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經歷漫長的週期。想要從無到有地造出一臺車,中間要經歷多重的艱難險阻。在整個研發過程中,試製車擔任起無名英雄的角色,真正是要“上刀山,下火海”,經受住了所有的嚴苛考驗才能最終走上生產線,變成我們能夠買到的量產車。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正在吐魯番進行高溫測試的威馬EX5 試製車。

最近在網絡上最“紅”的一臺新能源車當屬威馬 EX5 ,那麼我們就以威馬 EX5 為例,來了解一臺試製車究竟要經歷那些磨難,才能最終進入量產。

一、 累計測試超過 300 萬公里,建立了試驗認證體系

從威馬汽車的公告中得知,威馬 EX5 在研發過程中先後進行了多輪駕駛性聯合調試,2 輪夏季高溫道路測試,3 輪高寒測試(包括零下 40 ℃ 低溫環境艙和零下 20 - 42 ℃ 的道路測試),多輪整車續航標定,以及多輪診斷標定等測試。陸續投入測試車輛超過 400 臺,累計測試里程超過 300 萬公里,累計測試工作時長約 10 萬小時。對於一臺試製車而言,這樣高強度、高里程的多輪測試,無異於一次殘酷的折磨。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的這套測試流程,對標的是通用汽車 GVDP 全球整車開發流程。擁有傳統車企基因的威馬汽車,在面對傳統汽車巨頭時表現得並不畏縮。

而在研發過程中,威馬建立起了完善的試驗認證體系(WTCS-WM TestCertification System),覆蓋了三電、底盤、安全、NVH、電子電器、車身內外飾、自動駕駛、智能系統等 9 大驗證領域,120 項整車級試驗,3400 項系統試驗,14000 餘項零部件試驗,其中三電系統相關試驗 3000 項。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為何要進行如此繁雜的測試,當然不是跟試製車有深仇大恨,威馬無非是想證明一點,作為一家新勢力造車企業,他們在車輛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各項性能指標驗證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完全不輸給傳統車企。

二、 電池包的穩定性試驗,結果均超越國標

試製車挺過了 300 萬公里、10 萬個小時的艱難試驗後,這場折磨並未結束,電池包將會接受單獨的測試,以驗證電池包技術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經過高標準、多輪次的試驗驗證,威馬 EX5 的大部分標準均超過國標要求的 2 倍。16 項全面安全測試(振動、擠壓、外部火燒、海水浸泡、過放電保護、過充電保護、跌落、機械衝擊、溫度衝擊、短路保護、過溫保護、模擬碰撞、溫熱循環、高海拔、鹽霧、翻轉)全部都是一次性通過。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例如,電池包經過 X 方向和 Y 方向的擠壓試驗,實測在極壓力達到 100kN 時變形量為 20% 左右,均無爆炸無起火;海水浸泡試驗中,試車裝配狀態與整車線束相連,完全置於 3.5% NaCl 溶液中 2 小時,無著火或爆炸等現象;火燒試驗中,置於火源上方 50cm ,直接暴露燃燒 70 秒,火焰完全吞噬電池包,觀察兩小時無爆炸,離開火源後火爆在 2 分鐘內熄滅;而在震動/機械衝擊/模擬碰撞/跌落試驗中,威馬電池包的外形變形量小於 0.5mm ,電氣性能正常,仍可正常工作。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以上各項試驗結果,威馬電池包的表現都超越了國標。同時,所有電池包都是在充滿電情況下(100% SOC )進行的各項試驗。

三、 試驗結果:威馬電池包展現出了高穩定性

在對電池包的試驗中,威馬的電池包表現出了極高的穩定性。

搭載威馬自主研發的主動式恆溫電池熱管理技術,採用獨立液冷循環,每個電池模組內有兩個電芯溫度傳感器,電芯可以保持在±2 ℃的溫差範圍,從而保證電芯性能一致性,提高電池系統循環壽命。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另外,威馬的電控系統經過 ASIL-D 級認證,單點失效覆蓋率和多點失效失效覆蓋率都超過99%,硬件隨機失效率低於 10FIT (即理論上 1.14 萬年出現一次硬件隨機失效)。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威馬稱未來交付的車輛將會全部採用高能量密度 VDA 方形硬殼電芯。

四、零部件耐久性試驗,又是一場馬拉松

除了針對整車可靠性、電池安全性的實驗意外,試製車還必須經歷一場馬拉松式的零部件耐久性試驗,主要的測試項目包括:

累計門把手開關次數超過10萬次;

累計踩動剎車次數超過100萬次;

累計燈具測試開關次數超過10萬次;

電池累計充放電12000次;

環境倉模擬暴曬,連續600小時;

經沙漠中超過200小時的連續駕駛測試。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威馬EX5 試製車的門把手的開關次數超過10 萬次。

威馬汽車|歷經考驗最終走上生產線


電池累計充放電 12000 次。

威馬 EX5 在這項測試裡同樣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零部件的耐久性儘管不會像電池的安全性那樣危機安全,但試想一下,你的車買回來之後大毛病雖然沒有,但小毛病不斷,會不會讓你抓狂?威馬 EX5 在這項試驗裡,肩負的責任就是讓用戶用車的時候更舒心,不必為車輛的一些小毛病發愁。

全文總結:從威馬 EX5 的試驗流程可以看出,一款新能源車正式投產前,需要先讓試製車度過重重難關。威馬在研發階段投入了巨大精力,同時並未捨棄傳統車企基因裡對安全和可靠的重視。再來這些以報廢為最終命運的“無名英雄”,終其一生都是為了奠定量產車可靠的質量和性能。不難想象,威馬自燃事件中的這臺 EX5 試製車,生前究竟經歷了多少磨難,也可以猜到,它在“臨終”時會處於多麼差的狀態。也正是有超過 400 輛試製車在幕後的默默奉獻,才能夠讓威馬 EX5 正式走上生產線時更加安全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