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入局 工業品離「春天」還有多遠?

京東首個面向B端品類的“超品日”——京東工業品超級品類日已於日前收官,工業品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4329%; 本次超品日勞動防護手套成為爆品,個別品類則暢銷30個省,訂單覆蓋更是抵達全國各地,既有與俄羅斯相望的黑龍江雙鴨山,也有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的西藏林芝,倉儲物流優勢凸顯。這次活動對於京東來說,既是一次工業品營銷的“大練兵”,更是產業鏈生態協同發揮功效的開始。

電商入局 工業品離“春天”還有多遠?

工業互聯網驅動電商toB發展

中國經濟的供給側改革進入深水區,to B市場表現尤為明顯,改革空間更是巨大。據工信部印發《工業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工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不斷深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採購額達到9萬億元、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11萬億元。成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早在今年5月,三一重工唯一的一家電商官方旗艦店在京東正式上線,三一重工方面的數據顯示,三一重工已通過京東平臺銷售出200臺微挖(整機質量6噸以下的微型挖掘機)和壓路機,活動當天,更是有100臺微挖售罄。一方面是大型製造業,一方面是電商巨頭,兩者強強聯合進行營銷創新試水的背後,不難看出傳統工業品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傳統工業品之痛

工業品傳統產業鏈存在諸多弊端和痛點,如價格不透明、信息不對稱、流程長、時間長、質量參差不齊、服務跟不上、成本無法科學控制等。此外,工業品涉及範圍廣,供應商龐雜,產品尋源成本、採購管理成本較高,導致該行業到目前仍處在交易撮合型階段。

美國市場分析公司Aberdeen集團曾對世界Top500企業進行了一份數據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工廠採購成本由產品隱性和顯性成本構成,而工廠採購的顯性成本,如產品價格僅佔工廠採購總成本的30%,而事關談判、交易、運輸、售後及其他的工廠採購的隱性成本卻佔了工廠採購總成本的70%。

想要系統地解決隱性成本,不僅對產業鏈提出了“規模化”的需求,也在採購管理和金融、物流等售前售後服務上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工品彙CEO嚴彰就曾對外表示,工業品行業的核心壁壘是供應鏈,未來整個MRO本身要做一站式採購,但是這對供應鏈的要求非常高。

京東入局:優勢得天獨厚

相比垂直採購平臺,京東在規模化、採購管理流程化、產品質量可追溯以及倉儲物流等服務的完善度方面恰恰是優勢明顯。

以採購側為例,京東利用一站式採購以及全流程電子交易技術為突破口,不僅深度打通了企業的採購系統、財務系統、報銷系統,更讓數據透明化可視化。電子化有助於採購週期信息的透明化,有助於提升供應鏈貨期,實現保障服務質量。此外,通過大數據還可以對客戶群體進行細分管理,針對不同的企業用戶對服務進行調整和優化,實現個性化服務。同時,通過自動化數據跟蹤,京東可以第一時間向廠商反饋市場需求,鏈接供應端和需求側,減少交易環節,最大化雙方的利益。

倉儲物流方面,京東的企業專屬配送網絡,將企業定製化、多樣性的服務需求,通過自主供應鏈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服務,實現智能調度,深入企業採購全流程,進一步滿足企業客戶“計劃性強、決策時間長、採買量大、服務多樣性”的履約交付需求。不僅節約了供應端成本,還有效提升服務效率。讓工業品採購也變得電商化和智能化。

整合上下游 佈局一站式生態玩法

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京東就在工業品領域展開了一系列佈局。

2017年9月,京東攜手施耐德、史丹利、博世等200家知名品牌商完成工業品頻道上線;

2017年10月,京東與三一集團在長沙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表示雙方將在物資採購、工業電子商務、物流等領域展開合作,攜手打造工程機械電子商務新格局;

2018年5月,京東領投工品彙2億元融資,對此嚴彰表示:“工品彙所堅守的正品理念與京東不謀而合,這是毋庸置疑的,未來,我們希望與京東平臺在B端產品入口方面達成好的合作。同時,京東物流的快、準、好在國內可以說是無可匹敵的,我們也希望可以給工業品用戶同樣的採購物流體驗,在這一方面,我們認為合作的重要性更大。”

2018年國慶期間,京東悄然上線工業品一級頻道,3M、霍尼韋爾、施耐德、哈量集團等頂級工業品品牌自營旗艦店悉數亮相,不少品牌還選擇在京東獨家發售新品。

通過上下游資源整合,截至目前,京東入駐的工業品SKU已經超過300萬個。憑藉其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以及在物流環境和售後支持能力等方面的優勢,毋庸置疑,京東在工業品領域的生態能力正在形成一條不可撼動的護城河。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工業互聯網將進入持久發展階段,以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通過技術為工業品行業帶來的改變,正是工業企業致力探索的工業互聯網化的轉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