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污衊,隨即告老還鄉

小編今天和大家說一說朱元璋通過淮西家鄉人民的幫助,一步步壯大自己的隊伍,最後成功的奪得了天下。朱元璋在建國後,自然沒有少封淮西功臣,也正是因為這樣,淮西派產生了。在明朝剛剛成立的時候,李善長擊敗劉基成為了丞相,擁有各種地位和權力。淮西集團的頭領自然成為了李善長,集團裡面人才眾多。當時,唯一能和它勢力差不多的就是浙東派。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朱元璋成功打下了集慶,繼續去攻打浙東,而且對有才的賢士非常渴望。事實證明,朱元璋是有遠見的,朱元璋在接下來和一生之中最大的敵人——陳友諒、張士誠的爭鬥中,正是憑藉他手下的一群謀士幫他出謀劃策,擊敗了死敵們。到了朱元璋與元朝決戰的關鍵時刻,許多明軍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唯有劉基勸告要放鬆心態,不要輕視別人,一定要提防王保保。最後果然應驗了他的話。可以說,天下之所以能成為朱元璋的囊中之物,劉基有一半的功勞。也正是因這樣,浙東幫的地位在明軍中還是很有分量的。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當時淮西派與浙東派兩股勢力一直有摩擦,為了爭權奪勢,兩派之間的鬥爭就在所難免了。李善長是淮西派的老大,對立的浙東派是劉基一直在維持。朱元璋在物色明朝丞相的人選時,對於是選劉基還是李善長當宰相,還一度決策不下。最後對兩人進行考試中,李善才表現的圓滑世故,而劉基為人比較真正,朱元璋看中了李善才,從而李善才坐了第一交椅。而本來朱元璋想把劉基屈居第二,封為御史大夫。但劉基拒絕了,理由是自己才疏識淺,不能勝任。最後按他的意願,當了個小小的“弼馬溫”——御史中丞(監察機構的言官首領)。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劉基本就是個淡泊名利之人,自然不想和李善長爭搶權利,但是,你不犯人家,並不代表人家不犯你。很快,導火索從一個叫李彬的人身上點燃了,衝突就此拉開序幕。李彬原本並不是一個知名人士,本身也沒有什麼才華,但是就憑著與李善長之間的關係,也混到了一官半職。因為李彬是當朝宰相李善長身邊的紅人,李彬很快就露出狐狸尾巴來,一是經常幹一些欺民姦淫的事兒,二是經常幹一些違紀犯法的勾當,當地老百姓都苦不堪言。而身為一心為民的忠良劉基自然不會放任李彬胡作非為而不管。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為了讓李彬自動現行,劉基耐心的等待李彬露出馬腳,終於李彬作惡被劉基現場逮住。劉基便二話不說將他關入大牢,並且準備擇日斬首示眾。身邊的親信被抓走了,而且被關入了大牢,馬上就要人頭落地了,這傳出去,那不是打丞相李善長的臉?於是,李善長坐不住了,他趕緊向李基說清,想讓李基放人。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那就等皇上回來再裁決吧。”李善長弱弱地來了一句。“不行,李彬的罪大惡極,應該問斬,無論誰來幫他求情。”劉伯溫毫不退讓半步的回覆道。李善長覺得劉基不給他面子,便與劉基撕破臉皮,直接說道劉基不能死。就在劉基驚愕時,李善長說出了他的理由:誰要敢殺李彬,老天爺就一直不下雨,當時明朝很多地方旱情已經十分嚴重了。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李善長說得有恃無恐,眼看搬出朱元璋都無效的情況下,選擇搬出老天爺來唬他。他心生一計,如果李彬死了,而天並沒有下雨,這樣就可以問李基的罪。然而,劉基並不怕他的威脅,而且說道,像李彬這樣的惡人死後,老天會感動的,並且將天降甘霖,旱情會得到緩解。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於是,劉基不顧和李善才徹底撕破臉皮的代價,依舊砍了李彬的頭。可是,這次劉基的話不在靈驗,天上並沒有飄下雨水。這下,李基的這個把柄落入了李善才的手中。於是,他動員了淮西派的各種勢力,請朝中許多大臣汙衊劉基,許多矛頭指向李基的奏章放在了朱元璋的桌前。

忠臣無錯,竟遭奸佞汙衊,隨即告老還鄉

朱元璋就沒明白,他一直都很信任劉基,朝中臣子怎麼都覺得他有問題,劉基可是一個忠臣啊。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出來主持公道。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多疑的人,事情沒有明朗時,他也不敢為劉基說話。面對朱元璋的沉默,劉基卻寒了心。不久之後,劉基便以年紀大了為理由,遞交了辭呈,迴歸田野裡去了。小編認為忠臣的話雖然有時不會完全符合皇帝的心意,但是勝在作用頗大,假如一個皇帝總是聽到順耳好聽的美言,就該反思自己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