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看专家如何指导

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看专家如何指导

小杰的父母都在文教界工作,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当小杰要入

幼儿园的时候,他们特地选择择了一所保证不摆苗助长的新式幼儿园,希望有助于小杰的学习。然而,小杰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后,妈妈发觉他不仅不会动自发地做功课,甚至在妈妈好言相劝、从旁辅导之下,也无法安静地做功课。更艚的是,妈妈只要一坚持,小杰就大发脾气,乱摔东西。

一个月下来,情况毫无起色。妈妈赶紧去学校找班主任老师,但老师的抱怨也是一箩筐,例如:小杰上课时不专心、爱讲话、坐不住、与同学相处不和睦等。老师的结论是:小杰的心智尚幼稚,缺乏自制力,没有团体意识,学习动机又弱,根本就缺乏就学准备。

妈妈回家后,与爸爸共同检讨他们的教育策略,怀疑以往过度民主的作风有纵容孩子之嫌。爸爸则认为孩子的学习有障碍是事实,现在他们的管教方法已经调整,仍然无法改变小杰的学习态度,这其中一定有关键的问题,需要专家的指导。

孩子具备学习能力了吗

建筑房子前要先打好基桩,同样的,孩子要具备学习的基础能力后,才能顺利愉快地学习。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已具备学习的基础能力呢?首先,父母、老师要有正确的观念,就是:孩子的学习不是从6岁入小学时才开始,而是自出生与环境互动时,学习就在进行。细心的父母可以从平日生活中就观察出孩子的学习力到底如何,孩子是否已经准备接受课业学习。下列三种简易的观察法,可以帮助老师家长对此做初步的了解。

1.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否常常表现初出专注的观察力。以及想要模仿的兴趣?

2.在活动中,孩子是否会主动从尝试错误中学习?摸索不出来时,是否会主动寻求指导?

3.在游戏中遇到挫折,孩子是否不退缩?学习的兴趣是否不会减退?是否能愈挫愈勇?经过指导后是否会私下反复练习?多次练习之后,是否有明显进步?

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看专家如何指导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平日专注力差,观察力迟钝,缺乏模仿学习的动机,很少自己动脑,不习惯从错误中获取经验,也不主动寻求指导;同时挫折忍受力很低,即使有人指点,自己也不愿反复练习;即使多次练习,也不见什么进步。这表示孩子尚未达到可接受正式教育的程度。此时要求他强行入学,不仅浪费时间及精力,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和找借口的习惯。除了老师和家长平日的观察法,还可利用筛选测验,在简短的时间(也就是20~30分钟)内,大致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与同伴相较是否有出入。如果父母要更精确地探知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就必须通过标准化、具有预测效力的测验,如感觉统合测验、智力测验、儿童发展测验等。如此即能客观地告诉父母,孩子哪方面资优、哪方面表现合乎年龄、哪些方面又发展不足;更重要的是,能辨出孩子的问题是生理(感觉统合)因素造成,还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所致。

是学习向题,还是情绪问题

情绪会影响学习,是不争的事实;反过来说,学不好当然也会影响情结。何者是因,何者是果,就有待推敲了。例如,孩子如果平常情绪稳定,只有在学习认字、写字或做算术时才出现情绪问题,而且孩子所表现的学习能力确实比他的智力差时,则其问题应是学习障碍而非情绪障碍,因为后者仅是前者的续发问题而已。也就是因为孩子有学习上的困难,所以附带产生情绪上的拒绝。正因为他们的智慧潜力与学业成就不成比例,孩子长久饱受挫折与压力。所以在教导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时,最忌讳父母老师家长的苛求与打骂,因为如此会更加重孩子的自卑感及情绪困扰,使学习益发困难。

防微杜渐之道

密切观察孩子的成长,孩子出生后应定期赴健儿门诊,了解身高、体重、头围的成长,并接受疫苗注射。同样地,孩子脑功能、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合宜与否,父母也应该在平日生活中密切注意,仔细观察,并常常参阅儿童发展书籍,核对发展进度。如果一切发展顺利,可在孩子入小学前就接受感觉统合测验,以便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脑功能。如果在4岁前已发现孩子某些方面的发展较慢,应该及时让孩子接受感觉统合测验,从专家那儿学习教养这类孩子的方法,必要时则请专业人员来训练孩子。因为孩子入小学前,一方面由于年龄小,神经可塑性高;另一方面还没有课业压力,团体纪律的要求也较有弹性,是接受训练的最佳时机。

均衡发展

有的家长过分重视智育,孩子的时间排满了和智育相关的才艺课程,以致最根本的发展被忽略。也有的家长强调民主式的养育方式,凡事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孩子喜欢学什么就上什么课,不喜欢的就放弃。殊不知人都有“献宝藏拙”的本性,如此强的地方更强,弱的地方更弱,看不到长辈引导孩子成长的影子,徒然强化孩子的任性。凡此种种,都容易导致孩子的发展不均衡,或使原本脑功能强弱不均的孩子失去后天调整的机会。

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看专家如何指导

不要揠苗助长

现代社会中小家庭数量很多,因此许多小孩在托幼班中就开始接受学前教育;当孩子5岁多时,父母就急急忙忙想办法让孩子入小学,理由常常是一怕孩子幼儿园读久了变成老油条。事实上,家长应该十分慎重地看待“提早入学这件事。因为提早入学就好像资优生跳级一般,孩子被安置在比自己年长的孩孑当中,除非心智、体能都能超越生理年龄,否则真是揠苗助长。只因为父母错误的一念,孩子就必须面对长年累月的挫折与压力。另一种情形是,虽然孩子的年龄已经可以入学了,但是种种迹象显示这个孩子的发展较为迟缓。为了保障他能顺利成功地适应小学生活,甚至可考虑让他缓一年入学。多一年的时间先把他的脑功能基础打稳,以免因暂时性的学习缓慢而被误判为智能不足,未来一生贴上智障的标签而不得翻身。

虽然儿童成长的轨迹相同,但是成长的速度有快有慢。我们的义务教育固然给资优儿提供诸如跳级之类快速通关的权利,却尚未对学习迟缓者提供缓入学或学习中的自愿留级制度,这往往会迫使晚熟的孩子赶鸭子上架,在学习中措手不及。

给父母的话

家长应具备“防微杜渐“的警觉性.不要以为低年级功课简单,父母多教教就可以帮助孩子过关。殊不知如此养成孩子被动学习的态度再加上填鸭式教育,孩子无暇从事提升脑功能的活动,到了中、高年级,更应付不了繁重的课业成绩只会每况愈下。换言之,让孩子踏出正确的第一步,需要父母容智的热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