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在大洋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觀測系統

我国首次在大洋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观测系统

科考隊員正在布放深海沉積物原位定植培養系統。 崔鯨濤 攝

本網訊當地時間1月26日零時(北京時間1月26日4時),隨著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定植培養系統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中國大洋第40航次科考隊完成了第一航段的全部作業項目,乘坐“向陽紅10”船駛離作業區,前往毛里求斯路易港。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大洋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觀測系統。

據第一航段生物組組長、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邵宗澤介紹,此次布放的深海沉積物原位定植培養系統由富集艙、傳感器、浮力材、浮球組等部分組成,猶如一個大的培養器,在4500米深的深海沉積物和沉積物上覆水中,對微生物開展為期4個多月的海底培養,以獲取深海不同原位環境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海洋微生物。“99.9%的海洋微生物無法在實驗室成功培養,這套系統可以將深海中分散的微生物‘吸引’過來,實現在其原本的生存環境中富集培養,對於人類認識深海極端環境下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生命過程具有重要價值。”邵宗澤說。

據悉,目前,美、法、德等國的深海科學研究機構正在致力於發展深海生態原位觀測技術,但均尚未有成熟的技術與產品。為突破深海微生物多樣性認識與極端生物基因資源獲取的技術瓶頸,在“863”課題的支持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牽頭研製了3套深海生物長期原位觀測裝置。它們可適用於水深4000米~6000米的深海海底,進行一年以內的長期生態觀測與微生物原位培養。此次大洋第40航次將布放兩套深海沉積物和深海水體微生物原位培養設備,一套是此次布放的深海沉積物原位定植培養系統,另一套深海水體原位定植培養系統計劃於第三航段布放,兩套設備在第四航段結束時一起回收。

根據計劃,“向陽紅10”船將於1月30日抵達毛里求斯路易港,進行補給及人員輪換,2月4日離開路易港,前往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探勘合同區開展第二航段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