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聯合評級 高鵬 高佳悅

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外廢”新政落地後,加之海關100%開箱檢查,外廢進口受制,進口量大幅下降,而國廢由於短期供應不足,價格急速上行,加劇企業成本壓力;由於外廢配額有助於大幅降低國內包裝紙企生產成本,獲得大量外廢配額的龍頭紙企成本優勢明顯,且轉嫁到下游能力較強,盈利能力有所支撐,信用水平較高,且隨著落後產能不斷淘汰,行業內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包裝紙企呈現兩極分化趨勢。

談起造紙想必並不陌生,這個誕生於東漢末年的產物已經歷經了幾千年的歲月,如今依舊活躍在生活裡的每個角落裡。對於造紙,最重要的是原料。文化用紙主要紙種雙銅紙、雙膠紙的上游原材料主要為木漿,包括闊葉漿、針葉漿、化機漿等,新聞紙原料主要為廢紙漿;而包裝紙的原材料主要為廢紙

外廢進口受制,價格震盪,整體供過於求

我國廢紙需求量很大,但多年來我國廢紙回收體系依舊未能建立完善的回收機制,導致我國廢紙回收難度大,價格較高,且品質還很低,因此國內生產瓦楞包裝紙的大部分企業都依賴進口外廢。自2016年底造紙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眾多紙企走出低迷,但在2018年1月11日,《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正式發佈,對外廢進口標準進一步提高,要求自2018年3月1日起,進口廢紙中摻雜物總重量不得超過進口廢紙總重量的0.5%,同時年產能小於5萬噸的紙廠無外廢進口資格。此含雜率標準近乎苛刻,也超過了美國大多數廢品處理商的技術水準,足見環保部門的堅決態度。

自該標準執行至今,外廢入關舉步維艱,其價格呈現震盪波動趨勢,谷點在2017年9月和2018年2月,均在政策頒佈前後的節點上(2017年一季度的谷點是受美元持續貶值後回調影響,進口廢紙價格隨後回調)。2018年3月1日,隨著國家對進口外廢嚴格控制,國外回收廢紙標準、技術水平和分揀成本亦隨之升高,加之環保重壓下,進口量也隨之減少,直接推動外廢價格走高。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近期,商務部公佈了經調整的《對美國輸華商品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二》,從2018年8月23日起,對廢紙在內的固體廢物美國輸華商品加徵25%關稅,這將加快外廢進口量的萎縮,同時外廢價格將進一步攀升,進一步推高包裝紙企業生產成本。

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8年1~8月,我國累計進口外廢993萬噸,而去年同期則有1,959萬噸,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49.31%。

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我國進口廢紙中有近一半來自美國,2017年,我國自美國進口廢紙1,169萬噸,佔進口廢紙總量(2,572萬噸)的45.37%,同時我國作為美國第一大廢紙出口國,佔所有美廢出口額的近56%。由於中國外廢進口量的斷崖式下跌和對外廢進口標準的大幅提升,加之外廢供應總量變化不大,外廢短期內找不到中國以外的替代市場,導致了外廢市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而在外廢價格方面,從短期看,受處理成本提高和貿易戰影響,外廢價格有所上升;長期來看,如國內“外廢”政策長期收緊,外廢價格將上升至一定水平後維持相對穩定狀態,持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外廢的“簽證”——配額

我國從2013年全國海關的“綠籬行動”開始限制“洋垃圾”進口,2014年底環保部、商務部等聯合調整限制進口固廢目錄,並從2015年1月1日開始實行全品類廢紙均需申報配額制度。但是在2017年12月,環保部出臺《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和《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提出,在禁止洋垃圾入境且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的品種數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提出進口廢紙企業的生產能力不低於5萬噸/年,並於2018年3月正式實施。

上述一系列“限廢”政策的實施,外廢進口配額也持續下降,2017年外廢進口總配額為2,946萬噸,較2016年的總配額(4,080萬噸)下降27.79%;而2018年的前二十一批外廢進口總額度為1,572.49萬噸,為2017年全年的53.38%。作為包裝紙行業龍頭的玖龍紙業、理文造紙和山鷹紙業(含聯盛紙業)共獲批外廢進口額度1,021.88萬噸,佔比64.98%,龍頭紙企獲得外廢進口額度佔比較高,生產成本優勢明顯。

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闖關失敗”導致外廢退運率上升

自含雜率新規實施之後,廢紙退運事件頻率也有所提高,各地海關加強對到港廢紙的檢查力度,並對不合格的廢紙集裝箱進行退運。2018年5月2日,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緊急通知,要求自2018年5月4日起,對來自美國的廢物原料實施100%開箱、100%掏箱檢驗檢疫,並對疑似廢紙中夾雜難以識別的特種紙等實行100%實驗室檢測分析。隨後,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北美分公司宣佈暫停發放一個月的廢料出口證書。

海關100%開箱檢查的實施,提高了外廢的不達標率和退運率,同時也降低了外廢進口量。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1~8月,我國廢紙進口量為993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49.31%,反映了含雜率新規對廢紙進口量的實際影響,且在海關新規的嚴檢下,真正運到紙廠的外廢數量少於原核定進口量。

國廢市場火熱,推高紙企生產成本

“限廢令”壓制了外廢進口量,同時也使國廢市場火熱,推高了紙企生產成本。從國廢價格走勢圖來看,有兩個急劇拉高的拐點分別為17年7月(限廢令政策初步出臺)和18年5月(海關總署100%開箱政策),如果和上圖外廢價格走勢結合來看,這兩個時間點有很大關聯,在外廢價格斷崖式下跌後,國廢因供應趨緊而價格急劇走高。整體看,“限廢令”是造成國廢價格上漲一個重要因素。

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隨著國廢價格整體走高,且持續維持在較高的位置上,外廢和國廢的價差也在不斷波動中,2017年9月,美廢11#價格在240美元/噸左右,當時國廢價格2,400元/噸左右,2018年9月,美廢11#價格下滑至210美元/噸左右,而國廢價格在2,700元/噸左右,價差縮小至700-1,200元。對包裝紙企來說,不採購國廢,全部用外廢早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如購買國廢,則要承受國廢價格上漲太快,以及國廢含雜質多,質量不穩定帶來的固廢處理成本。包裝紙企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成本控制壓力。

一般來說,包裝紙企生產成本主要由廢紙成本和動力成本構成。廢紙方面,包裝紙(尤其箱板瓦楞紙)產出與廢紙投入比約為1:1.1,生產一噸包裝紙,有外廢進口配額的紙企美廢投入約為0.7噸,國廢投入約為0.4噸;而無外廢進口配額的紙企全部用國廢1.1噸,以目前最新價格計算,由於價差而導致的每噸紙漿成本差距為590元,噸毛利差約為600元。動力成本方面,一般來說,噸紙耗電在1,500度左右,有自備電廠的大型紙企電力成本為0.3-0.4元/kwh;而無自備電廠的中小紙企使用工業上網電的成本約為0.75元/kwh,有無自備電廠的紙企噸紙動力成本差異在525-675元。

綜上,在目前行業環境下,獲得外廢進口配額大、原材料成本結構中外廢比重高且擁有自備電廠的大型龍頭企業,盈利能力更強,具有更高的信用水平和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相反,無自備電廠、且外廢進口配額較少甚至沒有的中小紙企成本控制壓力巨大,處境困難,整體抗風險能力一般。

專題:“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的分化——造紙行業專題研究(一)


原紙價格震盪上行

進入2017年,隨著國廢價格的攀升,原紙價格也隨之呈震盪上行趨勢。尤其是從2017年6月開始,由於“限廢令”政策即將出臺,國廢短期供應量不足,且市場存在過度炒作等因素影響,原紙價格短期內出現快速上漲。之後由於供需不平衡,尤其下游需求沒有達到預期,更無法完全消化一路推高的原紙庫存,原紙價格出現回落,但較2016年同期原紙價格仍有較大幅度提升。

從市場供給角度來看,受成本端廢紙價格上升和環保政策趨嚴影響,中小紙企的成本轉嫁能力低於龍頭紙企,其盈利壓力有所加重,部分中小型紙企面臨淘汰;其次,自2018年6月之後,受外廢供應短缺以及原紙市場短期供應充足影響,大型紙企陸續安排對部分機臺停機檢修,時間在4~13天左右,並且一些大型紙企開始執行行業內國廢質量新標準,原紙市場供應量有所下降,紙價也隨之小幅向上波動。

從下游需求角度來看,原紙需求量總體較為平穩,2017年,包裝紙(包含箱板紙和瓦楞紙)消費量共4,904萬噸,同比增長5.80%。在部分落後產能出清後,龍頭企業新建產能將在2019-2020年陸續投產,行業內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隨著四季度旺季來臨,原紙需求量預計將呈小幅上升趨勢,三季度積攢的庫存將會快速消耗,需求量穩中有升將對原紙價格形成支撐。

綜上,在“外廢”新政下,包裝紙企信用水平出現明顯分化,中小包裝紙企成本控制壓力加重,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幅下降,整體信用水平較低;而龍頭包裝紙企在廢紙成本和動力成本等方面擁有較強優勢,抗風險能力更強,也呈現了更高的信用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