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送女儿去澳洲念书:原来澳洲学校用了四十年,只为……

今年夏天,我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做访问学者,我给女儿在网上申请了一所学校去插班,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就像爱丽丝不小心掉进了兔子洞一样:

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夏天到冬天,从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公立教育到墨尔本的个性学校——这所学校最初开在一个人家里,既非公立也贵族私立,学生除了吃就是玩,然后才轮到学习。

四周后访学结束,女儿不止一次念叨想念那里,其实不止是她,连我也一样。尊重、平等、友好、轻松、欢快、自然的学校氛围,如果你曾经置身其中并乐享其中,等到离开后,那种失落的感觉可想而知。

中国妈妈送女儿去澳洲念书:原来澳洲学校用了四十年,只为……

我白天有工作,常在晚上问问女儿当天在学校的情况。说真的,她津津乐道的那些活动,让我都非常向往,我经常感叹:你这是每天都在度假啊,至少是在参加夏令营吧。

以下是我能记住的一些活动:

  • 在咖啡馆上数学课,并且由老师请客,喝了巧克力

  • 去电影院看电影

  • 去州立图书馆学习中世纪的拉丁语书写

  • 在英文老师的厨房喝茶读诗,上英文课

  • 全体学生参加的每日晨会

  • 美味的午餐,包括周三的烧烤

  • 厨房里随时供应的水果和点心

  • 被分配去给低龄的学生辅导功课

  • 每周三雷打不动的游泳课,以及课后的糖果时间

  • 在学校对面硕大的公园里上体育课,做有趣的游戏

  • 大量的Free time (自由时间)

  • 每天放学前的集体分工clean-up(大扫除)

有一次我见到校长兼数学老师Tim,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要带孩子们去咖啡馆上数学课呢?他顿了一秒钟,然后说:“我们大人有时候也喜欢去咖啡馆去看书学习啊,那天正好一部分孩子去营地活动了,剩下的孩子人数不多,所以也适合去咖啡馆……他们在那里都学得很认真!”

是的,女儿也说,同学们在那里很认真地做题,遇到问题就去问Tim,他会放下咖啡,很耐心地解答每个学生的问题。

回北京后,女儿至少两次提到咖啡馆的事儿,提出让我哪天也带她去咖啡馆里学习。可当我提议家附近的那几家咖啡馆时,她又泄气了:还是别去了吧,那里人太多。

咖啡馆里上数学课这件事儿,以及所有那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在我看来,都体现出FCS所秉持的“先人后事”(People Before Things)的原则,即将孩子们的利益、感受和成长放在第一位。

中国妈妈送女儿去澳洲念书:原来澳洲学校用了四十年,只为……

一眼看不明白的课程表

关于FCS的学年课表,最与众不同的还有一点,就是每学年他们有差不多二十次营地活动。这些营地活动,包括参加体育比赛和集训,以及在农场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下的自由式营地活动。

FCS老师对他们的自由式营地活动津津乐道。跟一般学校高度组织化的营地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们完全是自由发挥,利用营地简陋的工具,就地取材,筑水坝、建木屋等,想怎么玩而就怎么玩儿。营地的住宿,也非常简单,很多时候连电都没有。

跟我们同去的还有女儿的同学一家。同学是6岁男孩,有次他参加了学校一个当天往返的营地活动,往返的交通也是靠家长贡献的车辆。孩子们回到学校时的样子,让他的妈妈看呆了。

她是这样描述的:一群孩子个个都跟泥猴儿似的,从车上下来的时候都光着脚,手里拎着满是泥巴的鞋子,有的还流着鼻涕(五六岁的孩子),小脸儿被风吹得红红的,但是每个孩子都很开心。

中国妈妈送女儿去澳洲念书:原来澳洲学校用了四十年,只为……

孩子们自由发挥的营地活动

这位妈妈每周有两三天会在学校帮忙做午餐,所以她比我有更多观察的机会。她英文不好没法跟周围人交流,但恰恰因为这个,她的观察反而更为细致,也更为有趣。

比如她说:感觉这里的孩子都没有多少学习时间,8点50分晨会,9点20才开始上课,11点半开始就陆陆续续轮流来厨房吃午餐了,下午2点50就放学,中间还有户外公园的体育课,以及自由时间。更别说,经常会有哪一组学生去参加营地活动了,或者外出参加体育比赛等等,所以基本很少有全体学生在场的情况。

总之,据她说,看上去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玩儿和吃,其次是学习。

6年的小学时光,我们希望收获一个门门功课成绩优异的学霸,还是一个快乐和有活力的小孩儿?

更震惊的还在后头!我们明天接着讲【女儿在澳洲上FCS学校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