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特色小鎮如何打造?(創建+申報+政策解讀)

第三批特色小鎮如何打造?(創建+申報+政策解讀)

特色小鎮的建設可以說是政府層面的小鎮狂歡,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在推動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浪潮翻滾、不遺餘力。2018年8月3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室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下文簡稱《通知》,新的一輪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探索工作開始展開,2018年的新的特色小鎮申報已經開啟了。

什麼是特色小鎮?

第一,特色小鎮有一定的空間範圍。這個空間範圍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不超過5平方公里;與所在的城市空間相對獨立,但功能和要素高效互動。

第二,特色小鎮有明確的產業屬性。圍繞一個具有特色、站位高端的產業主題形成產業生態,包括經典傳統產業、新興導入產業、功能提升產業。

第三,特色小鎮有完善的功能組合。比如完整開放的產業功能、居住空間與社區、商業設施、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文旅。

第四,特色小鎮有獨特的文化標識。

特色小鎮的政策解讀

特色小鎮就像A級景區一樣,大家都知道A級景區有5A、4A、3A之分,特色小鎮除了有國家級的,各省也有省級的特色小鎮,有些市也有市級的特色小鎮。省市級特色小鎮的標準和要求會基於國家級特色小鎮的要求進行逐級降級。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有一個推薦要求:第一,鎮規劃編制工作抓得緊,已編制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或專項規劃達到了定位準確、目標可行、規模適宜、管控有效4項要求;第二,現有規劃未達到定位準確等4項要求的已啟動規劃修編工作;第三,實施了老鎮區整治提升和發展利用工程,做到設施完善、風貌協調和環境優美;第四,引入的旅遊、文化等大型項目符合當地實際,建設的道路、公園等設施符合群眾需求。

該文件也明確了一些不推薦的:第一,房地產為單一產業的不推薦;第二,政府大包大攬或過度舉債的不推薦;第三,建設規模過大導致資源浪費等問題的不推薦;第四,旅遊文化產業主導的特色小鎮推薦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

推薦的程序是自願申報、擇優推薦、實地考察、現場答辯。

國家級特色小鎮的創建方法與申報條件

1、遴選的基本條件

第一是產業有優勢。產業優勢是一個新的平臺,能夠推動產業的集聚、創新和升級。要具備產業基礎,在產業規模、市場份額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顯的優勢,發揮產業的集聚效應和疊加效應,吸納就業,帶來長足的發展。

第二是風貌有特色。它是一個新的載體,融合風貌、文化、旅遊等多要素的特色發展,注重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傳承,文化元素植入小鎮的風貌建設,指引建築、街區、空間、環境等多維度的風貌建設。

第三是發展有成效。要成為創新發展的引擎和排頭兵,首先自身需要有發良好的發展基礎,而且能夠在短期內快見成效,成為帶動自身及周邊地區發展的引擎,同時在發展路徑、發展模式上能成為條件相似的小鎮發展的範例。

第四是動力有保障。特殊小鎮會成為一個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和吸納社會資本投資的新熱土。選擇動力有保障的小鎮,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重在搭建平臺、提供服務,政府為企業創業提供條件,讓小鎮在提升社會投資效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2、評選要點


第三批特色小鎮如何打造?(創建+申報+政策解讀)


第一是產業形態。首先要具備產業基礎;二是產業的增長勢頭要良好,並且經濟社會帶動作用明顯;三是產業的優勢要明顯,就是說產品市場佔有率和產品知名度要高,利潤率和裝備水平要有相當的優勢,並且要注重研發的投入;四是主導產業的定位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有獨特性,注重採用新技術的手段和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五是產業環境要優良,有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

第二是宜居環境。要注重自然山水,避免人工打造,景觀要多用自然,不要套用城市的處理手法,風貌要突出地域、民主、時代的特徵,要注重地域材質、符號的應用,避免過度的歐式,要尊重地域文化,找到文化自信。沿街的建築要協調統一,保持鄉土色特色和田園風光,特別是周邊有美麗鄉村的特色小鎮。新建建築的體量要適宜,要與已有的建築相協調。整體上的風貌要和諧統一,能夠彰顯特色小鎮的文化內涵。

第三是傳統文化。特別強調的是要傳承獨特的文化類型,保護文化遺存,跟非遺和民俗有關的要展開非遺的文化活動。

第四是設施服務。一是對外交通,對外交通路面等級要在二級以上,並且情況良好。二是道路、公用設施,綠化配置率要高,公用設施建設水平也要比較高,給水管網要進行全覆蓋,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三是汙水管網要實現全覆蓋。四是小鎮裡面最好有一些醫療、教育和商業的功能,可滿足多元化需求。

最後是體制機制。首先要有創新的發展理念,要符合自身的發展規律。還有注重多規協調,在建設管理方面要實現多規協調,設有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實現“四所合一”,制度健全,能實現規劃的管理數字化。還有社會管理服務水平要高,要建有綜合的辦事大廳,基礎的行政管理要適度下放,在機構人員、購買服務、財政收支、人才培養等方面有突破性創新。

4、科學創建特色小鎮

第一,要區別對待東、中、西不同地區的發展重點。東部地區重點的是控制規模、提升存量、防止大拆大建,如浙江經驗就是核心區建設控制在1平方公里,控制範圍控制在3平方公里;中部地區則重在找準產業方向,明確市場定位,找準發展的動力;西部地區要注重發展特色鄉鎮,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

第二,要精心策劃和找準定位。精心策劃是要突出小鎮的特色,聚焦優勢產業、獨特文化內涵等因素,立足自身的優勢,強化突出特色,如蓮花灣的拈花小鎮,定位就是禪文化,打造禪意的度假小鎮。還要基於現狀基礎,充分挖掘潛力,基於小鎮的自然、景觀、民俗等資源,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去粗取精,找到特質,如古北水鎮是在本身有司馬臺古長城的優勢旅遊資源的基礎上,打造成為京郊最具北方特色的度假小鎮。

第三,要在現狀產業基礎上提升和發展。要借勢特色小鎮的人氣和資源集聚優勢,拉動、促進小鎮的產業發展,完善產業結構,升級產業體系;延長產業鏈,構建合理的產業集群,打造競爭優勢,擴大產業影響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第四,要嚴格控制建設規模。規模要小,小才能精,小才能美。特色小鎮建設應該走精明收縮的道路,小城鎮規模較小,避免建設規模過大,反對粗放式、快速式、一窩蜂的建設。要緊湊佈局,遵循建設緊湊佈局和集約建設用地的原則,避免攤大餅式或脫離現有產業分佈人為劃定建設區。鼓勵分期建設,反對一次成型,建一個成一個,要有高標準和長遠性,可放慢建設速度,但要保證質量,分期建設還可以保證特色小鎮在風貌和形態上的多樣性。

其他要點包括打造地域特色的宜居環境,傳承重塑小鎮文化,聚集人氣和活力,防止鬼鎮的出現。要打造宜遊宜產的旅遊環境,挖掘旅遊題材,對接區域市場需求。還要提升和共享服務水平,特別是服務社會事業,設施建設要與鎮區結合,共建共享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建立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服務體系,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成為整合資源、集聚創新和特色產業的“新載體”;服務於周邊村民和居民,統籌佈局,互通互聯,完善補足城鄉服務設施體系,促進服務設施向周邊的農村延伸。

最後一點是要構建信息通達的智慧體系。首先就是要綠色發展加生態低碳。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佈局形態、建築技術都應該採用綠色化和生態低碳的發展思路和標準,基於綠色低碳和物聯網、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結合的“智慧城鎮”是面向未來的全新的城鎮形態。智慧發展就是互聯網加小城鎮的二者完美結合,通過信息的便捷,釋放空間對人的約束。智慧手段也能夠促進產業的發展,對接更廣闊的市場,服務更多人群,用智慧系統的提升鎮區的服務水平。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幹貨知識。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項目扎堆,這裡專家扎堆,這裡方案扎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