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黃鱔馴食成功率的技術關鍵是什麼?

提高黃鱔馴食成功率的技術關鍵是什麼?

漁中愉

黃鱔對飼料的選擇性很強,一 旦吃慣了一種飼料後就不易改變,因此其人工養殖馴食是否成功很關鍵。馴食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

不管用土池還是用網箱養殖,都應儘可能模擬黃鱔自然生長的外部環境,保持水質清新,適量水草,減少黃鱔生長環境的突變而產生應激性。

(2)馴食

苗種下箱後影響成活率的關鍵時期為前15天,只有度過此段危險期,成功才有保障。

①藥物控制和外部環境改善。苗種下箱後,由於棲息環境突變和密度加大,應激反應加強,皮膚黏液分泌減慢導致抵抗力下降。外界致病微生物極易侵襲致病。

提高黃鱔馴食成功率的技術關鍵是什麼?

漁中愉

此時需在苗種下箱第一天開始使用藥物控制箱內水體環境,保護鱔苗體表黏液,在1周內藥物控制是關鍵手段。

②提早開食。以增強體質,加速黏液分泌,提高自身免疫力。因為黏液是鱔魚的第一層皮膚,有保護功能。

鱔苗的黏液正常分泌,要靠體內新陳代謝來完成,新陳代謝功能則要靠充足餌料轉換來保證,所以苗種下箱後的第二天就進行投餌馴化。

要根據本地資源選用黃鱔苗愛吃的淡水龍蝦、蚯蚓、鮮魚蚌肉等鮮活飼料,定時定點誘食,馴化集中攝食。

在此階段,可在鱔餌中拌服誘食劑、抗菌劑和抗應激反應營養劑,以此來提高攝食率,為後面馴食打基礎。

③逐步馴食。正常情況下2周時間,鮮餌日攝取量可達到體重的5%以上。

可選一個價格便宜,能保證穩定供應的鮮餌品種來飼養鱔苗(使用蚌肉飼養時須煮熟投餵,以免引發寄生蟲病)。

如鮮餌供應沒有保障,或價格太高可選擇投餵商品顆粒飼料。

提高黃鱔馴食成功率的技術關鍵是什麼?

漁中愉


(3)馴食轉化

使用顆粒飼料前要進行轉食馴化,馴化過程分2步:第一步選用鱔苗嗜食的鮮餌,馴化鱔苗集群定點攝食;第二步在鱔苗攝食量達體重的5%左右時進行轉食。

在馴化轉食過程中,從鮮餌到商品飼料的過渡,要本著“循序漸進,徹底馴化”的原則來進行。

馴化用的鮮餌漿要選用來源廣泛,鱔魚嗜食的新鮮飼料。一旦選定不要隨意改變,否則黃鱔會減食或拒食。

(4) 馴化時間

馴化期間要有耐心,馴化時間要長一些,一般要求30天左右,儘量將每條鱔苗完全馴會攝食顆粒餌料。

(5)食臺設置

箱內投餌的食臺要定點,每4~6米²須設置一處。食臺用水草鋪設成,食臺處的水草要厚密,以有足夠的浮力支撐飼料和吃食的鱔魚。不要投於空白水面,以免飼料漂散或下沉,造成浪費和汙染。

(6)管理

馴食成功後,進入了正常飼養管理階段。鱔苗在初始階段,食慾旺盛,如溫度適宜,可投餵兩餐。

量的大小掌握,以第二次投餵時無剩餌為標準,一般正常情況下,顆粒乾料在鱔魚體重的1%~ 3%,鮮餌料在5%~ 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