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以后:“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四十五岁以后:“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难得有闲,我与朋友闲逛武汉归元寺。

漫步到藏经阁门前,我驻足静观,细细品读那副高挂于门廊大柱之上的长联: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左联)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右联)

四十五岁以后:“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据说,云南鸡足山金顶寺文殊院里也贴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应该这样断句: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加上了标点符号,这副对联的大意就不难理解了。

四十五岁以后:“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品读良久,我渐渐琢磨出其中的奥义。

左联说的是做事。

人活着总要做事,做自己该做的事,要多做好事与善事。“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遇事不回避,见了便做,做完了就放下,别再在心里盘算计较自己做了多少事该得多少回报,这样才能心胸豁达、了无挂碍。

“了了有何不了?”这个问句,连用三个“了”字,如一声棒喝,警醒世人:“了”有“未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放下,要舍得,不要纠结,不要贪痴。

四十五岁以后:“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右联说的是修心。

人人都有一颗能够思考的心。可是,许多人执迷不悟。“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人的智慧是来自于觉悟,而觉悟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在。这种觉悟,是自性所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面生出来的。

“生生还是无生!”这个结论,连用三个“生”字,如醍醐灌顶,点化世人:“生”有“无生”,人类生生不息而个体寿夭有期,要看破,要看淡,懂得顺其自然。

四十五岁以后:“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细细品读这副对联,让我若有所悟。

四十五岁以后,应该以“了了有何不了”的心态去做事。凡是符合自己本性的事情,你认为值得去做,就大胆去做。不要受责备或流言的影响。如果你认为说得对、做得好,那你就不要贬低自己。别人有别人的判断方式,有自己的特殊倾向,不要去理会他们。径直走自己的路,按照你自己的本性,一直走下去。

四十五岁以后,应该以“生生还是无生”的豁达去修心。步入中年,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超越越来越多的人事。超越了,也就看淡了,看淡了,苦就没了。人生最大的善果,不是超越某人或某事,而是超越自己的自私、狭隘和无知。

——————

作者寄语:以文会友,同悟中年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