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不好,爱打人,这些方法让妈妈不用再忍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珍贵的成长记录。

可是2岁左右的孩子,逐步地有了思想意识,在家里会时不时打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小区里会时不时动手打下一起玩地弟弟妹妹。

通常父母的教育都是训斥自己的孩子,并有意识地打下孩子的小手教育教育,然而孩子却觉得很好玩,越是教育,孩子打人的毛病越是改不了。

孩子脾气不好,爱打人,这些方法让妈妈不用再忍

每个孩子出现各种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打人的主要原因。

手部敏感期


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会出现手部敏感期,拿到任何东西都会想投掷,并想投掷在一个容器里,所以家里的垃圾桶,整理箱,甚至大人正在吃饭的碗,都成为了孩子玩耍的乐园。有的孩子表现的就是喜欢用手触碰任何东西,包括用手拍打物体,比如打人。

如果孩子在这个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扔掷物体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会继续做此类动作,直到认为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停止。

环境中的模仿


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

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

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触觉敏感


触觉敏感,就是所谓的“触觉防御过强”。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震动等产生的感觉。人体对触觉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防御性的反应,就是单纯的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自然反应;另一种就是识别性反应,是大脑进行的精密触觉辨识的反应。而触觉防御过强即人体本身对靠近自己的任何刺激而出现单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自然反应,即打人。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当不熟悉的人靠近孩子,或将头伸向孩子方向近距离接触时,孩子会自然的做出打人的动作。

孩子脾气不好,爱打人,这些方法让妈妈不用再忍

下面推荐几个触觉小游戏,来帮助家长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

01

翻滚


训练方法:

家长可将孩子的毛绒玩具或软体积木等物体铺在地板上,在玩具上面铺上一个毛毯,让孩子从一边翻滚到另外一边,也可放置一些玩具,通过运输小玩具的过程中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根据年龄段不同,可设置不同的规则,3岁之前的孩子可翻滚或爬行运输小玩具,3岁以上的孩子可设置时间和家长比赛。

02

揉纸团


训练方法:

家长可给予孩子一些报纸或A4纸,让孩子把纸揉成一团,然后在把纸团打开,在揉纸团和打开纸团的过程中,

对手部进行触觉刺激,根据纸质的不同,给予手部皮肤的刺激也不同,根据年龄段不同,可增加不同的游戏规则,3岁之前的孩子可在纸中心放置一颗小铃铛,让孩子先把小铃铛揉在纸团内,然后在打开找到小铃铛,过程中家长需看护好孩子,避免将铃铛吞入口中。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分几张纸,通过揉和开的过程中,比拼速度,同时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

03

踩气球


训练方法:

家长可以将指压板平铺在地面上,上面放置彩色气球,让孩子用身体压爆气球,在压气球的过程中,气球的质地柔软,带给孩子身体的触觉是轻柔的,指压板的质地坚硬,带给孩子身体的触觉是刺激的,在两者之间对孩子身体进行不停的触觉刺激,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触觉按摩,降低触觉敏锐度。

孩子脾气不好,爱打人,这些方法让妈妈不用再忍

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有针对性的触觉刺激,触觉敏感的孩子还可以参加专业的感统训练,促进幼儿的触觉系统发展,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拥有人见人爱的孩子并不难,立刻行动起来吧~

孩子脾气不好,爱打人,这些方法让妈妈不用再忍

众艾感统,专注感统教育十一年,提高儿童注意力,语言发展,情绪控制,身体控制,自信心,用爱和品质成就孩子幸福健康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