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黃鱔養殖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黃鱔與環境的關係,即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是生態學研究的範疇。黃鱔與其他魚類一樣,生命過程中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環節與周圍環境關係極為密切,既受環境的制約,也產生對其環境的適應,同時自己又不同程度地影響環境。水是黃鱔賴以生存的空間,並且主要依靠水中提供的各種物質維持生命。因此,黃鱔的養殖效果與水環境密切相關。

(1)溶解氣體

水中溶解氣體主要有氧、氮和二氧化碳,有時還有硫化氫、沼氣、氨、氫以及其他稀有氣體。氧和二氧化碳對於水生生物的生活和分佈是最重要的,這兩種氣體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本物質,特別是氧氣,它在水中的狀況直接決定絕大多數水生生物能否生存。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稱為溶氧。黃鱔生活在水中,水中有充足的溶氧對黃鱔生活顯得尤為重要,加之黃鱔在池底營爬行生活,對池水中的上下氧差尤為敏感。一般在水溫23℃左右,每千克黃鱔每小時耗氧30毫克左右。水中溶氧每升達到 3毫克以上時,黃鱔攝食旺盛,飼料係數低,生長速度快,過飽和溶氧一般對其沒有什麼危害。當水中溶氧降低到 2毫克/升時,黃鱔就會攝食減少,活動異常,經常將頭伸出水面吸取空氣中的氧氣。黃鱔有發達的輔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因此,養殖水體短時間內的缺氧,一般不會導致泛池,但缺氧時間長會影響黃鱔的生長,嚴重缺氧會使黃鱔發生窒息死亡。經測定,黃鱔的窒息點為0.17毫克/升。

硫化氫是有毒氣體,為水體中厭氧細菌在缺氧條件下分解的產物,在一般的淡水湖和池塘中,以夏季停滯期為多。硫化氫對大多數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且毒性頗強。魚類在自然條件下對含有硫化氫的水層有迴避現象。硫化氫通常在水底或深水層為多,表層極少。在某些情況下,如大風吹動波及深水層時,可使表層的硫化氫突然增加,而使生物大量死亡。硫化氫迅速氧化時,大量消耗池中的溶氧,1毫升硫化氫氧化需要從水中吸收1.4毫克的溶氧。一般水中含有8-12毫克硫化氫時,黃鱔等魚類就會死亡。

養殖水體中產生的氨( NH3)來自三個方面:①含氮有機物的分解產生氨。②水中缺氧時,含氮有機物被反硝化細菌還原。③水生動物的代謝——以氨的形式排出體外。銨離子是水生植物營養的主要氮源,對水生植物物一般說來是無毒。但是氨,特別是非離子態氨對黃鱔及其他水生動物具有強烈毒性,輕則抑制生長、損害鰓組織、皮膚中黏液細胞充血、血液成分的改變和紅細胞受破壞、抗病力下降,重則導致魚蝦大批死亡。

(2) pH

pH又叫酸鹼度,pH=7時為中性;pH<7時以下為酸性,數值越小,酸性越大;pH>7時為鹼性,數值越大,鹼性也就越大。pH對水生生物的代謝、攝食、生長髮育等具有很大影響:如酸性條件可降低魚類對低氧的耐力,在pH過低或過高時,都將提高其窒息點。水的pH與水中溶氧、二氧化碳的含量有關。如水中溶氧量高,那麼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低,pH 就相對較高。反之,溶氧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就高,則pH 就降低。同一鱔池的pH一般清晨最低,白天上升,傍晚出現高峰。黃鱔一般喜歡生活在中性和弱酸性(pH在6.5-7.2)水中,pH <6或pH>7.2,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黃鱔生長。

(3)水溫

[吉山花瑤頭條號]水溫即池水的溫度,它是包括黃鱔在內所有魚類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黃鱔對水溫十分敏感,俗話說黃鱔有“四怕”,即怕冷、怕熱、怕光、怕吵,其中前兩怕都與水溫有關。研究表明黃鱔適宜生長水溫15-32℃,攝食活動隨溫度提高而增強,生長明顯增快;最適溫度範圍為水溫25-30℃,攝食最為旺盛,有時白天也會出洞呼吸或覓食。水溫高於32℃,生長受抑制,鑽入洞穴或泥下,僅露出頭部,全身臥於泥上,有些黃鱔出現白天浮游水面、停止吃食等現象。水溫到 40℃以上,導致黃鱔急躁不安、相互纏繞、熱昏迷,最後大量死亡。水溫低於20℃,生長緩慢;水溫低於15℃,攝食緩慢。水溫低於10℃,很少覓食。低於5℃,停止攝食,進入冬眠。

黃鱔養殖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