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9月是8月的過去,沒有耐得住入秋的安靜。隨便擇出幾條,路邊老百姓討論起來也是家常便飯。犯事的東哥,大跌的A股,樓市的泡沫,偷稅的冰冰……

10月是9月的影子,延續各種熱鬧。離婚的張雨綺,出軌的吳秀波,轉發的大錦鯉......

還好留下一片清淨地,沒有辜負崔永元獨自一人吶喊的辛苦。

還好留下一片清淨地,讓人們為中科院院士閔乃本、高鐵院士王夢恕、“兩彈一艇”元勳劉傑等人相繼離世而惋惜悲痛。

9月23日,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 高錕也與世長辭。 華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件稀罕事,以至於稀罕到很受人關注。於是,沒人記得起高錕是個華裔物理學家,更記不住是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在大眾娛樂刷屏的同時,看看國人獲得的諾獎,實在是有些寒酸。

為什麼中國獲個諾貝爾獎這麼難?

先談談國內的一檔綜藝節目《最強大腦》。通過節目我們發現中國天才真多,他們總能在和國際友人的交戰中獲得勝利。為什麼中國天才這麼多,卻鮮少有人獲得諾貝爾獎呢?

1.考試和分數

科舉制度已經被廢113年了,可惜還有影響。現在的教育制度好像是將西方學來的科學知識匆忙銜接在科舉制度上的一個怪胎。

「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如今的學生,很多基本只會考試,極度缺乏創新精神。就比方說英語,很多人學了十幾年的英語,考試成績都不錯,可一旦和老外交流起來,就原形畢露、醜態百出。

2.學術造假嚴重

為了評職稱或者名利,論文屢屢造假,學術腐敗已經蔓延到多數的學術領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稱,幾乎中國所有高校都有學者涉嫌學術造假或腐敗。

「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甚至,這已經成為產業鏈:代寫、代發、寫發全包等等,只要你掏錢,服務“一條龍”。

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MC)撤銷了43篇已發表的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作者,涉及38家全國知名醫院。同年8月德國施普林格集團撤下旗下期刊已發表的64篇論文,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作者。

3.拜金主義

家長不在乎孩子所學的專業和領域他們是否感興趣或是擅長,只注重未來收入問題。家長似乎從小就為孩子選準了專業,按著目標讓孩子去學習並不愛好的專長。

在他們看來,科學家、作家等性價比太低,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煎熬。

於是,興趣班成了壓力班,孩子的天賦被扼殺。從小就被剝奪的自主選擇能力讓他們在未來失去了創新精神。

「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相反,日本的教育讓孩子從小接觸自然,保持獨立自主,培養一顆好奇心和獨創精神。這些成為他們日後成功的因素之一。

4.文化氛圍和社會支持

細心觀察會發現,日本紙幣上的人物印刷是學者。比如1000日元上是生物學家野口英世;5000日元上是日本女作家樋口一葉;10000日元上則是日本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而其他絕大多數國家,鈔票上的人物都是政治家。中國也不例外。

日本社會對基礎科學的研究十分重視。雖然這不會立即產生經濟效益,但是他們願意花時間去積累。除此之外,日本研究經費有保障,二戰之後,日本以科技作為立國之本,舉全國之力投入巨資進行科技創新。

於是日本完成了百年樹人的目標,知名學府聞名遐邇,諾貝爾獎更是拿到手軟。

在回到國內,恨不得所有的家長指望孩子多才多藝。孩子是最美的存在,而家長更希望他們是寄託的化身。

如果我們重新審視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選擇,拒絕那些因為潮流而付費的興趣班,也許可以更清楚孩子需要什麼。

推薦波茲曼《娛樂至死》這本書,讓我們從社會娛樂的角度重新思考孩子的成長教育——孩子的人生是否會被興趣班過早地謀殺?

「原創」吃人的興趣班

娛樂狂歡之下,或許教育就才是最廉價的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