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在我國廣大農村,不少人家房前屋後都種有香椿,椿芽更以其風味獨特而被稱為“樹梢上的美味”。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香椿在我國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耐貧瘠、適應性強、分佈廣泛,在我國18個省份35個地區均有種植,是我國重要的特產資源。在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成為當前國內外關注焦點的背景下,香椿的綠色、營養等特點迎合了現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新潮流,不僅深受國人喜愛,同時受到美國、德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的歡迎,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潛力。但是,目前香椿的產業化水平還比較低,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生產控制和市場推廣缺少標準,嚴重影響市場消費信心,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為加快解決香椿產業快速發展與行業標準嚴重缺失的矛盾,促進香椿產業質量提升和消費升級,由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牽頭組織、由四川天天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起,於10月11—12日組織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香椿產業基地負責人,香椿產業種植、加工、營銷企業代表以及相關行業專家36人,在北京舉行全國香椿產業系列標準研討會。研討會形成了“香椿品種選定及生鮮品分類分級標準草案”“香椿生態種植基地建設標準草案”以及包括凍幹、炒幹、醃製、醬菜和調味料在內的加工產品標準草案。

在北京舉行全國香椿產業系列標準研討會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從自然散生向規模化栽培發展

據研討會提供的香椿產業發展報告介紹,長期以來,我國香椿栽培介於林用木材和蔬菜之間,一直處於零星種植狀態,栽培面積不大,多為自然散生、粗放管理,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商品化生產,產量低,季節性強,經濟效益較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多數省份開始用香椿營造防護林、用材林和食用林,香椿開始轉向集約化、大面積的栽培模式。尤其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內加大對香椿矮化密植技術的研究,使菜用香椿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陝西等省發展迅速,特別是日光溫室栽培面積迅速擴大,促進了香椿規模化栽培。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經過近30年的研究培育,安徽太和香椿、山東香椿、河南焦作香椿和陝西安康香椿等地方品種相繼湧現。河南僅豫西山區的露地香椿種植面積就達8萬畝左右,四川大竹作為中國香椿第一縣2016年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其中集體種植達到8萬畝。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香椿種植面積已達160萬畝,菜用林面積50萬畝,從業人員10萬人。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香椿具有藥用、食用、材用的特點,作為綠色營養蔬菜,不但味道鮮美、風味獨特,而且營養全面均衡。大棚技術的發展使棚栽香椿一改露地香椿芽的集中供應期,供應週期從元旦、春節一直到清明,平均市售價達每公斤100元。尤其越夏栽培技術將香椿芽的產量提高了1.5倍,每年每次可採香椿芽每畝750—1000公斤,每年採芽3次,平均市場售價每公斤60元以上。經濟價值非常可觀。

香椿栽培簡便,耐貧瘠、一次種植、多年受益、投入產出比高等特點尤其適宜我國多山地區栽培,不僅可大大提高山地資源利用水平和產出效益,同時還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充分利用我國山地資源,發展和壯大香椿產業,可以兼收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

產業化水平亟待提高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河南省農科院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王趙改、楊慧兩位專家介紹說,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普遍落後,採後加工產值也非常低,尤其對剛剛興起的特色農業香椿而言更是如此。香椿作為蔬菜食品,目前的加工工藝還比較傳統,主要加工品種為醃製品、香椿罐頭、香椿醬等,與目前人們追求綠色、健康飲食需求不相適應。儘管目前脫水香椿和速凍香椿工藝有一定改進,但也僅僅停留在對初級產品的加工上,且加工能耗大、產值較低。香椿豐富的黃酮、皂甙、萜類、亞麻酸等活性功能成分以及蒽醌、鞣質、生物鹼等多種藥用成分將是深度開發的亮點,然而目前香椿藥用等深度開發尚屬空白,技術含量較高的精深加工產品甚少,延伸增值能力和附加值較低,很難創造好的經濟效益。

醃製產品的低端化、同類產品的同質化使得香椿消費市場處在主流市場之外,新鮮香椿還是主要市場供應品,季節性消費仍停留在人們的習慣中,難以形成“一頭在田間,一頭在工廠,產品進商場”的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產業化經營格局,香椿從育種、栽培、管理、採收、保鮮到物流、貯藏、加工、銷售、服務的一體化產業鏈條發展還有待時日。

行業需要高標準引領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從香椿育苗、栽培管理到採後貯運保鮮、加工及精深加工,再到銷售市場,構成了香椿整個產業鏈。隨著食品工業科技的發展和香椿栽培規模的壯大,產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生產越來越強,各種與香椿栽培、管理、採後產業等相關的輔助物化產品越來越豐富,香椿以原始狀態或初加工產品等投放市場的比例會逐漸縮小,次加工產品及深加工製品層出不窮,綜合利用技術逐漸提高,產業鏈條被越拉越長,產業化水平將會得到很大提升。然而困擾眾多香椿種植加工銷售者的是產業鏈缺乏有效的標準,各自為戰,各行其是,有的以次充好、惡意競爭,農民種植戶利益嚴重受損。與會者呼籲,產品標準化是消費者選擇的基礎,面對潛在的巨大市場,標準缺失成為制約消費者選擇的最大障礙。綠色食品香椿的開發需要高標準引領指導生產,守住質量安全底線。

我國將制定香椿產業系列標準香椿專委會即將成立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香椿專業委員會籌備會議同時召開,會議討論了專業委員會組織構架,確定了組成成員結構和服務範圍。大家一致認為,成立專業委員會可促進香椿規模化種植向產業化轉型升級,以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助力香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秘書長曾召朋表示,即將成立的香椿專業委員會將大力挖掘開發具有2300年傳統文化的香椿食、藥、用等多種功能,在實施香椿產業鏈標準化、助力豐富菜籃子工程、築牢消費品質量安全底線以及幫扶農民脫貧致富方面發揮協會橋樑紐帶和專家庫的專業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