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窩,如何讓魚吃食?

李氏米業


微信公眾號——漁講堂:是一個集釣魚資訊、服務為一體的平臺,關注微信公眾號(dyrenclub):漁講堂,是免費關注哦,就能獲得最新釣魚技巧,餌料配方,以及大師親手指導,全國各地釣點信息。趕緊加入,與1百多萬的釣友們交流吧!

日常釣魚中,釣友們估計各種餌料、窩料的支出花銷佔比是最大的;各種商品餌料,各種味型小藥備了不少,錢也花了不少,但是有時魚獲卻也並不理想過。其實現在的養魚池也好,水庫也好,釣友們用過的各種味型的商品窩料誘魚,包括谷香的、麥香的、腥的、酸的、臭的,還有各種小藥層出不窮,水裡的魚兒也都已經不知道該吃哪種好了,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好用,關鍵是常見且經濟實惠的既能當餌料又能當窩料的東東:玉米。

玉米

玉米

可能很多釣友在大水面釣大魚時都用玉米打過窩釣過魚,但是細節掌握不好的話,也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下面小編就講一下玉米制作窩料和打窩的基本方法:

當季新鮮玉米下來後可以剝下來,在釣點直接打窩,也可以混合比如說蒸的半熟的紅薯一起打窩。因為這時節的玉米鮮嫩多汁,且自帶一種香味,對鯉魚、草魚、鯽魚、大翹嘴等魚類有很強的誘惑作用。新鮮玉米不太好剝的話可以藉助刀具,適當的帶點玉米芯也可以。需要提醒的一次打窩需要多少就剝多少玉米粒,否則放時間長了嫩玉米水分蒸發或者變質容易造成死窩。假如過了當季玉米收穫的時候,市場上應該有賣那種水果玉米的,打窩使用方法同上,但經過試驗效果不如那種原生態的嫩玉米好用。或者用陳玉米粒在鍋裡煮至半熟(這個煮的程度需自己掌握)玉米稍軟時,用麴酒加適當蜂蜜封閉容器發酵一週左右後就可以使用了。

窩料


玉米窩料

在垂釣水庫及或者經常有大物出沒的大水面時用玉米粒打窩,雖然發窩比較慢,但往往對大魚就有很大的誘惑,但需要注意的是打窩時要注意窩點的水下地形,原則上講究是近窩遠釣。因為假如釣點是緩坡加上小雜魚拱來拱去但是吃不下窩料,打的窩會相對向下移動。還有就是掌握好窩料的量,因為用玉米打窩效果最好的就是守釣,長時間在一個釣點持續用玉米打窩,會有更大的概率擒獲大物。

大物

趙老師釣獲野生大鯉魚

大草魚

其實經常想小的時候用媽媽縫衣服的針自己燒紅了自制的魚鉤掛上燒餅芯都釣到過大鯉魚,用玉米粒還上過黑魚,也不知道是現在魚少了,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品窩料餌料弄的魚兒越來越不好釣了。其實往往用一些原生態且非常普遍的東西製作的窩料餌料卻往往會有滿意的漁貨,沒準就刷新垂釣單尾重量記錄了,出其不意給個大驚喜。


飄冰釣魚


窩子,你敢一次打個夠?

我先問一個問題:不論打了多少窩料,你認為你所打的窩料能持續多久?

為什麼這樣問呢?因為我見過太多的人一天只打一次窩子。我也觀察過,採用這種打窩子方式的通常只有一個短暫的上魚高峰期。這裡面還有門道。

剛把窩料砸進去的時候,釣點內會有很多可吃的,小雜魚、目標魚都會蜂擁而至,能吃的東西太多了,它們吃呀吃,直到吃飽後溜之大吉也沒發現釣餌。有人不信我的觀點,那我問一句——是不是剛打完窩子小魚很少鬧鉤?是吧?能說是釣點內沒有小魚嗎?其實這時候釣點內的小魚很多,起碼不比平時少,但滿地的窩料叫這些食客們目不暇接,吃到釣餌上的概率有多大?很小。所以,剛打完窩子都不怎麼鬧小魚。按照這個道理,小魚就是判斷窩料多少的風向標,小魚又開鬧了那就說明窩內那些易溶散的小顆粒窩料已經消失殆盡了。這個過程通常不需要太長時間,夏天的水庫不超過一個小時,就這麼短暫。有人為了延長窩子的有效時間,乾脆繼續打重窩。完,過重的窩子有幾條魚能發現釣餌?惡性循環又來了。有人可能會說:“真笨,打大顆粒的不易溶解的窩料啊,比如嫩玉米,小魚吃不下不就結了?”也不對,小魚確實吃不進玉米粒,可是別忘了,它們可有本事把玉米粒叼走,直到發現確實吃不進去就會隨意丟到一旁,小尾巴一擺又去別處尋找食物了。有的人會說:“補窩啊!”對,我贊成這個觀點。打窩子的目的是為了誘魚,誘魚的目的是為了釣魚。所以要求釣點內始終要有食物,而又不能讓魚吃飽,這樣的話才能最大限度地讓魚發現釣餌,提高上魚率。所以,窩料不要一次性打得很多,而是要適量勤打。

但是,這些東西又不是一層不變的,當打窩已經成了習慣,打窩已經成了釣魚必須的一個前提時,那麼就又走進了一個誤區。

窩子,我敢一點都不打

說說去年10月中旬的事吧。大地的玉米已經歸倉,我照舊踏著濃霜早早來到水庫。有人說這個季節不用走得太早,需要太陽曬一曬,水溫有所升高魚才會咬鉤。我不這麼認為,不論是初春還是深秋初冬,早上這一陣我都釣得很好,倒是過了8點魚口見稀。

快到中午的時候來了另一夥倆人,看了我的魚獲馬上在旁邊伸竿開釣。竿子架好第一件事就是打窩子,一個用酒米,另一個手拋了幾團餌料後,又在鉤上掛上雞蛋大小的餌團,連著抽了十多竿,才算進入釣的狀態。我這兒呢,還是不緊不慢,稀稀疏疏地上了那麼幾條鯽魚。大約兩個小時後,左邊的哥兒們踱了過來,也算是活該咱露臉,他剛到身後,魚標就在風浪裡若有若無地縮短了半目,提竿中魚,竟然是一條1斤的大鯽魚。有了這條魚做引子,話匣子也就打開了。他先問我用的什麼東西打的窩子,我回答一點窩子都沒打。他又不解了——我和同伴都打了窩子,怎麼反倒不如不打窩子的呢?我委婉地告訴他:“這時候釣魚呀,不應該打窩子啦!”

對於一個把打窩子誘魚視作釣魚必備環節之一的人來說,我這個觀點肯定雷人,打了窩子都釣不到呢,不打窩子能行?行!我給這哥兒們解釋:“這個季節魚的食量該有多小了啊,它們少吃一點就會飽。況且窩料的大餌團更能吸引魚的注意,鉤上的兩粒小釣餌根本就不會被它們發現。窩料會讓它們很快吃飽,然後遊走。基於這個觀念,我不打窩子。”

這個觀點被這位鄰居哥兒們認同,但是他很快有了第二個疑問:“不打窩子怎麼能夠誘魚留魚啊?”我想有挺多人也會有同樣的疑問。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我釣的時候,換餌的頻率一直挺快,大約是平均兩根菸的時間換五次魚餌吧,並且這個頻率不是機械的,要有個“抑揚頓挫”——有口或者快速地抽過幾竿後,等待的時間就要延長一會兒;估摸著釣點內殘餘的餌料已經被小雜魚揀拾乾淨了,就快速抽幾竿,用這個最基本的招法保持釣點內始終有少許的食物。這麼做肯定不怎麼留魚,但是我認為這個季節留魚沒用——我剛說了,只需少量的一點食物魚就會吃飽,所以沒必要留住它們,能把過路的魚釣出來一部分,收穫就很不錯了。

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第二個觀點,打窩子的量要和魚的食量結合起來。魚的食量大,窩料就多打,魚的食量小就少打,魚的食量非常小的時候可以不打。不打窩子不等於放棄誘魚了,用鉤上帶餌的方式做窩就夠了,同時,與之相匹配的餌料一定要高速霧化或者脫落,我給個參考時間——3分鐘餌料就要徹底霧化。特殊的季節,小魚對這種狀態的餌料造不成威脅,可以放心用。有的人在心理上會對打窩這一環節高度依賴,冷不丁改變習慣心裡總是不踏實,我再給一個建議——半袋魚餌乾粉摻拌一鍬土,分若干次打窩。魚吃不到又會被餌料的氣味吸引,在釣點內不停尋找就會發現釣餌。

打窩子,有時候必須多打

我的第三個觀點是從上面的觀點中延伸出來的。既然窩料的量和魚的食量密不可分,那麼釣食量大的魚,窩料就要多打,反之則少打。比如釣普通體型的草魚,因為草魚食量大,所以窩料的量也要大,若是釣大草魚,窩料也要相應加量。我說的這個量,不僅僅指對象魚的食量和消耗,還要考慮各種小雜魚的消耗。關於小雜魚的消耗,有些人只在用粉料打窩時考慮到,其實不然,就算是玉米粒小魚們也會把它們叼走,扔到遠處,造成窩料擴散不集中,直至消失。所以,補窩的間隔時間要根據情況估計出來。

選定釣位後,彆著忙打窩子

我的第四個觀念是,不在選定釣位後就首先打窩子。這個觀點也挺叫人難以接受的。都知道發窩需要一定的時間,大家到水庫都在爭分奪秒,哪有時間等啊?這個事咱得一分為二來看。儘早打窩可以儘快發窩,爭取最長的上魚時間,這點沒錯。但是野釣嘛,總有太多的意料之外的情況出現。比如,我總能聽到釣友愁眉苦臉又無可奈何地抱怨:“這地場也不咬鉤啊……”我就會說:“知道不咬鉤你咋不趕緊換個釣位呢?”回答是重點——他們普遍回答:“我在這兒打老多窩子了,走了吧,怕發窩,白瞎那些東西了。不走吧,這是真不咬鉤啊!”

嘿嘿,打窩子明明是好事,怎麼成雞肋了?遇到過這情況的不在少數吧?我的做法是選中一個釣位後首先要試釣。我試釣也與眾不同,別人要是用5.4米的,我就用4.5米的或者6.3米的,總之就是和相鄰的釣友在竿長上有區別。其實,臨近的人在釣自己的魚的同時,也在為我提供信息。別人上魚我不上魚,我就換成和別人一樣的竿長,要是咬鉤,那麼再打窩子,本著少打勤打的原則去養窩子。要是真的出現了無論怎麼調整都不咬鉤不上魚的情況,我也可以毫不猶豫地換釣位,不會有任何不捨。這個釣點根本就不行,不值得去養。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窩子並沒有那種神力

第五個觀點是,不要自以為是地認為打了窩子就可以把魚誘到它們不喜歡去的位置。去年春天,有個事業上剛起步的朋友,終於迎來那麼一天閒暇時間,於是迫不及待地向我諮詢魚情。我給他推薦了一個水庫,並一再囑咐,在那釣魚都在用6.3米或7.2米的竿子,竿子一定不能短了。他不以為然,和我說:沒事,我就用5.4米的,散餌一頓抽,只要有魚就能誘來。他去的那天中午,我給他電話詢問情況,他告訴我:“大哥呀,竿子短真不行啊,左鄰右舍都在用長竿子,都釣到了,四五斤重的大鯉魚太漂亮了。

晚上再打電話的時候,這個小老弟終於開竿了——換了長竿後也釣到一條。只是竿子換晚了,錯過了上午的上魚高峰,叫他後悔不已。以前我就不止一次地說過,釣魚這事,釣魚的人要尊重魚的習慣,而不是讓魚來適應釣魚的人。想一想,魚習慣了在某個距離活動,又有那麼多釣魚的人在它們愛出沒的地方投餵餌料,那麼它們會捨近求遠去它們不愛去的地方找食物嗎?不會。所以,食物能誘魚,但有魚愛吃的東西卻未必都能誘來魚,錯誤的地點就不行。

屁股別太沉,老釣位別坐

第六個觀點,不坐老釣位。老釣位都是熟窩子,早些年去陌生的水庫,老釣位是絕對不二的選擇。但是近些年去陌生的水庫,我開始漸漸排斥老釣位了,起碼對老釣位的選擇持慎重態度。原因就在於打窩和窩料上——我不知道我之前的人打了多少窩料、打了多遠,也不知道窩內的窩料有多少殘留。我最怕的是重窩。有一次,我去遼寧山裡的一座隱秘的小水庫釣魚,剛佔領了一處鏵尖釣位就來了個當地人,看我已經捷足先登了,他特別遺憾地說:“你咋來得這麼早啊?我還以為我近水樓臺的能占上這個釣位呢。我很自然地反問他:“這位置好咋地?至於一大早的就奔這個位置來嗎?”那老鄉回答:“可不好咋地,昨天我看坐兒的那人打了好幾十棒苞米,你看你身後的苞米棒子。”一聽這話我立馬收拾東西把釣位讓給他,自己另尋他處了。那老鄉自然喜不自勝,不過到了中午他就不那麼高興了。我這兒的收穫也不好,但是我的魚護裡起碼有點墊底的,那老鄉可就慘了,只在換餌的時候掛上來兩條雜魚。他不理解那麼多的窩料砸進去,魚咋能不咬鉤呢?這就是太多人的觀點,窩子打得多才能釣到魚,才能多釣魚。我不做太多解釋,我只問一句,幾十棒玉米都扔到一個桌面大小的地方,得有多厚一層?魚需要費多大勁才能找到釣餌啊!而且近幾年打重窩之風越行越甚,所以我對熟窩子老釣位並不喜歡。我寧可自己去開闢,哪怕只釣過路魚,也不奢望去釣守窩魚,那種可能太小。


悅釣釣魚


就您描述的情況,可能有這幾種因素:

1.天氣原因,氣壓低,魚不願意開口。

2.氣候原因,魚或者在深水,或者在淺水,也可能在草裡。

3.有人電魚。

4.地震。

5.水體汙染。

排除以上因素:

1.魚餌味型不對,這裡魚偏口。

2.魚小鉤大,浮漂調整不靈敏,咬口看不出來。

3.水底下有醬層,魚餌埋進去了,魚找不到。很可能是此種因素。


為需而造


夏天閉口正常範圍,氣候因素,多瞭解釣點本地情況。情況有多方面的,看你能瞭解多少了作出判斷!(或許魚群轉移別的地方)見意釣早,釣晚,釣夜,釣草,釣石堆,釣亂,釣流水,釣風口,釣陰,白天釣陰釣深,晚間釣淺。近打窩,遠釣魚,輕巧適當䃼窩,漲水有魚,落水無口,有口小餌,無口大餌,釣大大餌,釣小小餌,可試一鉤釣蚯蚓一鉤釣素餌(可試本地大米飯)可一試釣浮,釣飛鉛!(釣無定律,根據釣點,對象魚,金土水木火齊全爆護)追求完美者,精於求精!粗者亦對牛彈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