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博士成高铁座霸?精英利己主义者钻法律漏洞,文化流氓更可怕

近日,微博博友曝光的一部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据媒体报道,8月21日,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座霸”视频热传,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并拒绝与乘务人员的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柔弱的女乘客面对撒泼耍无赖的男子束手无策,即便乘务人员督促其让座,男子依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视频一经上传网上,引起了网友的愤怒,部分网友更是人肉出该男子为韩国圆光大学的在读博士生一时间,学历是否还可以作为素质高低的判据引发网友热议。

男博士成高铁座霸?精英利己主义者钻法律漏洞,文化流氓更可怕

女乘客拍摄的视频证据,男子全程态度恶劣

本以为孙某会被相关部门制裁,济南铁路局的回应却让人大跌眼镜:高铁男子“霸座”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可见孙某成座霸理直气壮原来是“有法可依”的,道德层面的谴责只是不痛不痒的指责罢了,并不会影响孙某的工作和学业上的大好前程。

不可否认,学历高的人群中,低素质的比例会小很多,但是,高学历却不能完全等同于高素质,有些人的人品配不上他的学历。我们相信大部分高学历的素质还是可以的,但就某些人来讲,高学历更多的是培养了精致利己主义者,随着学历越来越高,越来越懂得包装自己,做到不喜怒于色,以最小的代价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一旦牵涉到自己的利益便可以挣得头破血流,藐视社会公德,原形毕露,看似道貌岸然,实则败絮其中

无独有偶,同样是一位博士。2017年6月1日上午,因自身原因晚到导致误机,

武汉某名牌大学在读女博士张某情绪失控,大闹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值机柜台,掌掴机场工作人员,被湖北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此消息引发舆论热议,法航也向巴黎总部提出申请在全球范围拒绝承运该名旅客。相关舆情量在6月3日达到顶峰。

男博士成高铁座霸?精英利己主义者钻法律漏洞,文化流氓更可怕

该图为事件发展时间顺序表

6月3日,“腾讯微博”用户“sunhaitao”:人的修养和学历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目不识丁的草民,也许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未必做到。这个女博士就是最好的例子。

6月5日,“微信公众号”用户“看天下”发文《女博士掌掴地勤被禁飞:再聪明再有文化也挽救不了道德的缺陷》,文称:6月1号,武汉某大学的一位女博士,因为出国参加重要会议,但因为个人原因迟到无法办理登机手续,但她不听机场工作人员解释与建议,协调了近40分钟,张某突然情绪激动,冲进值机柜台的工作区域,用手连续掌掴工作人员两巴掌。很多人注意到这次的主人公是一位博士,强调学历不是为了让别人嘲讽博士这一类人群,而是要表明:学识跟素质真的不是成正比的,低素质的文化流氓更可耻!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8月31日在清华大学校内发布了一则涉及11名研究生的违纪处分公告,其中包括“冒用学校名义在社会上参加活动”“婚外与他人交往”“在宿舍内留宿异性过夜并殴打该异性”“在女卫生间进行偷窥”等多项违反校纪校规行为。上述处分决定公告称,此次被通报处分的对象包括8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以及1名在职硕士研究生,上述学生分别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等处分。

男博士成高铁座霸?精英利己主义者钻法律漏洞,文化流氓更可怕

图为处罚通告

在我们称赞清华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同时,一些媒体舆论也在反思着我们的教育。

光明网评:精英作恶,比普通人危害大得多。

在精英高校“人设”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学,很少愿意将自身的负面诉诸外界。人们感叹“清华大学也有这种人”,暗含了一个基本问题:

中国的所有高校,面临的是同样的国民性问题

大学育人功能的失效,不只表现为公告中的道德败坏。著名学者钱理群,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部分名校高材生,他们可能不会做出偷窥异性入厕之事,但会呈现出自负自私的一面。而这群精英对社会规则、法律条文的熟稔,既可能让他们更加自律,也可能让其运用自身的学识,来钻法律规则的漏洞套利。

社会需要精英来管理,但精英作恶起来,比普通人危害要大的多。可惜的是,我们一直过多关注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忽视了素质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沿着分数这条线,素质教育处于教育体系边缘的地位。高分低能,高知识低素养成了分数指挥棒催生的两个苦果。这是在清华公告之外,我们应看清楚的局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