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养育男孩时,我们其实还在养育一个未来的“父亲”

我发现很多妈妈都在集体吐槽爸爸。说爸爸们经常回家就是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要么就是葛优躺,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说起来都是泪…… 不能否认的是,我们有太多不会爱女人和不会爱孩子的父亲。 每次看到这些评论,我都是战战兢兢的,做好自己。 更重要的是,要养好儿子。 因为面前的这个男孩还过几年也会长大。 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也会成为一个爸爸。 而我们在这些年赋予他的品格和教养,决定着他今后对待妻儿的态度及方式。 要知现在很多女孩都不敢嫁人,就是怕嫁错。 生一个孩子容易,养一个孩子就难了。 特别是养育一个顽皮而让人伤脑筋的男孩,更让很多妈妈头疼。 但是不管如何,都得用心呢。

当我们养育男孩时,我们其实还在养育一个未来的“父亲”

养一个什么样的男孩?

我想首先得充满爱心,而且能表达爱。 爱需要表达出来,才能传递。 不幸的是,表达爱是男孩子们最不擅长的。男孩和女孩的大脑构造是不一样的。 女孩在声音、语言的感知方面更有优势。 而男孩的在视动觉空间能力上占了优势。 所以,男孩更容易分神,更喜欢肢体语言。 如果认识到这个不同,我们就知道怎么去更好地理解男孩了。 所以当某一天老师跟你说,你的儿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认真时,你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是故意的。 先压制住你的怒火,陪着孩子成长。 这需要一个时间的等待。 你想知道需要多久? 我猜没人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 因为这个答案就在妈妈的用心上。

当我们养育男孩时,我们其实还在养育一个未来的“父亲”

女生更擅长把情绪用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当女孩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会去表达自己的感情。 遇到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女孩们显得更加熟络,更加热情,叫人也更加甜。 比如侄女每次来我家都会问东问西,会留意大人的表情。 可儿子就不是这样,一心一意玩玩具或者搞破坏。 妈妈的脸色变了他浑然不知。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去表达爱,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男孩面前不要吝啬自己的那些爱的语言。 你也许觉得很肉麻了,但是他们好像浑然不觉。 冬天很冷,我就会跟儿子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爸爸太冷了,可以让爸爸烤烤火吗?”“好啊!不过我也要烤火” 他也常常把冷冷的小脚搁在我身上“烤火”的,就是取点热。 小家伙经常二话没说,翻过身,勾着我的脖子,紧紧地抱着我。说让我暖和一下。一种温暖让我瞬间舒服了,感觉从内心升起,暖暖的。 这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爱的流淌和传递。 很多爸爸总跟自己的孩子板着脸,这样就把情感封住了。

当我们养育男孩时,我们其实还在养育一个未来的“父亲”

男孩一定要“野一点”。

千万不要怪男孩太野,我反而担心儿子不够野。 如今太多的男孩跟着妈妈宅在家里,或者穿行在城市里。 很少有机会去大自然中撒撒野,或者被大人给保护起来。 前几天在公园里,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爬到一个石栏杆上说是骑马。 他的奶奶就紧张兮兮地过来说“太危险了,下来呀!” 小男孩只能赶紧下来,又去扶着树转圈,这个时候奶奶又不干了。 说这样转圈会晕,摔着了怎么办。 我是看在眼里,为这个孩子着急。 这样过度地呵护,那不如把他给绑住关屋子里得了。 摔倒草地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磕破一点皮也没事啊。 离开家之后,去了社会,遇到一点磕磕碰碰就回来给你哭鼻子。 那时候就会抱怨孩子软弱了。 但这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过度保护造成的呢? 其实,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当小猎人,人类哪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我发现男孩们天生是喜欢冒险的,除非父母将他们的手脚给捆住。 每次我带儿子去外边或者在家里,都会玩一些冒险的游戏。 比如攀爬石栏杆,我自己爬上去,像是跑酷一样,先示范起来。 虽然如今的体重爬树不现实。 但我还真的努力爬过几棵树,就是希望儿子能够胆子大一点。 当我爬上去了,他心里会想:原来没有危险,爸爸就去做了。 刚开始儿子也会怕,但是在我的鼓励下胆子就大了。 爸爸们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陪着孩子去探险。 孩子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 大人在尽量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就应该去激发孩子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去强健他们的筋骨。 鼓励你的男孩多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当我们养育男孩时,我们其实还在养育一个未来的“父亲”

让男孩子有担当

当我们怪如今的男人没担当,遇到事比女人跑的还快时; 当我们说妈宝男像个熊包一样等着你去照顾时; 我们往往能从这些男人成长的路上看到那些溺爱他们,放纵他们的妈妈们。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故事。 她们公司的一个女同事中午吃饭的时候在办公室的阳台上嚎啕大哭。 因为几个人闲聊家事ll,说着说着让她再也抑制不住情绪了。 她还是一个哺乳期的妈妈,带着儿子住公司的宿舍,而婆婆也过来照料。 老公在郊区上班,每周回来两次。 她说婆婆每次就是给自己做一个青菜或者咸菜汤,从来没有买过一点有营养的好菜。 让哺乳期的她看上去能被风吹走一样。 而每次只有老公回来,婆婆才会买好菜好饭。 给儿子不断地夹菜舀汤,嘘寒问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老公很喜欢这样,对妈妈也是言听计从,从来不敢为自己说一句话。 所以她想尽快单独住,可是经济压力大,因为老公挣得还没有自己多。 而且丈夫也不想离开他妈妈。 想想这样的丈夫和家庭,她几乎崩溃。 看到她的故事,让我们唏嘘不已。 这个男人连丈夫的这个角色都没有做好,还沉浸在妈妈的庇护之下,像个老男孩一样。 对父亲这个角色的把握,我想更是差之千里。 要培养一个真正的好“父亲”,就得靠妈妈们。 当一个妈妈将责任和担当的意识从小就传递给自己的儿子,让他学会独立和勇于承担。 一个母亲的付出和用心,会如同小溪汇入大河一样,汇成一条父亲河,滋润着他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们。 所以,与其抱怨男人们不争气,不如用心栽培自己的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