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昌府分局全面推行「警燈閃爍」新型巡防模式

發展導報山東訊(記者 任合一 通訊員 付延濤 付朝旺)

為最大限度壓縮違法犯罪分子作案空間,今年10月以來,山東聊城市公安局東昌府分局開始全面推行以“警燈閃爍”工程為載體的新型巡防模式。

治安熱點執勤停留時間每天不少於60分鐘

東昌府分局要求,各派出所明確一名副職負責巡邏防控工作,城鄉17個派出所、一個特巡警大隊組織警車,每輛警車至少選派1名民警、2名輔警,治安、特巡警大隊出動20輛警車、150名民警、協警員實施網格化警燈閃爍行動。

山東東昌府分局全面推行“警燈閃爍”新型巡防模式

記者瞭解到,每輛警車安裝有GPS定位系統,巡邏民警配備對講機、數碼相機、執法記錄儀、警棍等單警裝備。遇有警情,行動小組整體聯動,相互支援,發揮動態預防、動態發現、動態打擊、動態服務最大效能。合成指揮中心負責統計每輛警車巡邏的里程、治安熱點、執勤時長,每個月對各所巡邏情況進行通報。每天每輛警車巡邏時長不得少於60公里,治安熱點執勤停留時間每天不得少於60分鐘,轄區較小的派出所可跨轄區巡邏。

把警力擺在街面上,是東昌府警方嚴厲打擊搶奪、搶劫、盜竊犯罪,提升群眾安全感的重要措施。局長於繼諤說:“公安機關是一支天天在執法、時時要戰鬥的紀律部隊,不能把工作崗位定位在辦公室,而應該定在街面、社區和群眾之中。因此,我們提出了‘警力跟著警情走’,以實現‘貓鼠同步’的概念。”

通過“大數據”定期發佈巡防重點時段、路段

據介紹,為確保治安巡防工作達到預期效果,東昌府分局緊貼轄區治安實際,建立了四大聯動巡防機制,收到了明顯效果。

與合成指揮中心聯動,機動設防。要求巡邏力量必須按照“城區主幹道5分鐘、居民小區7分鐘、鄉村15分鐘”的標準趕赴現場處置,實現對警情的快速反應、快速集結、快速處置。合成指揮中心每週定期統計警情時空分佈情況,定期向一線單位發佈巡防重點時段、重點路段以及重點防範事項等,為巡防隊伍有效開展工作提供信息支撐,最大限度地確保巡防成效。同時,與合成指揮中心平臺聯動,研判導防。依託中心專業研判能手和各業務部門、基層所隊指定的專(兼)職研判員,建立“日報送、周分析、月研判”和重要信息隨時研判的信息研判機制,加強對警情的實時研判和動態分析。

記者瞭解到,“警燈閃爍”工程開展以來,全區已經共發佈研判指令70餘次,根據研判指令現場抓獲違法犯罪嫌疑對象18人。

山東東昌府分局全面推行“警燈閃爍”新型巡防模式

在全區所有派出所建立實時監控平臺,建立“視頻巡控崗位、指揮中心、街面巡防力量”三方聯動機制,值機員一旦發現警情,即時通知巡警趕赴現場處置。與社區民力聯動,無縫佈防。

堅持“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理念,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指導城區各大企業、內部保衛力量建立專業巡防隊伍200支3000餘人,組建小區義務巡邏隊100支2600餘人,成立校園義務巡邏隊17支1300餘人,按屬地管轄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區域職責,打造一支動靜結合、覆蓋面廣的社會化巡邏隊伍,形成“公安機關指導、社會各界支持、人民群眾參與”的大巡防、大防控格局。

步巡和車巡相結合最大限度擠壓犯罪分子空間

東昌府分局根據發案特點及時調整警力分配和巡邏路線,採取步巡和車巡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在安全防範薄弱、重點路段、重點場所、易發案路段等場所加大巡邏力度,提高街面見警率,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對夜間發現的可疑人員和車輛進行盤查詢問,全面細緻的檢查可疑車輛的車內物品,擠壓違法犯罪分子的犯罪空間。另一方面,結合巡邏防控工作,深入轄區開展夜間走訪,向轄區群眾宣傳安全防範知識,提醒群眾夜晚行走的一定要加強自我安全意識,夜晚出門一定要結伴而行,儘量避免獨自行走,以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山東東昌府分局全面推行“警燈閃爍”新型巡防模式

通過加強夜間巡邏、夜間巡訪排查、群眾防盜意識宣傳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街面見警率,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有效震懾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接下來,東昌府分局將不斷健全巡邏機制,實現巡邏常態化,全力為轄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