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滴滴打車」業務,人們買馬就相當於現在買車

每天讀一篇世界人文-歷史,讓時間的腳步走慢一些。

————一刀割斷萬惡源泉。

說到共享出行,現在的人們第一反應一定是“滴滴”了,這段時間“滴滴出行”風波不斷,也暴露出共享業務的許多弊端,必須要提高其安全性才能讓共享業務更好的服務我們。

但朋友們知道嗎,其實在我國曆朝歷代便就有了“滴滴打馬”“滴滴打驢”的商業模式,從宋朝開始便逐漸盛行。

古代的“滴滴打車”業務,人們買馬就相當於現在買車

《東京夢華錄》中就有一段“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當時處於小康階段的百姓們,稍遠一些路途,就可能會選擇租賃馬匹來代步,京城租賃價格在百錢左右。

說到古時候這的“滴滴打馬”費用百錢,我們先來說道說道那時候馬的價格,畢竟當時買馬其實就相當於現在買車了。

北宋中期 《宋會要輯稿-買馬》記載,約50貫一匹馬,我們以當時縣令月薪30貫一個月為例,兩個月就能整上一匹馬了,多攢兩個月就能開上豪馬上路,不得不說北宋的官員福利待遇確實不錯。

待到南宋時期,由於遷都南方,缺乏養馬牧場,養馬成本屢創新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記載,一匹馬價格市場價達到200貫,同樣是以縣令為例,月薪30貫收入,大約7個月薪資可以買一匹馬。(宋代一貫等於777文)

而明朝萬曆年期間,《彭信威-中國貨幣史》有記錄,需要20兩銀子能購得一匹馬,當時縣令的工資非常低,一個月縣令工資只有2兩銀子,所以需10個月才能購得一匹馬。

到了清嘉慶年間,馬價有所回落,《嘉慶刑科題本-土地債務檔》記載,大概需要14兩,我們還是以縣令的工資來衡量,當時縣令月工資是在3.75兩上下,只需要4個月就能買馬了。

古代的“滴滴打車”業務,人們買馬就相當於現在買車

說唐前傳:秦瓊賣馬

由此看來,在古代經濟繁榮時期,馬價對應工資來說,會相對偏低,但也不是普通老闆姓可以輕易買的起,就連秦瓊這類歷史名人也流傳出“秦瓊賣馬”故事,緊急時刻馬兒還是可以賣出應急的,畢竟小編對應的是各時代縣令的月薪,很多普通人家最多也就是買匹驢騎騎。

可誰家沒個大小事呢,遇到事情免不了要用到馬,就跟現代一樣,雖然平時騎電瓶車,但偶爾還是要打個車呀,所以!古代“滴滴打馬”業務就應運而生。

前文說道,租賃一匹馬大概需要付出不超過一百文的鈔票,這是宋朝京城價格,由於歷史文獻沒有太過詳盡的記載,但筆者還是認為不需要這麼多,因為不管哪個時代的商人,總是會有一些促銷優惠活動之類的,可能真實價位在50-100文之間,價錢應該可以談。

對比一下現在的工資,筆者以目前免稅標準5000元人民幣來算,租一輛普通小汽車價格按100元一天來算,其實跟宋朝也差不多了。(別說小編用現在的免稅標準跟宋朝的縣令工資來對比,畢竟兩個時代生產力不同)

所以說,在那個年代租一匹馬出門應該是很有市場的,在一些網上雜文裡,筆者甚至看到有類似“點炮叫馬”的業務方式,就是想租馬的人,只需要在自己家門口點個炮仗,租馬公司的人就會牽匹馬朝這個方向喊來,這不是沒可能,但是筆者沒有找到正史有對這種方式的記載。

而說道這,肯定會有朋友發出疑問了,小編你這個騙子,你這哪是“滴滴打馬”完全就是“滴滴租馬”呀,如果有這類疑問,恭喜朋友你答對了,當時只有馬,配司機的話價格估計是天價。

這個說法也是有據可循的,因為在古時候,筆者查詢到的史書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王安石所說“自古王公貴人,雖不道,未嘗敢以人代畜也。”

其政敵在這一方面也與王安石做法一致,也說過“某不忍乘,分明以人代畜。若疾病及泥濘,則不得已也。”

古代的“滴滴打車”業務,人們買馬就相當於現在買車

清明上河圖,圖中女子多為乘轎,男子多為騎馬

從這兩個人口中,我們可以得知,北宋士大夫非常鄙夷坐馬車的舉動,都認為男子若非是有疾不方便騎馬或是路途太過泥濘,就不應該坐馬車,認為這是對人的侮辱。(女子除外)

所以即使有“滴滴打馬”也普遍只是租馬,而不是租馬車,先不說人道問題了,就是這價格肯定也得翻上幾番,絕對不是尋常小康人家能花的起。

而租馬的價格雖然不是太貴,但很多人在遇到不是很緊急的事情時,更願意選擇租驢或者買一頭驢,就連王安石、李白、李商隱、杜甫這些社會名流也常常騎驢出行。

古代驢的價格,筆者沒有找到文史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跟筆者探討探討,豐富下知識面,筆者只在網上找到一些閒談,馬一匹100兩,驢只要2兩,這個數據並不準確,也沒有註明是哪朝哪代,但也可以充分反映出一頭驢真的很便宜。

50倍的差價,就拿北宋來算,一頭驢只需要一貫錢,就相當於現在汽車與電動車的價格了,相信當時的普通老百姓常用出行工具也就是驢了。

古代的“滴滴打車”業務,人們買馬就相當於現在買車

明 程嘉燧-騎驢訪友圖

最後來說下出行安全,撇開當時的路霸之流,我們就說租來的馬與驢是不是安全,這個我就覺得一點問題沒有了,因為常年租賃的馬,再烈的性子也磨沒了,就是不知道當時的人們騎馬騎驢需不需要考駕照,租馬租驢唯一的危險就在於駕駛技巧了。

也許再過上一些年,我們的共享出行面對的就不再是傳統汽車了,可能出門前叫個車,出門後就有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門口等著我們,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到來,同樣也希望共享行業越來越規範,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成熟吧。

(歡迎關注大妖怪說,本頭條號每天推送文史類知識、趣聞。點擊右上角即可可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