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下,面对举报,哪几种人会感到害怕?

这几天,小崔的“一声长叹一声雷”,不仅连续几日霸屏,对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来说,却也无意中道出了多少心酸与无奈。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举报都有明确的规定。向有权机关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课以有关机关以调查核实的义务。然而,某些情况下,公民对于调查核实的结果,如果觉得有关机关的回应并不那么合情合理,似乎也不总会买账。

舆论监督下,面对举报,哪几种人会感到害怕?

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质疑,舆论监督就显得格外必要。而对于有关机关来说,当事关自身时,就要看是不是敢把盖子揭开,刀刃向内,见见阳光。

其实,舆论监督下,面对举报,感到害怕的无非这些人:

首先,被直接举报、心里有鬼的人。自己是否干了坏事,自己最清楚。既然举报属实,在真相还未大白之前,不论你是认识税务局的,认识公安局的,认识证监会的……都难掩内心的惶恐。否则,公权力的运行就要值得拷问了。

舆论监督下,面对举报,哪几种人会感到害怕?

其次,“不检点”圈内人,兔死狐悲。这些人虽然没有被直接举报,但是属于同行,并且一贯不检点。一旦所举报事项被查实,即便自己还未引火上身,恐怕也要惊出一身冷汗。其实,对于许多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就要看这把火往哪里烧了。

再次,保护伞。有些掌握公权力的人,要么自己直接干了坏事,要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为干坏事的人提供保护,收了不该收的钱。这些人为保住位子,是一定要困兽犹斗,阻挠调查进行的。

舆论监督下,面对举报,哪几种人会感到害怕?

第四,老好人、不作为。掌握公权力的还有一类人,身在其位,却凡事怕得罪人,不敢深查;一心想着打圆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事和稀泥,甘当差不多先生,不作为、无担当。对这种生态环境的整顿,其实更加紧迫。试想,如果“一查到底”的结果,对这种人却不能形成震动,那就实在辜负了公众的期待。

当然,好人也有可能心惊。不过好人的心惊,一则对所举报的事闻所未闻,触目惊心;二则爱惜羽毛,躬身自省。不过,清者自清,笑看他人表演,好人终会落得一身坦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