美元)的5G-NR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用。

5G專利費“收割戰”開啟!各廠商“明碼標價”,華為卻仍未出手

資料圖:來自頭條新聞網

【高通試圖堅守地位】

高通的專利費,向來被業界稱為“高通稅”,專利費一直也是高通的重要收入來源。按照高通以往的規定,部分使用了高通芯片的企業可支付較少的專利費,使用其他芯片的企業則需支付更高的專利費,這也成為高通芯片廣受歡迎的原因。儘管在進入4G時代後,中歐合作推出了LTE標準,企圖繞開高通的專利,但卻依然是於事無補。

根據高通此前公佈5G專利費收取標準,使用高通的核心專利,且只支持5G手機,將會按照終端價格2.275%收取專利費,若支持3G、4G、5G手機,將會收取3.25%專利費用;使用高通核心專利加非核心專利,只支持5G的手機,將會收取4%專利費用,若要支持3G、4G、5G手機,將會收取5%專利費用。高通在專利收費上飽受爭議,這也導致專利糾紛不斷。

5G專利費“收割戰”開啟!各廠商“明碼標價”,華為卻仍未出手

資料圖:來自環球科技

【華為未公佈收費標準】

早在今年6月,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稱,“華為將盡一切努力降低相關5G專利的許可費率”。在華為尚未正式公佈5G專利收費標準之時,關於其5G專利費的消息便已廣泛傳出。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只要廠商使用華為的5G專利,華為將統一收取4%的專利費”。8月10日,華為公司否認了該5G專利收費標準的傳言,並表示“從未公佈過收費計劃”。

華為稱“任何單一權利人按4%收費都是過高的、不合理的。”所以作為國產中堅力量,華為尚未公佈其專利收費標準。但此前,華為曾宣佈未來將在專利許可活動中不敲詐產業和社會,並倡導其他致力於推動5G技術實施的權利人使專利累計費率比4G更低、更透明。有業內人士猜測,華為的專利費定價將不會高於高通,應該在行業普遍能夠接受的範圍。

5G專利費“收割戰”開啟!各廠商“明碼標價”,華為卻仍未出手

資料圖:來自36kr

【企業5G收費是好事】

本土企業可以收取專利費了,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也預示著我們在通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未來是科研爭霸的時代,每家手機廠商都要研發自己的技術,這樣才能夠立足行業,並且取得很大的成功。任何的技術的研發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出於對知識產權的尊重,收取專利費是國際公認的標準,這一點無可厚非。

眾所周知,每年我國產手機的銷量出貨量都在好幾億臺,這其實就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但是我們使用了人家的核心技術,就需要為專利買單,只有我們自己的技術、標準真正可以成為一種通用的模式之後,我們的技術轉換才能成為專利的一種收益。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產巨頭華為的脫穎而出,其實恰恰是對知識產權的一種積累和技術研發的長期投入。

【小芯有話說】5G之戰不僅僅是一場企業的巔峰對決,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國家利益的博弈。對於本土企業開始紛紛收取5G專利費,你有什麼看法嗎?

(歡迎下方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