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觸角延伸到羣衆家門口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9月21日一大早,紅寺堡公安分局新莊集派出所教導員張一定找到南原村警務助理範維俊,核實村裡3戶無照片人員戶籍信息後,將3人的戶籍信息列入註銷範圍。

今年6月份,紅寺堡區開展戶籍登記管理集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以來,新莊集派出所充分藉助警務助理人熟、事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協助民警全方位核查每個住戶的情況,現已摸清了轄區90%的住戶情況。

這也是紅寺堡公安分局立足區情和公安工作實際,深入推進城鄉社區警務建設工作,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創新推廣“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的一個縮影。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移民管理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受到地域因素、文化傳承、生活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移民群眾相互融合週期長,歸屬感弱,治安管理難度大。為全力做好移民區社會治安管理工作,紅寺堡分局圍繞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管得好、能致富”這一核心目標,不斷創新警務管理服務模式,全力維護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為破解警力不足帶來的基層治安管理難題,針對轄區區域範圍廣、村莊分佈零散,點多、線長、面廣,治安任務艱鉅的實際,紅寺堡分局積極爭取區委、政府支持,為轄區所有行政村配齊警務助理,有效提升了城鄉社會治安管控能力。

目前,紅寺堡區59個行政村選聘62名警務助理,並把警務助理補貼、工傷保險和日常管理等所需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制定統一的考核獎懲辦法,明確把警務助理的管理權交給各派出所,形成了派出所統一管、社區民警時時管、警務助理具體管的農村警務運行新模式,進一步延伸了公安工作觸角,實現了警務工作下基層、接地氣,有效減輕了民警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破解了警力不足難題,警務助理也成為當地安全防範指導員、社情民意信息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政策法規宣傳員和維穩工作聯絡員,促進了轄區社會治安總體穩定。

警務助理憑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天然優勢,深入田間地頭,入戶走訪,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全面採集源頭信息,配合社區民警及時錄入、及時糾錯更新,確保了公安基礎數據的準確鮮活。2017年,警務助理協助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23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2人,收集上報不穩定因素57條,組織群防群治隊伍開展巡邏防範208人次,收集槍支把彈藥16支48發,管制刀具39把,採集各類信息13萬餘條,轄區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1.88%。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2018年2月28日,警務助理向新莊集派出所副所長王海波反映了一條信息,洪溝灘村有人吸毒。民警循線追查,一舉抓獲了2名吸毒人員。

警務助理來自群眾,在群眾面前說話威信、辦事有方法,開展工作得心應手,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警務助理就是我們村裡的人,大夥有個大事小情,都願意找警務助理協調解決,一般不用跑到派出所了。”紅寺堡鎮朝陽村村民馬國清說。

5月26日,南原村兩戶群眾由於鄰里糾紛繼而發生推搡,導致一方受傷。民警接警後趕到現場,範維俊也主動請纓,經過3天的工作,事情得到了妥善解決。

通過深入推進“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不僅全面深化了城鄉社區警務建設,緩解了農村警力不足的難題,確保邊遠農村信息採集到村、矛盾化解到村、服務群眾到村,真正實現警力下沉、警務前移,有效解決了公安工作在農村觸角延伸難的問題,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讓老百姓的安全感更強,滿意度更高。紅寺堡區分局治安大隊大隊長丁建雲說。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