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油果子」

消失的“油果子”

近日藉著小孩兒外出避暑的閒暇我淡心無常地翻閱了下多日不開的電視,一個接著一個的廣告控訴著經濟的蕭條,令人心生反感。更令人作嘔的是這些廣告的代言人,清一色的陰陽失調偽"棒子"小白臉妖人,不男不女。任憑這群犢子成為公眾人物並在電視熒幕上獻媚作祟簡直是在帶偏下一代,這對一個國家或者說民族而言是相當危險的。

為什麼現在如此多小子變成了娘炮還以此為榮?除了社會形態的野蠻生長之外,我認為是我們的食物和飲食結構出了問題,特別是一日三餐之首的早餐。

消失的“油果子”

("硬貨早餐"的代表油炸肉餅)

"油果子"早餐成為歷史

記得我還在唸書的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家屬區路口每天大清早都會有小攤販排起長龍,售賣各式各樣的早餐。油炸肉餅、餈粑塊、油錢兒、爐橋、麻圓、鍋貼、糯米糰等"油果子"應有盡有。當時人們並不像現代人一樣"趕",他們總能騰出時間坐下來,用這些"油果子"地沾著濃郁的甜豆漿大快朵頤,享受著早晨的陽光。對於小老百姓來說,一頓能讓嘴邊掛著油膩的"油果子"早餐所帶來的幸福感確實很多事情都無法比擬的。

消失的“油果子”

(記到,這種一面凸一面凹,裡面夾著豆沙餡的糯米油果子叫"油錢兒")

時過境遷,當你猛然回首,會發現曾佔據早餐食譜中大半壁江山的"油果子"硬貨早餐早已隨著家屬區的坼遷淡出了我們的視線。我知道,並不是因為"油果子早餐"不健康,導致這些完全能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食物消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私有化私和個體經濟成為經濟主體,讓社會主流價值觀發生了改變,"結果"成為了評判是非對錯的唯一標準。民眾不得不"提速"去適應"老闆"和社會的"節奏",而私有經濟無序競爭又無情地加劇了這一狀況的態勢。百姓不再有坐下來吃沾著豆漿吃"油果子"早餐的閒情雅緻,寧願在被窩多做一番掙扎,精蓄銳為當晚的加班做好充分的"備戰",也不願再起個大早去吃早餐了。因此,"油果子"早餐的需求量急轉直下,成為了時代的"棄兒"。

消失的“油果子”

(這個叫餈粑塊,有些地方還能看到)

比起需求減少對"油果子"早餐的影響,"貨源"匱乏的打擊才是更加致命的。"油果子"早餐需要和麵(發米)、調餡、包心、捏形、油炸、冷卻晾乾等一系列複雜的工序,顯然和當下講究"效率"和"人力成本"的經營理念背道而馳,很少再有人願意賣"油果子",更沒有年青一代願意接受此技藝和相關文化的傳承。隨著"貨源"的日漸萎縮,自然"油果子"成為了瀕臨絕境的物種,在歷史的車輪下苟延殘喘、奄奄一息。

消失的“油果子”

(這種像橋一樣的油餅叫"爐橋")

歷史選中的早餐繼任者"稀飯"登基

如果你注意觀察,會發現早餐攤子其實並沒有消失,只是都遷徙到了寫字樓商圈附近的車站。而他們經營的"業務"早已不是當年的"油果子",取而代之的更加順應時代發展的"新時代革命早餐"——"稀飯"(或許你可以裝13的叫它為"粥")。

對於老百姓上班族而言,稀飯足夠方便、快捷且不用專門抽出時間完成"進食"。小攤販往一次性碗中隨手用瓢一舀,食客自助拈兩夾鹹菜,二維碼一掃就走,平均8.9秒內便可完成交易。且在等電梯時不用額外的餐具就能站著把食物"喝"到腹中,太符合當下的節奏了,這簡直是為現代中國人量身打造的現象級早餐。

消失的“油果子”

(這種先油炸後烤乾的肉餅安逸,不過這個厚了,薄的更酥脆)

對於攤販而言,稀飯更是理想的"經濟作物",根本不需要專業的手藝去烹飪製作,頭天晚黑用一口大鍋煮下作數,第二天直接上架銷售,無需其他任何繁瑣的工序,一個人便可包辦從製造商到終端銷售的所有工作,"人本人效"、"地本平效"之高几乎無人能出其右。另外,稀飯的毛利無疑比"油果子"高出了幾倍。就早餐稀飯的粘稠度來看,米和水的比例基本為1:5甚至更低。也就是說用10斤單價2元的大米兌上25升價格可以忽略不計的自來水加上1立方米的天然氣,加上鹹菜和一次性餐具,成本頂多35元便能製作出25L以上的稀飯,按3碗/L的計量能賣出大概75碗,3元/碗,營收225元,輕輕鬆鬆淨利潤190元,鬼大爺還賣"油果子"。

消失的“油果子”

(糯米糰承載了多少人的成長記憶)

早餐"大災變"搞垮新一代

現實正如你們所見,以年輕人為主的都市上班族、祖國的未來正在日以及日地靠這樣的"水貨"早餐維繫著一上午基本的體能支出,一個二個像軟體動物一樣。特別是在看到那種滿臉絡腮鬍、渾身泡泡肉、還翹著個蘭花指用塑料瓢羹"母兮兮"地吃著稀飯的男青年時,作為一個"有志中年"的我真的好想跳起給他歸兒一皮坨。不是我誇大其詞,這種狀況是相當可怕的,試想一下如果發生較大的戰事,鞋幫子歸孫兒如何挺起民族的脊樑?而這一切都是喝稀飯喝出來的,更可怕的是我們的新一代正把這群"妖人"奉為偶像。可畏、可氣、可談!

消失的“油果子”

(麻圓估計很多人還認識)

最後日個白:我覺得"油果子"早餐應該回歸,讓年輕人吃出應有的硬氣。當然那確實需要諸多來自大環境的醞釀和孵化才能實現,難度較大,但如果有政策的扶持和媒體正確的引導,這條路就有勝利的終點。為了未來,放棄稀飯吃"硬貨早餐",我們責無旁貸。

消失的“油果子”

有些食物在我們這一代人百年後估計就失傳了。

(圖片來自網絡 / 文:ninja龜)

消失的“油果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