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着低价标签的拼购能成为一桩大生意吗?

从之前对拼购的不屑一顾,到各大电商平台竞相推出拼购业务,这仅仅是短短3个月的改变。如果不是拼多多上市,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巨头根本不会如此仓促的推出拼购业务,更不会重视拼购业务。

帖着低价标签的拼购能成为一桩大生意吗?

眼下,除京东和淘宝外,苏宁也推出了拼购业务,国美也将社交电商“圈子”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至此,拼购业务成为国内电商行业的一个战略高地。只是,贴着低价标签的拼购,最终能够成为一桩大生意吗?

低价:拼购的核心竞争力

拼多多的崛起,就是得益于低价。同样,淘宝和京东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国内电商界的两大巨头,低价功不可没。不同的是,淘宝用低价的优势,打破了线下零售行业的优势。而京东,则是用更低的价格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因于此,拼购才会崛起。

从几大电商平台的拼购业务不难看出,低价已经成为拼购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电商行业都是用“低价”策略来收割用户。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拼多多依然能够崛起,靠的是更凶残的低价。早些时候,拼多多曾经推出过0.1元抢购苹果手机的活动,经常会引发十几万人去参与抢购。由此不难看出,只要价格足够低,想在巨头的夹击下崛起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事实上,拼购业务如此火爆,也是因为低价的独特魅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是一个消费痛点。尽管电商平台上的一些商品在价格上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但拼购上的商品的价格,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非常火爆的苹果手机iPhone XS Max的官网上售价9599元起,在拼多多上8888元出售iPhone XS Max的商家有很多。试想,苹果新款手机线下渠道的优惠也就200元左右,拼购能够便宜700多块钱,诱惑力非常大。

帖着低价标签的拼购能成为一桩大生意吗?

在拼购平台上,苹果手机的优惠幅度并不是最大的。多年来,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在各个低价的电商平台中间穿梭,价格低到让消费者惊讶的拼购,迅速火爆亦是必然。坦白说,与传统的电商模式相比,拼购的优势仍然是低价。如果再有一种商业模式的价格比拼购低,很多用户会立即逃离到低价的电商平台。从这一角度来说,低价固然是拼购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一优势也是潜在的风险。

拼购:难以持续的商业模式

不可否认,靠低价崛起的淘宝和京东,并没有被后来崛起的电商平台颠覆。不争的事实就是,淘宝和京东的商品价格,已经不再像初期那样低了。准确地说,淘宝和京东只是在初期用低价收割大量用户,并没有将低价进行到底。

反观火爆的拼购,本质是基于“低价”红利的一种商业模式。一旦价格失去了优势,用户就会大量流失。或许很多人心存质疑,早期淘宝和京东也是靠低价吸引了大量用户,用户为何没有流失呢?从一些网友的反馈来看,拼购平台上的低价商品,最大的硬伤就是产品质量。在拼多多上市前夕,央视和多家媒体曝光了山寨商品泛滥的情况,这在拼购平台上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帖着低价标签的拼购能成为一桩大生意吗?

毋庸置疑,低价的硬伤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拼购平台的低价优势。慧聪网8月2日的一篇报道中显示,多位用户在某拼购平台购买水果、牛奶等商品后,收到的却是烂的、破损的水果和牛奶,并且还出现了缺斤少两的现象。当用户向这家拼购平台客服投诉后,客服居然对消费者的投诉不理睬。随便在网上搜索关于“拼购投诉”的关键字,能够看到大量对拼购商品不满意的案例。

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好,一分价钱一分货。一些消费者去拼购平台购买商品,最初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如果发现商品质量不好,下次就不会再去拼购。所以,低价对消费者固然有很大的诱惑力,但很多消费者用试水的心态去体验拼购。如果一味玩低价,无视产品质量,拼购这一商业模式难以持续。不过,很多电商平台推出拼购,是为了获取新的客源。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份拼购的新用户占京东大盘新用户数的28%,且比1月份增长14倍之多。既便如此,如果拼购的商品质量不好,用户迅速增长过后肯定是逃离。

写在最后:拼购的火爆能否持续,决定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诚然,低价能够为拼购收割大量的用户,但太差的商品质量,已经成为拼购模式发展的一大隐患。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任由劣质商品横行,那拼购平台就没有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