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圈地」疑云: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文字/趙雪嬌

“AI同傳造假”的風波未平,科大訊飛又陷入了“打著AI旗號開發房地產”的輿論漩渦。近日,央視《東方時空》報道,安徽省宣城市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違規侵佔,科大訊飛的觀塘培訓基地正位於該自然保護區內。該培訓基地,名義上是培訓基地,實際上是對外經營產業。

央視報道稱,近年來,科大訊飛憑藉“高科技”產業的金字招牌,以“產學研”合作名義,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的機會與政府合作。但其所謂的高科技項目子公司或分公司並未開展後續工作,拿下項目後大多關掉,地方政府付出土地或資源,但實質性科研成果甚微。此次曝光的安徽省,即為科大訊飛此類合作的重點區域,拿訂單、拿地成為其營收主要來源。

科大訊飛董秘、高級副總裁江濤在官方微博回應稱,對該經濟開發區位於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不知情,同時表示,自1999年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主業,沒有一分錢收入來源於房地產開發銷售。

但實際上,觀察科大訊飛旗下子公司的經營範圍可以發現,科大訊飛在地產方面的動作,一直在發生。

多地子公司經營範圍包含地產相關服務

《今晚財訊》記者查詢涇縣人民政府官網發現,《涇縣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訊飛涇縣培訓中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前公示顯示,該項目佔地面積15,984平方米,摺合23.98畝,總投資為6688.6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酒店建築面積3083平方米,客房建築面積2392平方米,休閒會所建築面積3756平方米。

《今晚財訊》記者還發現,涇縣培訓中心的建設單位——涇縣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涇縣智元)為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訊飛智元)的子公司,而訊飛智元是科大訊飛最主要的子公司。今年上半年,訊飛智元總資產為37.32億元,佔科大訊飛總資產的27.96%。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儘管科大訊飛官方稱,涇縣培訓中心的用途是培訓IT人才,但在宣城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公佈的環評報告中,該中心的行業類別卻是旅遊飯店、正餐服務。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據天眼查顯示,2017年11月10日,涇縣智元的經營範圍新增了餐飲、住宿服務;同年12月5日,新增了會議服務;2018年8月8日,又新增了游泳場館服務。

除了涇縣之外,科大訊飛還有其他和地產相關的項目。

16日凌晨,科大訊飛再次回應稱,科大訊飛在各地成立分子公司原則上不拿地,以避免形成過重的資產;其僅在天津(2014年,30畝)、廣州(2016年,面積6.78畝)取得了土地,“是為了滿足公司在當地的研發需求,根本沒有利用土地進行資產運作的考慮”。

而實際情況,也並非如此。據廣州當地媒體2015年12月11日報道,廣州海珠區琶洲A區AH040249地塊,被科大訊飛以底價3.28億元拿下,摺合樓面價13000元/平。該地塊總面積4518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不少於25245平方米,出讓年限為40年;在受讓單位一欄,寫的是廣州科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後母公司為科大訊飛。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廣州科音的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房屋租賃、物業管理。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眼查中,廣州科音的參保人數只有2人,相當於一個空殼。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該地塊的規劃用途為:商務設施用地(B2),兼容商業設施用地(B1)。

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B2可作為辦公場所,而B1為零售、餐飲、旅館等商業經營活動用地,可自營或租賃。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根據琶洲電商區的規劃,該地塊項目需要公建建築面積為500平方米的配套設施,包括200平方米的咖啡廳、200平方米的銀行營業網點、100平方米的便利店以及充電樁。

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今晚財訊》記者發現,科大訊飛的另一子公司天津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中,也包含房屋租賃和場地租賃。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相較科技領域其他公司,科大訊飛固定資產比重處於較高水平。

根據當年半年報顯示,科大訊飛總資產的50.22%為非流動資產,其中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分別為15.81億和3.6億,佔總資產比重的11.85%和2.69%。,投資性房地產約為2100萬元,佔總資產的0.16%。

據搜狐財經“公司深讀”統計,主營人臉識別、智能安防的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的固定資產,分別佔總資產比重約為8%和6%;軟件開發公司神州數碼、三六零、捷成股份固定資產佔總資產比重均在1%左右。

巨大資本市場業績壓力

在與房地產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之外,作為上市公司,科大訊飛也在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巨大業績壓力。

2018年5月,科大訊飛發起了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定增,面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發行過 10,800 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新一代感知及認知核心技術研發等5個項目,投資總額約為 56.28億元。除去募集資金,科大訊飛擬投入自有資金 21.54億元。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長江商學院教授薛雲奎曾分析,由於科大訊飛連續不斷的購併,導致公司非流動資產合計大幅度增長,遠高於上市前25%的水平。尤其是商譽和無形資產等虛資產佔比過高,導致公司資產估值風險巨大。

從2008年5月12日,科大訊飛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十年間,營業總收入上漲明顯,但淨利潤增長堪憂。

科大訊飛2018年半年報顯示,科大訊飛今年上半年的1.3億元利潤,有1.1億元來自補貼和投資收益,自身只創造了約2000萬元利潤。

科大訊飛“圈地”疑雲:多地子公司包含地產業務,業績間接相關

作為市值近450億的高科技公司,半年盈利卻僅有兩千萬元,難免被外界質疑盈利模式存在問題。

與之前華大基因、樂視曝出的圈地門如出一轍,科大訊飛選擇圈地擴張,除了能享受政策優惠,還便於其獲得當地政府的大量訂單。

從財務報表來看,科大訊飛對地方政府依賴較深。2013年-2017年,科大訊飛拿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11億元、1.47億元、1.67億元、1.80億元、4684萬元。從佔比來看,2013-2016年,政府補貼收入對科大訊飛淨利潤的貢獻率均超過35%。科大訊飛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有教育領域、智慧城市、政法業務,三項業務合計佔比超65%,絕大部分依賴政府採購。

語音識別的技術門檻並不高。目前,BAT等互聯網巨頭,以及搜狗等公司,均成立了自己的語音團隊,推出語音應用解決方案,成為科大訊飛的競爭對手。

從2016年起,為了擴大市場,科大訊飛開始從B端向C端轉型,推出消費級產品。而在智能硬件領域,包括百度、阿里、小米、獵豹等互聯網公司,均已推出了智能音箱產品,並以低價方式搶佔市場。而科大訊飛卻並沒有採取大量“補貼”的底氣。

2017年,劉慶峰曾說過:“留給訊飛的窗口期只有三到五年。”而現在,科大訊飛更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