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尼德兰会分裂为两个国家?

舆地铲史官


尼德兰这个名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尼德兰指的是当今的荷兰王国,它的本名应该叫

尼德兰王国,但是由于其国内的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的名气最大,以及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也都位于这两个省,所以中国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就直接用荷兰这个名字指代整个尼德兰王国。


至于广义的尼德兰,指的是尼德兰地区,也就是现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的一部分。标题中提到的尼德兰分裂,其实就是尼德兰地区的分裂。至于为什么尼德兰地区会分裂为几个国家,这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归勃垦地公国时期。

当时尼德兰地区属于勃垦地公爵的领地。十五世纪后期,勃垦地公爵(勇士查理)战死,由于他没有儿子,领地没人继承,法国就打起了勃垦地公国的主意。不过末代勃垦地公爵有个女儿嫁给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因此西班牙和法国大打一气,最终勃垦地公爵的爵位给了法国,勃垦地公爵的领地给了西班牙。

备注:由于勃垦地公爵的称号给了法国,所以后来法国多次干涉尼德兰地区,为后来尼德兰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另外,当时统治西班牙的是哈布斯堡王朝。这个家族后来分裂成了西班牙和奥地利两个分支。尼德兰在当时划给了西班牙这一分支。


十六世纪中期,欧洲宗教改革的风潮传到了尼德兰地区。北尼德兰人由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受到西班牙的压迫,于是便以宗教改革的形式举行了独立革命。这场独立运动由于得到了法国和英格兰的支持,最终获得成功。独立之后的北尼德兰人建立了联合省共和国,也就是今天荷兰王国的前身。

北尼德兰人发动起义的时候,南尼德兰人也参与起义。但是南尼德兰与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北部尼德兰重商业,资产阶级的势力在北部尼德兰占主导,而南尼德兰则是封建贵族占主导。因此当北尼德兰的独立运动席卷到南方后,当地的封建贵族害怕日益高涨的革命影响他们的利益,便组成阿拉斯联盟,与西班牙政府妥协,企图联合西班牙向北方进攻。最终北方独立,而南方仍然归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叫西属尼德兰

北尼德兰独立后,南北尼德兰人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因为尼德兰地区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区域,认同感本来就一般。等到北尼德兰独立之后,南北之间又出现了宗教信仰和经济模式的区别。因此可以这么说,

自从荷兰从西班牙独立出去后,南、北尼德兰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

十七世纪后期,法国开始崛起。为了争夺欧洲霸权,法国和西班牙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不敌法国,被迫将西属尼德兰的一部分领地割给了法国,比如著名的敦刻尔克,就是当时割让给法国的。

到了十八世纪初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卡洛斯二世留下遗嘱,要求将西班牙王位留给了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普。同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王室不承认菲利普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于是便爆发了十四年之久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备注:奥地利反对法国继承西班牙王位,主要是出于欧洲大陆力量均势的考虑,毕竟西班牙和法国都是大国。如果让它们合并,欧洲大陆的平衡就打破了。



经过十四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奥地利承认菲利普在西班牙的王位继承权,但是西班牙要割一部分哈布斯堡的领土给奥地利。其中这里面就包括了南尼德兰地区。于是西属尼德兰就变成了奥属尼德兰。

这样的分配,法国很不高兴。因为法国一直就想染指尼德兰,现在南尼德兰分给了奥地利王国,它就没戏了。因此法国一直就想拿下尼德兰,扩张自己的领土,只是没有机会。结果没想到,法国没打奥地利,奥地利反倒先打法国了。

事情的起因是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激进分子把法国国王、王后都杀了。以奥地利为代表的欧洲封建传统贵族认为不能让法国的革命势头波及到自己,便联合普鲁士、英格兰一起对法国革命展开镇压。法军起初被打的节节败退,后来热月党上台后,展开对反法联军的反攻,攻占了尼德兰南部地区。


再之后大名鼎鼎的拿破仑开始崭露头角。他一上台,法军就对反法联军连连反杀,奥地利也属于被反杀的国家之一。最后奥地利纠结了沙皇俄国一起,与拿破仑展开了三皇会战。结果拿破仑大胜!奥地利为了求和,放弃了很多利益,包括南尼德兰地区。因此南尼德兰正式被法国吞并。

南尼德兰被吞并之前,北尼德兰也被法国吞并了。拿破仑在北尼德兰成立了一个傀儡国,叫荷兰王国,让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出任荷兰国王。当时拿破仑因为跟英格兰的战争,必需要封锁欧洲大陆和英国的贸易往来,结果伤害到了荷兰商人的利益。路易波拿巴因为支持荷兰人的自由贸易政策,跟拿破仑搞的很僵。因此路易波拿巴被迫退位,荷兰王国直接被并入法国。

因此分隔了两百多年的尼德兰地区,在拿破仑的扩张,又合并在了一起。


拿破仑倒台后,反法同盟开会决定,将拿破仑扩张得来的领土全部收回,有宗主国的一律归还给宗主国,有主权的一律独立,因为北尼德兰获得独立。而南尼德兰本来是奥地利王国的领地,但反法同盟出于遏制法国的目的,将南尼德兰划给了北尼德兰。南北尼德兰合并,成立信德尼德兰联合王国

这个新成立的尼德兰王国,人口和疆域面积在欧洲可以排到中等国家的水平,有崛起为欧洲大国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成立这个新国家的目的不单纯(让它作为抵抗法国的前哨)。因此新的尼德兰联合王国,从建立之初就没有民意基础,纯粹是政治家的操作。

政治家们认为,南北尼德兰原本是一家,合并之后应该能和平相处。但是他们忘了,两地分隔已经两百多年,文化传统已经大为不同。并且新的尼德兰联合王国是以北尼德兰人为王国的主体,南尼德兰人更像是被殖民者。这样拉郎配似的复合,怎么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在1830年,南尼德兰爆发了革命,并建立起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比利时王国。



因此总的来说,尼德兰联合王国分裂,其实就是一个原因:利益分配不均衡。这个联合王国完全就是政治家的产物,并非人民意愿。荷兰人在新政府中享有更大的权力,而比利时人则属于被压迫的对象。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联合王国的议会里面,荷兰和比利时的代表数量是一样的,表面上看似很平等,但其实比利时的人口比荷兰要多一百多万,这是明显的歧视。荷兰掌握了话语权,比利时的利益也得不到起码的保障;

还比如,联合王国的军政高层人选,只能从荷兰人中选出,比利时人没有份。这就导致联合王国的很多政策偏袒荷兰人。最不能忍的案例就是比利时的言论要受荷兰人的监督,但是比利时人不能监督荷兰人;

再比如,联合王国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报考公务员也必须要懂荷兰语,否则就没有报考的资格,而比利时人常用的法语和佛兰芒语不在其列。让比利时人现学荷兰语,这完全就是不合理,也是典型的歧视;

还有,荷兰从独立之后就是重商主义,崇尚商业自由。而比利时却是以工业为主,不太讲究自由主义。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荷兰人与别人做生意,都是零关税,因为可以节约贸易成本,提高利润;但是比利时是工业为主,工业产品是存在竞争的,这就需要适当的利用关税保护本土的民族工业,不能把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搞零关税。否则比利时人的资产阶级死的惨!但令比利时人恼火的是,军政大权都被荷兰人所操控了,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伸张。这就让比利时人很难忍受了……

另外,宗教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由于宗教革命后,荷兰人改信新教,但比利时人以天主教为主。双方虽然没有因为宗教信仰开战,但其实双方心里都很清楚,就怕对方的宗教往自己这边渗透。所以荷兰防着比利时,比利时也防着荷兰。兼之上面提到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最后比利时干脆就跟荷兰闹掰了。


Mer86


尼德兰分裂成三个国家,除荷兰和比利时以外,还有一个卢森堡。三国至今扔保持相当高度的合作,组成一个成为benerlux的地地域小团体。他们同根同祖,语言相通,因此合作也比较融洽。

由于荷兰滨海,占尽地利,发展上面占有优势。比利时最大港口安特卫普的船舶出海,也要经过一段荷兰水域。

当初,荷兰人倾向于资产阶级,并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比利时卢森堡则继续保持大农场主经济,从此与荷兰分道扬镳。

此外,荷兰语和比利时人说的弗拉芒语非常接近,可以算做不同地区的方言对待。其皆源于德语,二战期间,纳粹甚至直接宣称尼德兰语言属于德语方言。即使现在,也能从荷兰德两种语言中看出明显的亲缘关系,荷兰人自称dutch,而德国人自成deutsche


You酱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可谓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这场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早的政治革命催生了后来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的荷兰共和国。然而,荷兰只是尼德兰的一部分,曾经的尼德兰领土还诞生了今天的比利时。为什么尼德兰会发生分裂呢?

图/荷兰与比利时


北方的革命

在尼德兰各地区中,以阿姆斯特丹为首的北方诸省是资本主义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阿姆斯特丹约有3万人,是荷兰省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尼德兰北方的粮仓;它的捕鱼与航海业尤为发达,也建立起新兴的纺织、酿酒工场。阿姆斯特丹的船队从波罗的海地区运来粮食、木材,然后把这些物资销往西欧、中欧各国。因此,北方诸省在经济方面更为外向且十分独立。

图/荷兰商船


16世纪上半叶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得路德教与加尔文教在靠近德国的北方诸省迅速传播。1566年革命爆发之时,起义很快席卷尼德兰12个省(大部分是北方省份),这场史称“圣像破坏运动”实则是资产阶级借抵抗西班牙天主教为名发动的革命运动。当时总督玛格丽特慌了手脚,连忙发表宣言,答应停止迫害新教徒、允许加尔文教徒在指定地点传教、特赦贵族同盟成员,由此可知当时北方新教势力的强大。

图/荷兰联省共和国


南方的保守

尼德兰南部地区(今天的比利时)一直是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核心区域。1567年,新任总督阿尔发公爵率领西班牙军队1.8万人进驻布鲁塞尔,以此为基地对抗北方荷兰诸省的叛乱者。虽然尼德兰南部诸省在1576年曾经被起义者短暂占领,但是南方各省与西班牙较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却使得南方省份难以摆脱对西班牙的依赖而产生了离心倾向。更为失败的是,南方人民日益把连年来的战争看成是北方各省联军酿成的恶果,曾经的泛尼德兰主义逐渐消亡。

图/布鲁塞尔广场


1578年,巴马公爵亚历山大·法尔奈斯出任尼德兰总督。他施展政治手段把南方各省拉到自己一边,并依靠尼德兰南部的天主教势力(阿拉斯同盟)逐步将布鲁塞尔与安得卫普重新收入囊中,同时在战争中将众多新教徒驱逐到了北方以保持南方的稳定。于此同时,南方由特兰托主教会议决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得到了极其广泛而有力的传播。

人们不仅采取措施来剔除教会里的积弊,而且在吸收和培养新圣职人员方面小心谨慎,以便大力加强圣职人员的影响。几乎在所有教区都建立起神学院,这使得天主教在南方的得到了复兴,而新教却几乎绝迹。

图/QS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天主教鲁汶大学(比利时)


正是在经济、军事与宗教的多方面影响下,尼德兰的南北双方才分裂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实体,相对于在1648年就成为独立国家的荷兰,比利时的独立要晚了整整200年。


参考文献:

1. (比)让·东特著 南京大学外文系法文翻译组译,比利时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2. 陈钦庄,孔陈焱,陈飞雁著,基督教简史 (修订本),人民出版社


历史研习社


为什么尼德兰会分裂成为两个国家?对于这个问题桃花石杂谈就不卖关子了,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原因,一是宗教原因,二是经济原因。


宗教改革带来的分裂

桃花石杂谈曾经多次在不同回答中强调过这一点,即在看中国以外的其它古代史时,永远不能忽视宗教的影响。因为除了中国之外的其它古文明都是宗教文明,因此宗教因素在这些文明里可以说都曾经占有核心的地位。

具体到尼德兰为什么会分裂,还是要先说到公元16世纪的宗教改革。大家知道,人类的大航海时代是公元15世纪末期开启的,首先就是西班牙。而尼德兰在当时还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因此也很快搭上了大航海时代的东风,很快尼德兰就成为了一个贸易为主导的地区,而宗教自由是进行贸易的必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尼德兰北部,也就是今天的荷兰地区,宗教改革运动发展很快,新教迅速兴起。但不久后西班牙开始其进行铁腕镇压,宗教矛盾迅速激化。

反映荷兰独立战争,即八十年战争的油画

到公元1568年,信仰新教的大量荷兰贵族在其领袖威廉一世带领下开始发动叛乱,揭开了尼德兰独立战争,也就是八十年战争的序幕。这场八十年战争后来又与德意志地区的三十年战争重合,最终以新教徒主导的尼德兰七省联邦共和国获得独立。

获得独立之后的尼德兰七省联邦共和国


而在这之后,独立的尼德兰自己也发展成海上强权,建立了尼德兰殖民帝国,也成为了最早的全球帝国之一。当然后续的历史也发生过很多变故,因此到18世纪后期,尼德兰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落,并曾一度被法国灭国。而这些变化又加剧了国内的宗教矛盾。尽管尼德兰独立之后,其政治始终由北部的新教徒所主导,但新教徒在人口上却一直没有占到多数,尼德兰境内的多数人口仍然是天主教徒。而且新教徒基本完全分布于尼德兰北部,南部则还完全是天主教徒的天下,所以双方的矛盾不断。

矛盾激化,外国介入,尼德兰走向分裂

而与此同时,随着尼德兰社会的发展,其南北之间的分歧又有了新的原因。在尼德兰南部,也就是现在的比利时等地,开始追随法国等邻国开展了急速的工业化进程。但尼德兰北部,也就是今天的荷兰地区,却仍然维持着以商业立国的传统,并没有追随南部进行工业化改革。

鼎盛时期的尼德兰

而尼德兰的政府和军队则完全由北部的新教徒所控制,南部通过工业化逐渐富裕起来的天主教徒感觉自己在政府中没有发言权,开始越来越多地心生不满。此外,尼德兰国王威廉一世(和发动独立战争的威廉一世名号一样)又在此时开始强制要求全国的政府都说荷兰语,而这受到了南部当时已经非常法国化的部分地区的激烈反对,而天主教会与新教会的固有矛盾也在这时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比利时革命时期的布鲁塞尔巷战

因此在公元1830年8月,比利时人在布鲁塞尔发动了革命,与荷兰军队展开巷战。而在布鲁塞尔爆发革命的当天,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三国曾纷纷表态,不支持比利时独立,因为这三国当时也都面临着本国境内类似的革命。但这意味着他们也都在忙于在各自国内镇压革命,所以也无暇帮助尼德兰镇压比利时人的革命。而英国和法国则乐于见到尼德兰的分裂,因为法国始终将尼德兰视为对自己的威胁,而统一的尼德兰则在海外贸易方面始终是英国的强劲对手。在英法的支持下,比利时人迅速在军事上取得优势,并在当年10月4日宣布独立,迎立了一位英国王室的亲戚做了比利时国王。


之后虽然荷兰也曾出兵反扑,但却被法军击退。次年,奥俄德三国见大势己去,也接受了比利时独立,只是要求比利时成为永久中立国。而荷兰虽然不接受这一决定,但却也无力凭借自己的能力扭转局面了。最终在8年之后也承认了比利时和卢森堡等的独立。有些关于比利时独立的相关文章说比利时的独立是因为民族原因,桃花石杂谈不太认可这一点。因为直到现在,比利时说荷兰语的人仍然占全国的绝大多数,比例达59%,而说法语的人则只有41%,所以民族问题不是根本问题,宗教和经济问题以及外国干涉才是尼德兰最终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


桃花石杂谈


严格说来,尼德兰应该是分裂成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国家,之所会分裂,是因为民族及政治信仰不同而造成南北尼德兰认同感不足,其实这也是欧洲一直没形成过统一王国的主因。

今天我们说尼德兰主要还是指荷兰,荷兰官方国名还是尼德兰的音译。以上是最早期的尼德兰邮票也是荷兰最早的邮票。

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还是在尼德兰发生的,也叫尼德兰革命,其实现在的荷兰只是当时尼德兰的一部分,当时的尼德兰指中世纪欧洲西北部的地区(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的东北部),由17个省组成,是由西班牙统治的地区。尼德兰不堪西班牙人的封建统治爆发了世界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开始革命很顺利,可后来西班牙人疯狂反扑同时拉拢了尼德兰南方的不稳定的一些地主豪绅,之后法国崛起,尼德兰南部归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后随着拿破仑的失败,1830年,南尼德兰独立成比利时。

以上是比利时1849年第一枚邮票,因为图像中利奥波国王头像的大奖章太显眼,也被世人称为“大奖章”邮票。此票无国名,因沿用法国“生丁”作为金额而遭到民众抵制和销毁,存世量极少,以至于造就了今天的举世闻名珍邮。

比利时独立几年后南尼德兰再次分裂成比利时和卢森堡两个国家。
以上是卢森堡早期邮票,当时的国名也与现在有点不一样。

南尼德兰分裂而北尼德兰还坚持斗争,最后取到了胜利而建国,因为北尼德兰的几个省中以荷兰省的工业最发达,这样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北尼德兰就被称荷兰共和国了。
从尼德兰王国到荷兰,荷兰欧洲面积虽少了许多,但在亚洲,荷兰还拥有个很大的殖民地,即荷属印度(今天的印尼),以上是荷属印度最早期邮票。而比利时因位于欧洲中心,铁路运输非常发达,二国实力相差不大,谁也无法吞并对方,因此荷比两国一直都相安无事到今天。现在荷兰和比利时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湘平古珍邮馆


题目说的尼德兰分裂成两个国家应该指的是1830年比利时独立,因为1815年《维也纳条约》将原奥属尼德兰(法国大革命时期此地被法国吞并占领长达20年之久)划归荷兰,同时荷兰国王兼任卢森堡大公。荷比卢三国统一在一个国王的统治下。当时荷兰的正式国号就是尼德兰王国。所以1830年比利时独立,标志着统一的尼德兰出现了荷兰和比利时两个国家(荷兰国王仍然担任卢森堡大公,因此卢森堡并未独立)

为何比利时不愿和荷兰统一呢?

首先,荷兰比利时统一本来就是维也纳会议基于大国博弈的特意安排,并非比利时人民的意愿。我们都知道,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范法国的东山再起,因此法国的邻国领土都扩大了。比如普鲁士获得了莱茵兰和威斯特伐利亚地区,比利时则被划入荷兰而非还给1789年的所有者奥地利。

下图为1815年英国讽刺漫画,用婚礼来形容比利时和荷兰的统一,但主持婚礼的神父(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参加婚礼的宾客(当时英普俄奥首脑)说明这个婚礼就是国际政治的交易

这项安排符合列强利益,但从比利时人的视角看来却存在很大问题

1,比利时在法国统治下,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是欧陆最发达的工业区,但荷兰一向以商业见长,在19世纪,比利时需要为工业寻找外销市场,荷兰则支持重商主义以利好商业,对工业不利,双方矛盾尖锐。

2,比利时人口多于荷兰,但荷兰王室为了保证荷兰在统一尼德兰王国的优势,拒绝在尼德兰国会里按人口比例给比利时人代表权。而且尼德兰王国军政高层人士都由荷兰人担任。

3.比利时语言和宗教上和荷兰不同,导致国家凝聚力不强。比如比利时通行法语,而荷兰则希望在全国推行荷兰语。荷兰大多为新教徒,比利时则是天主教徒占优势。统一的尼德兰规定,只有懂荷兰语才可以担任公务员,引起比利时法语人口的不满。

总之,因为经济利益,政治代表权,宗教语言的差异以及比利时在尼德兰王国中的政治弱势地位,导致比利时人越来越倾向于从荷兰独立,建立独立国家。

这个动议得到了法国的支持。法国当然希望肢解尼德兰,因为这个国家的设立就是制衡法国的霸权。

1830年比利时爆发革命,成立比利时王国。尼德兰从此分裂成两个国家(此时卢森堡和荷兰仍为共主联邦,但因为比利时独立,领土不再相连,完全独立也是早晚的事情)


昭杨


尼德兰地区包括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两国,指的是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地势低洼的地区。在中世纪时,经济比较发达,属于法兰克人王国,是外国王侯。16世纪时,由于封建婚姻继承关系,成为西班牙的属地。当时的尼德兰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城市繁多,有城市之国的美称。当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尼德兰时,受到了尼德兰城乡民众的热烈欢迎。卡尔文教和路德派宗教等新教的力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西班牙封建统治的势力。16世纪60年代开始,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争进入高涨阶段。为此,西班牙的统治者采取了专制手段,武力镇压,几度发生流血事件。1566年,尼德兰许多城市爆发破坏圣像运动。西班牙的统治者更是疯狂镇压,大肆捕杀起义者,甚至将未参加起义的人也以不起来反对异端的罪名杀害。

尼德兰的人民也开始组成武装起义队伍,号称“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击队水陆并进,沉重打击了西班牙的统治。1572年,一支海上游击队攻占了西兰岛上的布里尔城,这成为了各地大规模起义的信号。同年7月,奥兰治的威廉在北方各省会议上被推选为总督,统率各省联军,北方宣布独立。

北方独立之后,各省起义军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莱登保卫战、布鲁塞尔起义、根特起义等相继发生。南方的城市也爆发了起义,但西班牙对南方控制极严,一些市民上层和贵族有妥协倾向。南北出现分歧。1581年,北方各省宣布成立联省共和国,正式建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而南部的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又被西班牙军队占领。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所灭,荷兰共和国的胜利大局已定。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12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而它和天主教国正式承认荷兰是在三十年战争之后了。随着哈布斯堡家族的衰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国家人文历史


"尼德兰"一词是低地的意思,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在古罗马时代这里先后隶属于比利时高卢行省和日耳曼行省,中世纪时代这里由法兰克王国统治。15世纪时尼德兰大部分地区成为勃艮第公国的领地,16世纪初统治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地的哈布斯堡王朝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取得了对尼德兰的统治权。1556年哈布斯堡皇室的卡尔五世退位后将西班牙分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将奥地利等地分给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哈布斯堡家族至此分为奥地利和西班牙两大分支,而哈布斯堡家族的原有领地也分别划归奥地利和西班牙,尼德兰就在这一过程中成为西班牙领地。

13~15世纪尼德兰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其中佛兰德尔的呢绒业更是驰名全欧。随着欧洲通向亚非和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传统的地中海贸易航线日渐没落,大西洋沿岸地区成为欧洲新的商业中心,这给位于大西洋贸易航线的尼德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当欧洲其他地区还在封建农奴制束缚下缓慢发展时在尼德兰的17个省中就出现了300多个工商业城市。经济基础的改变也深刻影响着尼德兰的上层建筑——尼德兰各城市的市民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统治当地的封建贵族手中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成为欧洲率先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地区。尼德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态的改变也反映在其宗教信仰上: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大多选择信仰当时欧洲新兴的加尔文教派;而仍依靠封建地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旧贵族们则仍信仰在中世纪长期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罗马天主教派。

西班牙在统治尼德兰的早期阶段对当地的城市自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还是比较尊重的——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统治机构在相当程度上仍需要同尼德兰各城市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协商才能推行自己的政策。然而对此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官员们其实是心有不满的——西班牙派驻的尼德兰总督在当地成立了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国务委员会,此后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国务委员会就和由尼德兰各城市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屡有摩擦。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将尼德兰视为自己“王冠上的珍珠”——他不顾尼德兰的城市自治权,开始在尼德兰征收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由于尼德兰经济的相对富裕和西班牙的大力搜刮,以致于此时拥有庞大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国的国库一半的收入来自小小的尼德兰。与此同时西班牙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强制推行天主教,到了1522年查理一世颁布敕令:凡从事新教活动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这一敕令在尼德兰被人们称之为“血腥敕令”。1559年西班牙新任国王腓力二世重申了查理一世的血腥敕令,任命其姐姐玛格丽特为尼德兰总督。生活奢侈的玛格丽特以给自己儿子筹备婚礼为名在尼德兰大肆搜刮,激起当地人的普遍愤恨。与此同时西班牙取消了尼德兰商人可与西班牙殖民地直接通商的特权,中断了尼德兰同英国的贸易往来。面对尼德兰各阶层普遍的不满情绪西班牙加强了对尼德兰的军事控制,同时试图彻底废除尼德兰的城市自治权,建立西班牙在当地的独裁统治。这样的高压政策不仅于事无补,反倒激起了当地人更大的反抗。

从16世纪60年代开始尼德兰人民群众就自发起来抗争西班牙侵害当地城市自治权和实行宗教迫害的行为。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尼德兰的贵族们以奥兰治亲王为首组成“贵族联盟”利用高涨的革命形势向西班牙总督呈递请愿书,要求废除血腥敕令、停止宗教迫害、重开三级会议、撤走西班牙驻军、恢复地方自治权利......西班牙当局不仅明确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更咒骂他们是一群“乞丐”。1566年8月佛兰德尔的加尔文宗信仰者冲入天主教堂捣毁圣像、没收教产,到了这年10月份尼德兰17个省中有12个都爆发了群众自发的捣毁圣像运动。捣毁圣像运动逐渐由打击天主教会发展到全面推翻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独裁统治的地步,以此为标志尼德兰独立革命拉开了历史序幕。在革命过程中佛兰德尔的海诺特森林里诞生了由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了“森林乞丐”游击队,尼德兰北部地区的水手、渔夫、码头工人则组成了“海洋乞丐“游击队,一南一北共同打击西班牙,与此同时尼德兰革命也得到了正遭受西班牙霸权威胁的英、法等国的支持。

1572年4月1日尼德兰北方一支由24只船组成的海上游击队解放了西兰省的布里尔港埠,这一胜利成为尼德兰北方各省普遍起义的信号,布里尔港也成为北方起义的坚强据点。6月10日“海洋乞丐“游击队击溃西班牙总督的舰队,当年夏季“海洋乞丐“游击队乘胜解放了荷兰、西兰两省。次年尼德兰北方七省全部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奥兰治·威廉被北方各省推举为总督。在北方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尼德兰南部的政治中心布鲁塞尔于1576年9月爆发起义,起义者占领了政务会议大厦,逮捕了政务会议成员,至此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关被彻底推翻。同年10月南北方革命的代表云集根特城召开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11月三级会议讨论通过并正式签订了《根特协定》:宣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尼德兰各城市的自治权,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宣布南北方联合共同抗击西班牙。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尼德兰南部信奉天主教的旧贵族惊恐不已,他们随即联合西班牙镇压尼德兰南部的革命运动。1579年1月尼德兰南部的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势力成立了”阿拉斯联盟“,承认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是他们”合法的统治者和君主“,至此尼德兰南方重新被西班牙占领。1579年1月23日北方针对南方阿拉斯联盟的成立以成立”乌特勒支同盟“作为回应——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宣布北方各省是永不可分的联盟,实行统一的军事和外交政策,规定统一的货币与度量衡。1581年7月26日在乌特勒支同盟各省的三级会议上宣布北方各省组建统一的”联省共和国“,由于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中荷兰省最大、经济也最发达,所以也俗称其为荷兰共和国。至此尼德兰一分为二:分别形成北方的荷兰共和国与南方仍由西班牙统治的地区。

此后即使在荷兰最强盛的17世纪也没能将尼德兰南部地区合并成自己的领土,反倒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荷兰于1815年和比利时、卢森堡合并成立尼德兰王国。然而这次合并是拿破仑战争后英、俄、普、奥等欧洲列强为制衡削弱法国而进行的政治博弈的结果,此时的荷兰早已不是17世纪傲视全球的海上马车夫了,因此对列强的决议只有接受的份,同样比利时和卢森堡也无力抗拒列强的决定。尽管如此这次合并从一开始就潜伏下日后分裂的种子:在此之前比利时先后被西班牙、奥地利、法国统治过,同北方的荷兰缺乏政治经济联系,人文风俗也大为迥异——比利时通行法语,又是天主教徒居多,这一切显得同荷兰格格不入。在法国统治时期比利时就已发展成为欧陆最发达的工业地区,而荷兰则一向是以商业见长。这一时期比利时需要为工业寻找外销市场,而荷兰则支持重商主义以利好商业,对比利时的工业发展不利。比利时在人口上多于荷兰,但尼德兰王国却是以荷兰为主体的合并,荷兰王室为了保证荷兰在统一的尼德兰王国的优势地位而拒绝在尼德兰国会里按人口比例给比利时人代表权并在全国的公务员系统中排挤不会荷兰语者。

1830年比利时爆发革命,成立比利时王国。比利时革命获得了英、法两国的支持——法国自然乐意看到荷兰同比利时的分裂,因为这使其向莱茵河地区的扩张失去制衡力量。而一直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外交的英国则希望能抢在法国之前将比利时打造成为自己在欧陆的据点,以实现同时对东部的德意志和西部的法兰西的制衡。荷兰自然无力同英、法这两个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对抗,因此只能默认比利时独立的既成事实,尼德兰至此分裂成为荷兰和比利时两个国家,直到1867年《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为独立的中立国,至此昔日的尼德兰地区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原本就不是一个国家,都是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查理五世生于根特(现比利时)所以尼德兰与帝国关系很好。

查理五世死后,儿子菲利普二世接西班牙国王,对尼德兰政策近乎压榨,所以引发尼德兰独立运动,但尼德兰南北本就有天主教和新教(加尔文派)之分。经过了短期的联合后,1830年,信仰天主教的南部还是分了出去,就是比利时。北方七省就是现在的荷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