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歲以後:「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四十五歲以後:“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難得有閒,我與朋友閒逛武漢歸元寺。

漫步到藏經閣門前,我駐足靜觀,細細品讀那副高掛於門廊大柱之上的長聯: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左聯)

“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右聯)

四十五歲以後:“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據說,雲南雞足山金頂寺文殊院裡也貼有一副這樣的對聯。

這副對聯,應該這樣斷句: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加上了標點符號,這副對聯的大意就不難理解了。

四十五歲以後:“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品讀良久,我漸漸琢磨出其中的奧義。

左聯說的是做事。

人活著總要做事,做自己該做的事,要多做好事與善事。“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遇事不迴避,見了便做,做完了就放下,別再在心裡盤算計較自己做了多少事該得多少回報,這樣才能心胸豁達、了無掛礙。

“了了有何不了?”這個問句,連用三個“了”字,如一聲棒喝,警醒世人:“了”有“未了”,沒什麼大不了的,要放下,要捨得,不要糾結,不要貪痴。

四十五歲以後:“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右聯說的是修心。

人人都有一顆能夠思考的心。可是,許多人執迷不悟。“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人的智慧是來自於覺悟,而覺悟是來自於內心的自在。這種覺悟,是自性所本自具足的,不是從外面生出來的。

“生生還是無生!”這個結論,連用三個“生”字,如醍醐灌頂,點化世人:“生”有“無生”,人類生生不息而個體壽夭有期,要看破,要看淡,懂得順其自然。

四十五歲以後:“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細細品讀這副對聯,讓我若有所悟。

四十五歲以後,應該以“了了有何不了”的心態去做事。凡是符合自己本性的事情,你認為值得去做,就大膽去做。不要受責備或流言的影響。如果你認為說得對、做得好,那你就不要貶低自己。別人有別人的判斷方式,有自己的特殊傾向,不要去理會他們。徑直走自己的路,按照你自己的本性,一直走下去。

四十五歲以後,應該以“生生還是無生”的豁達去修心。步入中年,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夠超越越來越多的人事。超越了,也就看淡了,看淡了,苦就沒了。人生最大的善果,不是超越某人或某事,而是超越自己的自私、狹隘和無知。

——————

作者寄語:以文會友,同悟中年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