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龍痔瘡類產品賣得不錯 但多元化業務盈利仍存不確定性

從生產痔瘡產品到跨界眼霜等化妝品博得不少關注的老字號藥企馬應龍最近又因為炒股鉅虧而受到了質疑。此前一篇《馬應龍的資金黑洞》的報道,對馬應龍炒股、股權投資、多元化業務發展不佳等情況提出了質疑。

馬應龍10月25日公告對此前質疑進行了回應。

2018年上半年,馬應龍實現收入10.72億元,同比大增37.1%,但淨利潤卻同比下降41.13%至1.03億元,馬應龍對此稱,主要原因系公司持有證券價格下跌,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1.11 億元。

讓馬應龍虧慘了的股票是華大基因,截至今年年初馬應龍共花費了約1.58億元買進華大基因。財報顯示,馬應龍購入上述華大基因股票的初始投資金額為1.58億元,按照目前100萬股的持股數量計算,馬應龍當初買入這些股票的單位成本是158元/股,而10月25日華大基因收盤價為52.20元。

而事實上,馬應龍和華大基因還存在戰略合作,今年5月馬應龍與華大基因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正在推進直腸癌篩查、糞菌移植、腸道微生物等專項研究項目。

從業務板塊上看,馬應龍此前多年一直主營醫藥工業和醫藥流通行業,2008 年涉足醫療服務行業。2017 年底,醫藥工業、醫療服務、醫藥流通板塊的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64.28%、9.83%、29.62%。

其中傳統的醫藥工業的收入和毛利額分別為11.25億元、7.87億元,佔營業收入和毛利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4.8%、90.21%,依然是馬應龍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其老牌主打的痔瘡類產品在2017年收入和毛利額分別為7.58億元、5.85億元,佔營業收入和毛利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3.64%、67.07%,依然在業務中佔據主導地位。

但馬應龍近年新增的一些多元化業務的表現卻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如醫療服務板塊,雖然從2010-2017年馬應龍的醫療服務板塊業務收入逐年增長,但毛利率卻是逐年下降,由2011年最高時的49.1%下跌到2017年僅有12.93%。

對此馬應龍表示,醫療服務業務毛利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續加大該板塊投入,尤其是 2016 年起,旗下北京馬應龍長青肛腸醫院、西安馬應龍肛腸醫院等陸續開展擴建改造,營業面積和病床數量增加,由此房租、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固定資產折舊、人工成本等營業成本大幅上升,造成毛利率大幅下降。

在醫藥流通方面,2013-2017年,馬應龍大藥房的淨利潤分別為-95萬元、674萬元、468萬元、392萬元、-450萬元。馬應龍對此稱,醫藥流通板塊為公司依託區域品牌優勢的延伸板塊,主營藥品批發和零售業務,毛利率相對較低,但處於行業平均水平。

按照馬應龍的回應來看,公司證券投資收益可能因股價波動發生較大變化,直接影響公司淨利潤;醫院經營毛利率有待提升,盈利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包括功能化妝品在內的大健康板塊關注度頗高。早在2009年,因痔瘡膏被人熟知的馬應龍就推出八寶眼霜進入化妝品領域,隨後推出瞳話眼霜等產品。2017年其大健康板塊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5.28%,功能性護理品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86.96%,功能性化妝品2016年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7%,2017年同比增長29%。今年9月馬應龍還發布公告稱,將投資成立主營功能性化妝品等業務的武漢馬應龍大健康有限公司,可以看出其加大投入大健康板塊的意圖。不過,大健康板塊業務雖然增長較快,但規模佔比不大,尚在培育中,未來發展存在不確定性。

對於馬應龍來說,要想通過多元化尋找新的利潤點還需要些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