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已出炉,为何大家还是以985的概念选择学校?

阿凡达41227986


“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已出炉很久,但是大家在填报高校志愿时往往还是以985概念做参考,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欢迎留言探讨。

一是概念提出时间不同

985工程是1998年5月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教育工程(简称“985”,连续3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建设资金)。“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自2017年9月启动。

前者启动近20年,虽然在2016年教育部宣布一系列关于“985工程”建设的文件废止,但是国家从未表态淡化“985”,985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后者才启动1年,还没有普遍引起公众认同。

二是院校组成上有大同

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大学有42所,其中39所原985大学,3所(新疆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原211大学,因此从组成上来看,一流大学与985大学相差无几。

三是招聘条件标识不同

诸多名企喜欢用“985/211”大学界定毕业生水平,有时明文标识只接收“985”大学毕业生简历,而很少标识“双一流”大学毕业生。



清爽自然考研与高考


首先,不管你改成双一流、三一流或者四一流,原来那三十九所985院校,在人民心中已根深蒂固了,花样百出的搞些名堂出来,短时间内无法让人信任!双一流应在985、211基础上缩减名额,进行重点建设。如今反而扩大名额,导致双一流认可度不如985、211。

其次,看看网友们的此事的看法:

1 双一流就是又搞一个新名称,好大学不是给个名号,而是实实在在搞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正常人都知道哪个学校好。

2 211、985的教学资源已生成铸就了,国家就是少给他奶喝他也是体魄健壮。

3 没有一个学生好会211重点大学不上,去上所谓的新选的双一流大学;

4 双一流让考生有了新的认知,那就是重视学校同时还要考虑专业。

5 优秀教育资源应更多人分亨,建议十年八年换一批985.211名单,应把钱现在主要投在非985.211身上,缩小学校差距!

6 都是闹剧,看往年录取分数就好了,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7 中国人思想比较陈旧,用老眼光看问题,现在都双一流了,很多人理解不了;

8 985是在之前211高校中择优选取的,数量大大少于211,双一流也应该在39所985中择优入选而不是全盘端,这样含金量才高!

结束语:非985一流学科学校的毕业生,比985非一流学科毕业生更牛。


游戏大咖王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双一流是近年推出的一个全新的计划,而985工程是国家战略在双一流大学前推出,两者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战略。

985大学名单:


985是投资扶持工程,是几十年前的补贴大学的政策。985高校只有39所,是重点大学中的重点。而双一流是在985的基础上的放大规模。双一流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是在原有39所985的基础上增加3所原211高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也是在原有的211基础上增加若干所非211的高校。双一流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起点,逐渐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渡历程!


总体来说,小编认为39所985都是中国名校,排名都是靠前的,能考上985的同学都是非常优秀的。而双一流学校在某些特色专业特色领域都是非常出色的,也是很多同学报考的首选!

安达曼海的蓝


双一流是什么?有哪些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双一流如何评定?和985区别在哪?

双一流大学中的3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出自原“985工程”,另外新增了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高校。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211工程”“985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比较现在的双一流院校和以往的“985”“211”院校,可以证明,以往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取得的成效,也是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

双一流建设该如何看待

传统的“985”“211”院校的建设已经过去许久,如今随着习近平大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也制定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985”“211”院校建设)稍加改变,用更加动态,更加全面的方式设置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希望能通过这一些改变使得国内大学向世界一流院校更加看齐。

学生素质并非影响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的重要因素,而差距更在于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科研管理的制度。

此外,双一流大学并非大学实力排名,不能完全反应国内大学现在的师资力量和建设方案效果的差。双一流大学的名单公布并非说是作为同学们选取大学的参考标准。

然而,这可能会对未来的学校实力作为一定的影响,在双一流方针的建设下,某些大学非专业优势学科可能会在方针的带领下发展成为优势学科。

但目前,各个大学最重要的目标是向世界看齐。不要发展恶性竞争,为师生的优质资源进行抢夺,而应该共同合作,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向世界的标准而发展。


状元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缪老师认为依照985的概念选学校并没有错误,而且还很有道理

第一、985高校全数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是有三所985掉入了双一流B档,又再增补了三所211高校入选

第二、985、211的概念已经形成很久,目前的状况依然有很多用人单位的HR和高校里面负责研究生招生的老师尚且分不清985、211的区别,甚至还有连116所211名单也认不全的。双一流刚刚在2017年评选完毕,距离社会广泛认可还有很久的距离呢

第三、认真思考,反向思考,认真利用这种“跟风双一流,忘掉985”的倾向去填报,反而可以去的好的结果


第一、两者名单无大差别

双一流建设大学的评选结果虽然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地方。比如人为把其划为A、B两档,三所传统985高校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入了B档。这其实是在给三校提醒,已经被前面的大学拉开距离了哈哈。

增补的三所211高校,分别是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和郑州大学,除了平衡地域的想法之外,也算是递补新鲜血液的过程。

相对于985工程39所的规模,增补过后,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名单也不过是扩充到42所而已,并无实质性变化

更加值得注意的,其实是,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的评选结束后,官方确认双一流名单为流动制。也就是说该名单并不固定,各高校完全可能因为自己建设程度不同,进入或者掉出这个名单,无疑,这种流动性机制比此前985、211工程的固定名单机制要好很多,会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


二、固有观念影响

目前在社会认可度上面,通常在单位用人和大学深造这两个方向对学历还是比较讲究的,用人单位对于简历的筛选,很容易掉入唯学历层次论的怪圈,也就是非211毕业生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而这种用人单位基本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银行、高校为主。这样的用人标准,通常也是很难改变的

,凭借一纸双一流,还真的很难改变。

在高校的深造上面,很多高校的教授目前都说不清985、211的116所高校都有哪些,在面试的时候经常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状况。而从天而降的双一流,自然也很难就一夜之间改变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院校认知观


三、反向思考,巧妙填报

2017年,双一流被刷成了网络热点,所以通常人会根据双一流名单去考虑高考志愿,而看过这篇文章的你,恰好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通常的社会认知是三所掉入双一流大学B档的大学是降级,报考的热度下降,但是考虑到双一流名单是变动的,而且未来还有增补的可能性,他们反而是非常好的机会

新入选的三所高校,通常认知是分数一定会上升,而且有潜力,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避其锋芒,选择同样优秀的一些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等待他们因为发展强势进入双一流建设大学范围的时机,都听说过某某学院一旦改名大学立刻身价倍涨,原理实际上是相同的。


本文由缪登峰老师原创,所有图片亲手拍摄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仿冒必究。

我是大学活地图,我为自己代言。


缪老师妙笔生花


对于211,985工程,不少公众存在误解,认为这就是一个荣誉称号,一张奖状或者一枚金质奖章的事儿。



其实不然,211也好,985也罢,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了名校的一种身份标签,一种头衔,一种荣誉。但归根到底,这是两个工程项目,都是国家拿真金白银出来,给大学输血,提升大学的办学质量。一般来说,普通211大学,每年能获得千万级的建设经费;而入选985大学,则能额外获得上亿的经费。不可否认,教育不能完全靠钱,但要办好高等教育,绝对是个烧钱的事儿。

目前,211和985工程虽然已经终止,也就是说不会再以211或985的名义给大学提供经费。但毕竟已经建设了那么多年,该发展的已经发展起来了,名校的格局已经形成。这就好比,爹妈给小儿子开小灶,开到18岁就不开了,但毕竟多吃了18年的小灶,小儿子的身体骨骼还是比没吃小灶的大儿子健全些。



也正因此,双一流建设不可能抛弃211、985的成果另起炉灶,这样费力不讨好。双一流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冲锋号,也正是因为有之前建设的基础,才有现今冲锋的资本。

双一流大学名单一共42所,即原来的39所985大学,新增加了三所政策照顾性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郑州大学。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连续性。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双一流在2017年的时候才发布,短短一年时间如何让大家改变根深蒂固的想法?

211大学和985大学的概念由来已久,而且深入人心,基本上家里有孩子读大学的都多多少少了解过,而且双一流大学才刚推出一年,大家还没来得及消化呢。

更何况这些大学的位置也有不小的变动,有升有降,还有的平步青云。但在一年时间也没法看出多大改变,个人看法是在数年后,它们开始有了起色发展起来,才能慢慢走进大家茶余饭后的交谈中。

原来的985工程大学是有39所,现在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而且分AB类,共42所。

其中A类36所,绝大多数都是顶尖高校,综合实力很强。

B类6所,原来的985大学三所: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来的211三所: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

其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有95所,在原来的211大学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双非高校。

其中北京最多,34所双一流大学;第二是江苏,15所双一流大学;第三是上海,14所双一流大学。

其中北京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这三校有多个校区,异地办学。徐州,武汉,青岛都有,各自计算。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说在211/985的时代高教第三城还不明确,那么在双一流大学的推出后,南京有12所双一流大学已经超过了武汉的7所,西安的8所。

在不远的将来,双一流大学如火如荼的建设起来后,各地的学生和家长自然会参考双一流大学择校。


老马趣谈教育


正如那句网络语:哥虽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是有哥的传说。更何况双一流出炉,并不代表以前的985/211废止,而只是说停止拨款而已。

目前的情况

目前的现状或共识是:985大学比211大学好,而211大学比普通大学好

直白的说,诞生并发展至今的985/211,已经成为大家根深蒂固的思维。在双一流出炉之前,用985/211这样的数字来形容所谓的名校、实力院校,是最适合不过的。估计也找不出其他的更为直截了当的数字了。考生家长们更是会以非985不上,最低也得是211才行。

985/211政策下的利好

于学校而言,那些985/211大学,获得的经费政策支持更多。

单就从1995-2005十年间的数据来看,“211工程”共计完成投资368.26亿元。1999年正式启动的“985工程”,一期建设(1998—2001年)完成投资共计255亿元,二期建设(2004—2007年)实际投入建设资金达414亿元

而这些资金只有是那些985、211大学才能使用,其他非985、211是没资格使用的。有了这些资源,高校在基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建设上投入就更多,发展的劲头就更足。学生受益的资源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多、渠道更丰富。

至于家长为啥还是以985作为择校标准,原因也是很多的,其中有一点是最要命的

社会上普遍的学历歧视

无论是在就业、考研等问题上,985、211等标签都是你绕不过的一道坎

标签化的现状,你可以经常在人才招聘上看到这样的字眼:招聘对象需是有985或211背景。HR在招聘中更是会优先从985/211院校的毕业生中优先筛选简历。HR首先看中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毕业院校。你毕业院校所处的层次决定了你的能力与价值。这就很容易导致用人单位会根据学校层次来筛选人才。

如果你经历过考研调剂,你就能更体会这样的苦楚。往往有调剂名额的院校,在接受调剂要求上总会多加一条硬性要求:申请考生需是985、211大学毕业或一志愿报考的高校是985/211大学。

当学校、社会形成这样的观念时,家长选择以985作为择校标准也就无可厚非了,非清北复交不上更是见怪不怪了。


考研小白


211,985尤其是985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高考考生的首选。题目中的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义。

我长期在高校工作,而又参与过本校的高考招生工作,经常接到一些电话咨询一些关于211,985的事情。去年又有了双一流的概念。

要彻底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头开始,从211说起。

211工程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为了面向21世纪,举全国之力,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简称211.

重要事件:

(1)1995年,三部委(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文《“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意味着211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2)2002年,三部委(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

(3)2011年,国家不再增设211、985工程院校名额。

(4)2016年,教育部发布一系列通知,意味着211工程成为历史。

截止2016年,我国共有117所211院校。

985工程

985工程是我国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决策,又称世界一流大学工程。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一期建设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开展,后来又加入哈工大、西交大、中国科大、南大、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7家单位,称为C9联盟。之后,先后有30家大学加入。

2011年,国家不再新设985高校,并且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6年,随着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发布985成为历史。

截止2016年,我国共有39所985高校。

双一流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简称,是继211、985之后对我国高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不是之前211、985的翻版。

2015年,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2017年1月,三部委(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2017年9月,三部委(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文件的形式公布了137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世界一流高校共42所,A类36所,B类6所;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65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44个自定学科)

与以往985,211工程入选机制不同的是,双一流的遴选不仅打破了封闭固化的做法,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大学的布局,同时又继承了211,985建设的成果。

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共有45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其中原985高校全部入围。此外,还有95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从总数上超过了原有的985,211得规模。

影响分析

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985其实就是211中的211。众所周知,部分211院校含有一定的照顾成分,在保证一省一校的基础上进行实力比拼。而985则不同,那是纯粹的学校实力的体现。

从1995年提出211工程概念、1998年提出985概念至今,已经20多年。这六个数字,211,985,影响了几代人,20年来,但凡是上大学或者找工作言必称211,985.

高考考生以考入211,尤其是985为荣

诚然,随着“双一流”概念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新阶段,但是,由于时间短,在我国广大考生及家长中尚未完全普及,所以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一流的概念必定深入人心,而985,211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有态度的童桐


我们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可能对于985,211院校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双一流这个概念却有些陌生。对于考生来说,分数足够的话,报考的时候985院校肯定是首选。但是在双一流已经出现的前提下,为什么大家还是以985的概念选择学校呢?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相信大家只是对这两个名词有所了解,但是却不知道具体的定义。所以我们肯定是要对985和双一流这两个名词作一下解释。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简称“985工程”。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2017年3月12日,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双一流"相关问题时表示,双一流的性质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很多人在听到双一流下意识的就会认为,双一流是211的翻版,但事实是,双一流既不是211也不是985的翻版,他在理念上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计划。985,211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资质认定,而双一流对于大学来说则是一个建设目标。并且国家所认定的985,211院校是固定的,而双一流院校的建设是逐增的。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每五年做一次评选,对于国内高校来说,国内双一流大学的评选也是一个机会,既能督促自己加快教学体制改革,也能让自己明白差距奋起直追。


那为什么在双一流已经出炉的前提下,国人仍以985的概念选择高校呢?

211工程概念是在1995年提出的,985工程概念是在1998年提出的,这两个概念提出以来已经过了20多年。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985,211贯穿了始今,已经根深蒂固在人们的脑海中。人们都以考进985,211为荣,固有思维已经影响了近几代人。


双一流的概念是在2015年提出的,与985,211相比,传播范围的广度不够,时间深度不够,并且在我国广大考生以及家长中并没有大范围的普及,所以导致题目问题的出现。

但是我相信在社会的推广下,在时间的推移下,双一流这个名词也会越来越普及,也会成为广大考生择校的一个重要指标。

回答系原创,权益受保护,请勿抄袭、搬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