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落實精準扶貧「三保障」政策綜述

今年以來,我市為高質量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線,牢固樹立“抓扶貧就要抓民生,抓民生就是抓民心、抓發展”的理念,立足貧困群眾最關心、需求最急迫的實際問題,全面推進“三保障”落地見效,助力脫貧攻堅打出新氣象、新面貌、新成效。

抓醫療強民生之盾

在推動健康扶貧的進程中,我市牢牢扭住貧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這個難題,注重發揮市直部門職能作用,集中人社、民政、衛計等部門力量,培訓扶貧幹部和幫扶人員7000餘人次,從精準識別、兜底保障、大病救治等方面入手,完善政策文件,健全保障體系,全方位滿足了新時代貧困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我市先後研究制訂了《關於做好貧困人口信息銜接精準落實醫療保障救助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完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和健康管理的意見》等系列文件,重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不精準、貧困人口報銷不及時、醫療政策落實不到位、貧困群眾醫療負擔較重等現實問題。今年1至7月份,採取專題培訓、幹部輪訓、現場講解、入戶訪談等形式,先後開展相關培訓活動近30次,政策落實理論基礎進一步夯實。為進一步做好慢性病管理,我市對貧困人口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風溼類風溼四類常見慢性病的放寬認定標準,凡是符合醫學診斷標準的均給予認定,全市新增慢性病患者16420人,確保了最需要幫助的貧困群體得到最及時的政策幫扶。

證明材料多、手續繁瑣是困擾貧困群眾住院報銷的一大難題。我市積極制訂並落實醫療保障即時結算,加快醫療報銷相關配套設施安裝和技術應用,實現了縣域內住院、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救助在定點醫療機構一個窗口“一站式”“一票制”結算,在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一站式”報銷,讓群眾“最多跑一次”。同時,我市確定了政策宣傳、慢性病管理、一站式服務等重點內容,組織人社、扶貧、民政等部門,按照每個縣一個鄉鎮衛生院,不少於兩個貧困村,每個村不少於三個貧困戶的標準,對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10個縣市區進行督導檢查,通過查閱資料、現場核實、審核報銷結算流程、入戶調查,推動健康扶貧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數據顯示,截至7月份,全市共資助各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5008人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高待遇報銷共20584人次,落實救助待遇1892.32萬元,全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

抓教育築民生之基

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我市結合市域實情,精準聚焦教育扶貧重點工作任務,持續改善教學條件、優化教學結構、幫扶貧困學子,讓貧困學生享有公平的高質量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確保無一名學生因貧失學。

我市建立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職教育到高等教育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體系,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免一助”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將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補助比例由23%提高到26%。2017年以來,我市對符合條件的349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落實補助資金572萬元,為942名貧困大學生辦理信用助學貸款682萬元。同時,設立特困大學生救助專項資金,對本市家庭困難且升入國內本科一批及以上院校的應屆公辦高中畢業生實施資助,目前共對89名特困大學生髮放資助金44.5萬元。

為全面加快農村薄弱學校建設,我市實行部門聯動,採取聯合督查、集中調度、後進約談等多種形式,亮明施工進度,嚴格建設質量,保證施工項目有序推進,著力推進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和貧困縣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改善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1.6萬平方米,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建設項目開工率100%,校舍建設竣工率達到97.84%。

我市以貧困家庭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進城農民工、農村剩餘勞動力等需求群體為對象,協調旅遊、林業、工會等5部門,開通中職教育綠色培訓通道,就近安排到相關專業職業學校就讀、參加技能培訓,實現了脫貧舉措與技能培訓的精準對接。同時,篩選出4個優質教育資源縣,“一對一”結對幫扶4個教育資源相對欠發達貧困縣,為提升貧困群眾就業創業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技能教育幫扶方面,確定了10所縣級職業學校,承擔扶貧、農牧、人社安排的扶貧培訓任務,開設林果、畜牧等現代農林職業專業,派專人到各職業學校指導開展貧困學生就業創業幫扶工作,準確掌握貧困畢業生具體情況,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精準幫扶,通過舉辦專場招聘、崗位推薦等方式,為貧困學生實現就業創業搭建起橋樑。

抓住房解民生之困

我市將農村危房改造作為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提升貧困群眾人居水平的民心工程,堅持謀劃部署同步落實、施工督查同步推進,著力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十三五”期間,全市篩選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對象3675戶。

我市秉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針對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政策理解落實不到位、基層技術指導不夠、安全質量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層層壓實市縣鄉責任,嚴格管理和考核,採取了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培訓力度、加強農村危房改造督查和質量安全檢查等措施,嚴格管理農村危房改造檔案,強化農村危房改造建設面積管控,將危房改造工程做成了貧困群眾的“暖心”工程。截至6月底,全市已全面完成2017至2018年度危房改造任務,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實現竣工4258戶,竣工率11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