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孩子,“拒绝”说话不是你的错

「健康科普」孩子,“拒绝”说话不是你的错

「健康科普」孩子,“拒绝”说话不是你的错

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处在几乎无人关注的尴尬境地,他们因坏境、人物而自发的不能说话交流了,如在家中就正常说话,除此之外的某些场合就自发不交流了,家长们可能会认为孩子性格内向和害羞引起的正常现象,从而耽误了疾病的早期治疗,导致日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这样的一位9岁叫鹏鹏的小来访者,在咨询室里行为扭捏,时不时露出很不情愿的表情,目光羞涩,与父母没有任何言语的互动。陪同而来的父母谈到,鹏鹏在家中可以和家人沟通交流,但是到了学校之后,任何人包括老师都没有办法和他说上一句话,家人叫他独自一人去街上的小卖部买点东西,他都要拉着弟弟一块去,独自没法完成父母交代的事情。鹏鹏的症状表现既不像青少年癔病、儿童自闭症以及其他儿童疾病所伴随的沉默不语;也不像社交恐惧症表现出来的害怕、焦虑,就是这样的状态下,导致鹏鹏出现社交行为困难、语言沟通障碍等一系列表现,我们称之为“选择缄默症”。

「健康科普」孩子,“拒绝”说话不是你的错

选择缄默症,简称SM(Selective Mutism)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ICD-10)将选择缄默症定义为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言语或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某些特定场合明显由于情绪因素导致言语能力丧失的一种儿童心理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M是一种极少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其发病率在0.2%到2%之间。

识别孩子是否属于缄默症的症状:

第一,语言交流因环境变化之后变得自发不能说话;

第二,性格敏感,尤其对周围环境以及人群。

第三,与父母关系极其黏连,情感上很难与父母分离。

第四,情绪变化无常,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第五 ,区别于其他儿童发育疾病表现出来的交流障碍。

患有缄默症的儿童在情感需求上是有很大的不足的,很多患儿在遇到情绪困难时会表现出言语交流阻碍,当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时,家庭的教养方式中没能察觉这一点,致使患儿出现对场所、人群的恐惧和害怕,造成患儿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应对环境:“选择”沉默,来抵抗外界给自己带来的焦虑。再加上患儿言语能力尚在发育当中,家庭未能及时引导和鼓励孩子适当表达情感感受,造成孩子表达不顺畅,扼杀孩子最佳言语表达敏感期。

「健康科普」孩子,“拒绝”说话不是你的错

针对鹏鹏类似的患儿,心理治疗师建议:

1、家庭教育中以增强患儿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为主。埃里克森人格阶段中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出现婴儿前期,也就说意味着信任感是最先形成的,是人格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对患儿这部分的亲子需要,当孩子出现不信任感的目标表情,父母要做的仅仅是全部包容和接纳。

2、家庭教育中增加一些人际关系的亲子游戏。家中父母要与孩子以游戏方式进行人际关系互动,就像玩过家家一样,尽可能的进行场景、角色的转换,调动孩子的参与性。

3、鼓励和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遇到一些问题时,以温和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如“你刚才没得到这个玩具,是不是感到很难过”之类的话语,得到孩子反应之后,可以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4、如果病情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也无法进行心理治疗的可以服药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