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月球日|說說雷射那些你不知道的探索和發展

導讀:1969年7月20日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首次成功登上月球,為紀念這一重要時刻,此後將每年的7月20日定為人類月球日。

月球是我們的鄰居,從古至今我們從未放棄對這顆神秘星球的探索。從我們古代的神話故事,到現在真正意義上與月球零距離接觸的阿波羅計劃,才真正從神話傳說變為現實傳奇。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但也足足有38萬公里之遠。拿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阿波羅11號為例足足飛行了75個小時零50分鐘抵達月球。

人類月球日|說說激光那些你不知道的探索和發展

人類第一次登月

人類第一次登月是在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2秒,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他第一個走下舷梯,在月面上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他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隨後,奧爾德林踏上月球。他們在月面插上一塊金屬紀念牌,上面鐫刻著一行大字:“公元1969年7月,來自行星地球上的人首次登上月球。我們是全人類的代表,我們為和平而來。”

兩位宇航員在月球上活動了24小時30分鐘,採集了28千克月壤和月石標本,安裝了月震儀、激光反射器等實驗裝置。22日,二人駕駛登月艙離開月球,回到月球軌道上與柯林斯會合,踏上歸程。7月24日飛船返回艙濺落到太平洋上,完成了這次劃時代的登月飛行。

人類登陸月球是人類首次對外太空進行探索並邁出的第一步。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人類登月為探索月球資源及移民火星提供了參考的價值,對於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來說意義十分巨大。

人類月球日|說說激光那些你不知道的探索和發展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目前激光技術在人類登月方面,有什麼樣的貢獻。

激光測距

激光測距是以激光器作為光源進行測距,根據激光工作的方式分為連續激光器和脈衝激光器。激光測距儀由於激光的單色性好、方向性強等特點,加上電子線路半導體化集成化,與光電測距儀相比,不僅可以日夜作業、而且能提高測距精度,顯著減少重量和功耗,使測量到人造地球衛星、月球等遠目標的距離變成現實。

我國中科院雲南天文,成功的利用一臺1.2米的激光儀器對月球進行了激光測距,這是國內首例使用激光對天體進行測距,同時也表面了我國對激光技術的掌握程度。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應用天文研究團組在月球激光測距領域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1月22日晚,該團組利用1.2米望遠鏡激光測距系統,多次成功探測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阿波羅15)返回的激光脈衝信號,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月球激光測距。

人類月球日|說說激光那些你不知道的探索和發展

1.2m望遠鏡月球激光測距

人類月球日|說說激光那些你不知道的探索和發展

月球激光測距是通過精確測定激光脈衝從地面觀測站到月面反射器的往返時間,從而計算地月距離。地月間激光測距是一項綜合技術,它涵蓋激光、光電探測、自動控制、空間軌道等多個學科領域,是目前地月距離測量精度最高的技術手段,其觀測資料對天文地球動力學、地月系動力學、月球物理學以及引力理論驗證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

國際上成功實現月球激光測距的國家僅有美國、法國和意大利。此次雲南天文臺成功實現月球激光測距填補了我國在月球激光測距領域的空白,也為引力波空間探測激光測距技術奠定了基礎。

激光通訊

激光通訊技術為無線通訊的一種,它以光信號作為傳輸信息的載體,在大氣中直接傳輸。激光通訊技術由於其單色性好、方向性強、光功率集中、難以竊聽、本錢低、安裝快等特點,而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

1975年,世界上第一條光纖通信實驗應用線路在美國芝加哥開通,揭開了光纖通信應用的序幕;1989年美國FARANT1儀器公司成功地研製出一種短距離、隱蔽式的

大氣激光通信系統1990年,美國試驗了適用於特種戰爭和低強度戰爭需要的紫外光波通信;90年代初,俄羅斯隨著其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件的研製成功,開始了激光大氣通信系統技術的實用化研究;1998年,巴西AVIBRAS宇航公司公佈了該公司研製的一種便攜式半導體激光大氣通信系統。這種通過激光器聯通線路的軍用紅外通信裝置,其外形如同一架雙筒望遠鏡,在上面安裝了激光二極管和麥克風2013年11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激光通訊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可以通過光纖系統高速而準確地傳輸數據,速度達到每秒40G。(來源:百度百科)

人類月球日|說說激光那些你不知道的探索和發展

由此可見,宇航員和科學家們一直在不斷定義自己超越不可能的能力,他們勇於超越更高,打破枷鎖,探索星際,讓未知成為已知。這些偉大的成就還僅僅只是開端,不斷突破,或許,這便就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原動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