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說道千古一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始皇,君臨天下,做了一些列其他帝王都不敢也沒能力做的事,真正意義上首次統一了全國,改革幣制和文字,規範度量衡等,每走一步都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但有西方學者卻對此持不同意見,在其發表的《西方人眼裡的中國皇帝》一文中提到,中國還有一個帝王,與秦始皇功績相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卻在歷史上聲名遠遠不及其十之一二,在他們看來這個人應該排在一位,他就是隋文帝楊堅。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此話一出,很多人譁然,果然是不瞭解中國歷史,淨在哪裡胡說。那他們“胡說”的依據是什麼呢?很有意思的是隋朝和秦朝都是歷經兩世而亡,典型的短命王朝,時間雖然不久但給人的印象卻深刻。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公元581年,楊堅取代周靜帝宇文闡登基為皇,建立了隋朝。隨後開始了他大一統的雄心霸業,用十年的時間滅掉了周邊的陳,梁等小國和地方分割勢力。相比於秦始皇從秦莊襄王那裡子承父業,隋文帝應該算得上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靠自己一步步拼出來的。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歷經長久的戰爭,國內經濟一片蕭條,百廢待興,統一全國後隋文帝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國內改革。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首先便是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創新了一個科舉制度。這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做法,在隋朝以前,選拔人才的制度五花八門,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在各個郡縣選擇一個聲望高的人來當中正,再由他從郡縣中挑選出他認為合適的人才,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等九個等級,推薦給朝廷。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顯而易見,這種選拔演變到後來,牽涉到太多內幕,“中正”只選擇一些能帶給他利益的門閥大族的子弟,貧寒的學子即便再有才也沒機會做官。貪腐成風不說,大權漸漸旁落到士族手裡。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科舉制度則是通過考試來選拔,不在乎出身,相對來說要平等的多,當然發展到後來,科舉制度也漸漸僵化,這就是後話,但在隋文帝開創之初,可謂是一股春風,百利而無一害。這種制度被沿用了上千年直至清朝滅亡。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隋文帝還簡化了官制,他創立的“三省六部”被後世很多朝代效仿,連日本也有所借鑑。皇帝下面分為“門下”,“尚書”和“內史”三個省,三省下面再設置“工”,“刑”“兵”,“禮”“民”,“吏”六個部門,分工明確,一目瞭然。其中六部制度也是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那麼在經濟上,他有何作為呢?他在位期間,人類的農耕文明發展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因為隋文帝一心想要國家富起來,所以實行了均田制,地主都有自己的田地,但還有很多荒蕪的土地無主,隋文帝便把這些土地集中起來分給貧民,讓他們耕種,只收少量的賦稅,耕種一定年限,部分土地還可劃歸個人所有。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這樣一來形成了雙贏,糧食收成大漲,貞觀11年,此時距隋朝滅亡已經20多年後,隋文帝也死了30多年,然而隋朝遺留各地糧倉的糧食還未用完,這也為後面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礎。1969年,考古學家在洛陽還發現了一個隋朝糧倉遺址,內有50萬斤炭化的穀物。可見隋朝之富裕,實在讓人驚訝。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秦始皇修建了萬里長城,而隋文帝也開鑿了大運河,隨著大運河的完工,中國南北更加融匯貫通,邊防所需要的物資通過運河可以輕鬆運到,這也使得邊防更加安穩,出行更便利,運河沿邊的城市一下子迅速發展起來,揚州就是一個典型。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隋文帝本人也是極具特色,節儉出了名,日用品壞了能修則修,修好再用,衣服破了補補再穿,每餐只吃一個葷菜。而且極其一生只有一個妻子,獨孤伽羅。有人說他是懼內,也有人說他深情專一,不論過程究竟如何,結果看來,能做到一夫一妻的,歷史上幾百位皇帝,寥寥無幾。

朝代滅亡20年,其遺留的糧食仍堆積如山,皇帝:感謝前朝的兄弟

只可惜如此功績,對後世影響也深遠的隋文帝在歷史上並沒有贏得應有的聲名。隋朝兩世而亡,被踩著他的功績開創了繁榮昌盛局面的大唐盛世搶盡了風頭,而敗家兒子隋煬帝又把人們對隋朝的印象坑到了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