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勞務輸出」 助力茄子山村脫貧「變形」

近年來,龍新鄉茄子山村黨總支堅持把“黨建+勞務輸出”與扶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以精準扶貧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勞務輸出為抓手,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引導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並於2017年成功脫貧出列。

龍新鄉茄子山村屬於典型的冷涼山區,山地雖多,但土地貧瘠,當地的老百姓靠栽種玉米、青菜等傳統農作物謀求生計,沒有支柱產業,廣種薄收的辛勞使得老百姓的生活一直好不起來。2014年該村被列入國家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355人。

到底是走哪一條路子,才能使老百姓走出“脫貧致富路”?龍新鄉茄子山村黨總支班子都感到憂心忡忡、任重道遠。

記者採訪茄子山村黨總支書記蘇會美:我們茄子山村2017年抓黨建、促脫貧,在脫貧攻堅這個戰線上,考慮到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也沒有收入支撐,最後我們村黨總支帶領兩委和監督委認真研究,最後成立了一個勞動力資源服務站。”

說幹就幹,茄子山村黨總支班子成員分成幾個小組入戶調查各個家庭的勞動力情況,分門別類造冊登記,並於2017年9月在全縣率先成立村級勞動力資源服務站,然後積極與外面有用工需求的企業、經營戶對接,按照勞動力情況,選擇合適的進行“聯姻”。

一開始,習慣守在山溝溝的老百姓大都不願意離開家。茄子山村黨總支班子就多次深入群眾家裡做工作,打消老百姓離不開家、孩子老人沒辦法等種種顧慮。村民尹培強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個上初中的孩子,夫婦倆是村裡為數不多、較早外出打工的人家。尹培強患腦梗之後,行動不便,當初“是否繼續外出打工”全家人一直確定不下來。尤其是“女主人外出打工,丈夫和孩子留在家裡”似乎不合常態。

記者採訪】農戶尹培強:前我們在外打工,我生病後就回來沒法建房也再不能外出務工

後來是我妻子獨自去打工了

如今,尹培強的妻子李雲虹在外省做刺繡工。留守在家的尹培強一邊照看孩子的學習,一邊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養雞、種地,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乾乾淨淨。談到妻子打工收入,尹培強這樣說道:“她在廣東汕頭打工,基本每個月有4000到5000元的收入,她每個月留下400-500元,其他的全部寄來給我。現在家裡也不欠著什麼債,都還清了。”

茄子山村黨總支班子除了真正當好勞務輸出的“媒婆”,還當好“保姆”,讓外出務工的村民安心務工。村民吳梅香體瘦多病,重農活幹不了,丈夫在家盤山地。兒子在村裡的勞動力資源服務站幫助下,外出打工。村黨總支班子經常深入她家噓寒問暖,幫助她家幹些農活,緩解一定的困難。

記者採訪

農戶吳香美:我家有4個人,大成家了,小在隆基公司打工村上經常來家裡關心我們,還幫忙。

除了鼓勵村民外出務工,茄子山村黨總支班子還積極與落戶本村項目的企業達成協議,凡有用工需求,優先使用本村村民。或是拓寬渠道,通過群眾帶動群眾,打工成功者帶動更多的村民外出務工。村民尹可買一家於2017年脫貧,但打工增加收入已經成為這個家庭的習慣。尹可買成功競選為村裡的生態護林員後認真履職,每年能有19200元的收入,他的妻子在照看好老人孩子之餘,就和村裡經常打工的人在家邊打工幹活,拌水泥、挑沙灰等,不挑不揀。

記者採訪】蘇會美:我們茄子山村全村有10個小組,205戶936人,總的勞動力有450人。通過成立勞動力服務站,目前為止,我們統計了一下,有328人外出務工和就近務工,其中,我們勞動力外出務工收入戶均增加了15000元左右。”

目前,龍新鄉茄子山村村民“打工”已經成為百姓常態,或是通過村裡勞動力資源服務站引薦輸出、或是通過村民帶動村民等方式,引導農村貧困勞動力轉變就業觀念,主動外出務工脫貧致富,在增收致富的同時,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黨建+勞務輸出”成功“挑”起了家庭的“脫貧致富”夢,為龍陵茄子山村成功脫貧出列立下了汗馬功勞。(徐靜、鄧新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