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瓶梅》当小黄书,定是没读懂兰陵笑笑生的忧伤

把《金瓶梅》当小黄书,定是没读懂兰陵笑笑生的忧伤

读书有许多不同的读法,如《金瓶梅》,说是一本小黄书,大概没异议;但如果仅仅把它当一本小黄书来读,那又肤浅得很。

1、从作者说起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金瓶梅》的学者普遍认为,《金瓶梅》一书的文学及史学价值,比起四大名著毫不逊色。

《金瓶梅》写成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显然,这是个笔名,作者是在刻意回避他的籍贯身世师承等,数百年来,也概不可考。

可见,作者深知,按儒家文化的标准,书中许多少儿不宜的情色场景描写,是任何时候任何朝代都不能容忍的,至少是不宜拿到桌面上来宣扬的。其实这也是作者对社会无情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

是的,书中确有大量很黄很暴力的情节存在,有多少呢?据专家统计,全书近100万字,描写情色的场景约2万余字。

按比例,其实确也算不得高。

其余的部分,在写什么呢?

2、写天理昭昭,善恶终有报应

文中最大的一条主线。

先说男主角。

男一号西门庆,“生来秉性刚强,作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就是那朝中高、杨、童、蔡四大奸臣,他也有门路浸润”。接着介绍西门庆发家所依托的最初始最根本的一条人脉关系:西门庆的女儿西门大姐,嫁给了东京80万禁军杨提督的亲家陈洪的儿子陈敬济。

西门庆就凭着这一张关系网,上天入地。寥寥数语,道尽天机。

这是人脉一头,还有一头是生意。说西门庆本是山东清河县一破落户起家,父辈经营着生药铺子,但规模并不大。西门庆接手后,生意日渐好转起来,直到后来,又开起了绸缎铺子,甚至打通关节,贩卖私盐,有了当地县府的关照,生意自然是越做越大。

再往后,西门庆自己以做了官——提刑千户,相当于今天清河县公安局局长兼法院院长一职。这一官职,为他经营生意产业又拉起一张巨大的保护伞。

总结起来,西门庆是在京城有关系,县城有官职,家里有产业。

金钱和权力易滋生罪恶,西门庆花不完的金钱和不受约束的权力,自然滋生无尽的罪恶。正是在这种局面下,西门庆开始了他罪恶而短暂的一生。

西门庆26-27岁出场,33岁就挂了,作者这样安排,自有深意的。

西门庆这一生,最喜欢的事无非就这几件:

第一泡妞乱搞男女关系,一生娶六七八个妻妾这还不够,房中的丫环也不放过,烟花柳巷自然是处处有他,还多次勾搭良家妇女。好色,33岁即因过度服用“伟哥”而死,死也死在色字上头。

通过写西门庆的结局,作者实在劝诫读者“万恶淫为首”的道理。

第二敛财,用尽各种手段赚取白花花的银子,做药材绸缎生意赚,放官吏债赚,女婿来投靠带来的钱财也赚,娶李瓶儿为妾还赚一大笔银子,就一掉钱眼儿里的主儿。可又如何,到临死了交代给陈敬济应收账款,数额虽巨,但被抢的抢,赖的赖,拖的拖,终归是落得家产散尽人财两空的结局。这不是作者在劝诫“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善念吗?

第三、官商勾结强买强卖草菅人命,而在他死后,他的妻妾儿女,女儿被逼惨死,被卖的,被杀的,被冤的,一样都不少,全是报应。

“富而多诈奸邪辈,压善欺良酒色徒”。这句话概括了西门庆的一生,也预示了他的凄惨结局。

其它人物莫不如是。潘金莲如何?谋害武大、官哥儿性命,骄奢淫逸争风吃醋惹是非,到头来只落得剖腹挖心暴尸街头。

李瓶儿庞春梅又如何?或惊虚而死或淫荡丧命。其它人等更不在话下。

西门庆有句“名言”:咱闻那西天佛祖,也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他却哪知身后事,富贵亦如过眼烟云。

作者把这条线布得十分清晰明了,宣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最普世的价值观。

3、写世事冷暖

写兄弟:开篇第一回写“西门庆热结十兄弟”,为全文铺下写兄弟感情这条辅线。西门大官人为首,十兄弟都是闲游浪荡不守本分的人。

西门庆在世时,十兄弟,不是喝酒就是寻花问柳,这钱呢,多半是西门庆请客了事。众兄弟对西门大官人,虽时有调侃取闹,但终归是恭恭敬敬不敢冒犯。到西门庆死后,兄弟们的画风突然就变了,或合谋买其遗孀丫头,或设计赚其钱财,写尽人走茶凉的世间冷暖。

这也怪不得别人,西门庆也是这一号人。说西门庆隔壁住着花子虚一家,后来也与西门庆称兄道弟。花子虚老婆李瓶儿,颇有姿色又好风月,一来二去跟西门庆勾搭成了奸,这边花子虚刚死,那边西门庆就谋着娶李瓶儿为妾,还不光是要了花子虚的媳妇儿,也一起谋了花子虚的房产银子。

你这样对兄弟,兄弟也这样待你,礼尚往来。这条线,亦是写善恶有报。

曹雪芹写红楼“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辩证的哲学;而《金瓶梅》写“将富贵,而假者可真;贫贱,而真者亦假”,则是血淋淋的现实。

写主仆尊卑:文中处处描写当时社会的尊卑之别。凡西门庆家中奴婢丫头小斯用人、外面烟花柳巷的粉头老妈子,统统都叫西门庆为“爹”,而西门对他们,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稍不留神就动家法,甚至生杀予夺也不在话下。最有画面感的一句话叫做“磕头如捣蒜”!这一节,写尽社会的冷酷与无情。

写官场上下:清河县县官、东京汴梁京官两级,对上是阿谀奉承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谦卑形像,对下则耀武扬威强取豪夺,笔墨虽不多,却也绘声绘色地道出当时官场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买官卖官草菅人命唯利是图,整个官场一片乌烟瘴气。

写争风吃醋:

西门庆庞大的家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里,每个人拼了命地过着毫不如人意的生活。家里面也同样到处充满了竞争,特别是两个女主角潘金莲与李瓶儿之间的争风吃醋。

而她们争宠的标准,跟皇宫是一模一样的。这六七八门妻妾,就以晚上西门庆在谁家房里睡觉来衡量。

潘金莲虽集激情和风情于一身,却丝毫不守妇道。李瓶儿的性格柔弱一些,属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她们都生活在西门庆的身边,尽情尽力地扮演着自己不同的角色。

潘金莲察颜观色的本领炉火纯青,刚进西门家时,故作娇羞态,也不言语,只到处看,那时候李瓶儿还没嫁到西门家,于是很快就发现其它几位“风月多不及金莲”,所以跟西门庆是夜夜笙歌。

好日子不长,西门庆又把隔壁兄弟花子虚的遗孀李瓶儿娶进门来。李瓶儿生得白净,也好风月,成了潘金莲的最大竞争对手,关键是李瓶儿的陪嫁品实在是太诱人了,院子银子都有,这自然是潘金莲所不能比的。更要命的是,李瓶儿还给西门庆生下儿子官哥。

母以子贵,李瓶儿虽是小妾不及吴月娘正妻,但还是借此成为西门家的中心人物,西门庆宠她,其它各房都巴结她,潘金莲失宠。这为潘金莲后来用计害死官哥埋下伏笔。其它众妻妾也都如此这般明争暗斗。

一直斗到西门庆死。这潘金莲,眼看西门庆时日不多,丝毫没有伤心欲绝,而是担心西门庆死后,吴月娘容不下她。也可以看出,潘金莲对西门庆,也是没感情的。最有意思是西门庆临死前的遗言,先是对吴月娘说:“我死后,你姊妹好好待着,一处居住,休要失散了,惹人家笑话。六儿(潘金莲)从前的事,你耽待她罢!” 后又跟陈敬济交待:“我养儿靠儿,无儿靠婿,姐夫就是我亲儿一般……好歹一家一计,帮扶着你娘儿每(们)过日子,休要叫人笑话”。又托付他一些账目。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西门庆死前,除了惦记他的生意,最担心的还是家里不和,他怕挣下这份家业散了。可偏偏,最终还是家也散了,财也破了,人也亡了。

4、写家国情怀,超越儿女情长

这条线笔墨不多,但情感浓烈,也可谓画龙点睛之作。

西门庆死后,丫环春梅,被迫再嫁,给清河县府周守备当了小妾,幸运的是,很快春梅由妾升级为妻,转正了。守备出差在外,家中大权由她独揽。

适逢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兵南下烧杀抢掳,徽钦二帝被虏北上。

中原无主,四下荒乱,金兵抢了东京汴梁。兵戈匝地,人民逃窜,民间夫逃妻散,鬼哭神号,父子不相顾,各逃生命。

转瞬,金兵又杀到山东清河县地界,是时官吏逃亡,城门昼闭。但见:烟尘四野,日蔽黄沙;男啼女哭,万户惊惶;一处处死尸朽骨,横三竖四;一攒攒折刀断剑,七断八截。个个携男抱女,家家闭户关门……

写大时代,国破家亡,泥石俱下,大抵如此。

却说春梅再嫁夫婿周守备,先前因剿贼有功,早已升职为东昌府兵统制。见金兵来犯,连夜整率人马,全装披挂迎敌。至高阳关,被一箭射中咽喉,堕马而死……

不是朝中文臣武将,偏写地方一区区府兵统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让人唏嘘不已。

把《金瓶梅》当小黄书,定是没读懂兰陵笑笑生的忧伤

精装版

5、

主席说,《金瓶梅》描写了真正的明朝历史。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则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金瓶梅》全书最精彩处,莫过于后半部,写剧中人物的结尾。每个人物结尾时,都照应他一生的德行。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把《金瓶梅》当小黄书,定是没读懂兰陵笑笑生的忧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