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街坊注意了!今天起,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示

各位街坊注意了!今天起,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示

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放假自然不能少了买买买!

各位街坊注意了!今天起,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示

去超市买东西要特意注意,记得一定要认真看看外包装!

各位街坊注意了!今天起,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示

新《食品安全法》早在201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作为新《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规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同步实施。

那么《办法》实施后,对3年后的消费者来说有哪些改变呢?有哪些是要注意的呢?

各位街坊注意了!今天起,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示

请注意:食品“QS”标志已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SC”加14位阿拉伯数字。

《办法》实施后,食品“QS”标志已在三年内逐步取消

之前食品包装标注“QS”标志的法律依据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随着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整和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已不再作为食品生产许可的依据。

因此取消食品“QS”一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因为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包装上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没有要求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二是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完全可以达到识别、查询的目的。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是字母“SC”加上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三是取消“QS”标志有利于增强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QS”标志。

《办法》实施后,新获证食品生产者应当在食品包装或者标签上标注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再标注“QS”标志。为了能既尽快全面实施新的生产许可制度,又尽量避免生产者包装材料和食品标签浪费,《办法》给予了生产者最长不超过三年过渡期,即2018年10月1日及以后生产的食品一律不得继续使用原包装和标签以及“QS”标志。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中,“食品类别编码”代表什么意思?

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编码由3位数字标识,具体为:第1位数字代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识别码,阿拉伯数字“1”代表食品、阿拉伯数字“2”代表食品添加剂。第2、3位数字代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编号。

其中食品类别编号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所列食品类别顺序依次标识,即:“01”代表粮食加工品,“02”代表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03”代表调味品,以此类推……,“27”代表保健食品,“28”代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9”代表婴幼儿配方食品,“30”代表特殊膳食食品,“31”代表其他食品。

食品添加剂类别编号标识为:“01”代表食品添加剂,“02”代表食品用香精,“03”代表复配食品添加剂。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一经确定便不再改变,以后申请许可延续及变更时,许可证书编号也不再改变。


记住了吗?10月1日后去超市买东西,记得一定要认真看看外包装!


新闻加点料

超市员工曝光!买这些东西一定要小心!

一、肉 馅

你以为生鲜柜台里的精肉馅就是上好的肉制作成的?其实,它可能是各种各样碎肉通过混合绞制而成的。

先不说它的成分都是以脂肪为主,单是卫生条件就会让你觉得脏。

肉搅拌之前有没有清洗过?搅拌的机子多久才清洗一次?还有极个别超市的成品肉馅其原料多为零碎的边角料或是当天卖剩下的“陈肉”等,身为消费者的你并不知情。


二、盒装鲜肉

除了肉馅,部分超市里的盒装肉也是重灾区!

也许,你觉得盒装肉切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十分新鲜。但是,你根本不知道这些肉究竟放了多久!切得整齐的盒装肉更加可疑。


三、半成品牛排

我们偶尔会用超市卖的牛排自己在家做西餐,但是这种牛排最近被曝光了,我们在超市里面买到的牛排有很多不是用牛肉做的,而是合成牛排!

做合成牛排用的一般是卡拉胶,卡拉胶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吃,但要适量。它除了保水还有另一种特殊的作用,就是可以把碎肉粘合在一起。除了卡拉胶,还有一种叫TG酶的添加剂。

冰冻过后的牛排,仅仅靠肉眼去看,基本上能够以假乱真了,口感也是很相像!超市里三十多块钱一盒的牛排基本上都不是牛肉做的,慎吃!


四、冰冻海鲜

超市海鲜柜里的海鲜保质期是个迷啊,你以为买到了新鲜的海鲜?

其实你都不知道它已经放在冰柜快半年了,只不过在冰冻前经过了各种药水、抗生素的处理后导致它根本不会腐败,就像是制作的标本,就算是放上一年,它还是老样子不会变。

而检疫部门更是在冰冻鲜虾身上发现了农药残留,这让它彻底不干净了。

五、冷藏水果

水果售卖圈内有一句话叫“水果不烂,地球不转”。通俗来说:只要卖水果,肯定有烂的。

有些超市工作人员处理烂水果有个秘籍叫“翻包”,即根据水果外貌来处理不新鲜或是已经坏掉的水果。将坏掉水果切成果盘包上保鲜膜,再打上当天的标签。

据了解,最常“翻包”的水果是瓜类和火龙果。有超市工作人员称:“这样做一点儿事没有,一般人吃不出来,况且价格方面是有优惠的”。

六、肉类熟食

各种肉类熟食闻起来香味扑鼻,可检测出来的结果却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肉类熟食成本高,极个别超市在估算不准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余货滞销,这些食物就会出现在第二天的货架上。


七、散装酱菜

胃口不好的时候,总想买点酱菜回去开胃。超市里一字排开的酱菜缸非常吸引人。

但是这些酱菜缸真的干净卫生么?或许大型超市在卫生方面会比较注意,但某些超市,依然会去小作坊批发酱菜装缸销售。


各位街坊注意了!今天起,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示

你不知道的超市“潜规则”

一、特价区浑水摸鱼

超市最吸引人的就是促销,但有些促销商品未必真的便宜。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其实,很多特价商品并不“超值”。有时,你没多看也就拿去结账了~


二、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其实,很多商品的大包装的价格都比小包装的价格要贵。

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都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三、捆绑销售有猫腻

遇到“买一赠一”一般都有一个快到保质期的,还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价格后再附送赠品; 还有一些是捆绑销售,买酸奶赠碗、买泡面赠饭盒、买牙膏赠杯子……有时候你不需要这些东西,但被赠品吸引了,不知不觉你就买了。。。


四、价格便宜?不一定

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

然后,有些超市再将别的物品定较高的价,把损失弥补回来。


五、孩子的钱最好赚

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孩子。儿童的消费是非理性的,并且占有欲很强,可以在情绪上“操纵”父母。

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超市里有一套赚孩子钱的销售策略:第一就是精心布置儿童产品展柜;第二则是在孩子必经之路放上诱人的食品;第三则是把儿童产品摆在女性必需品的附近。

经常逛超市的你们,这些超市里的“内幕”都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