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里的好狗和坏狗的差别

动物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离,动物崇拜像十二生肖就全是动物,各种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狼、蛇、熊这些,还有远古时期的石壁上得岩画鹿,各种宗教壁画里的动物,或者小孩子穿戴的虎头饰品的服饰。总之动物与我们不可分离,动物即被人尊崇也被人类使用。

中国文化里的好狗和坏狗的差别

狗年说狗。狗在现代人印象中是绝对的欢乐宠物,家庭饲养的首选之一。但好像仔细想想跟狗相关的一些成语典故,似乎狗在过去不是什么好“东西”,好东西都不能跟狗沾边。狗仗人势、鸡鸣狗盗、狗胆包天、兔死狗烹、狗尾续貂、狐朋狗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等等。曾经见过某个网站的算命的,说属狗的不能与姓吕的联姻,估计就是这句“狗咬吕洞宾”闹的。

说狗好话的确实不多,这样看来,狗忠诚善良的特性也似乎只存在于,它作为宠物的范围里了。

中国文化里的好狗和坏狗的差别

的确,狗在中国人的意识,可能还是不好的多于好的方面。自己养的宠物狗,再怎么可爱喜欢,谁也不敢拿狗来跟任何人作比喻,这肯定是找骂呢。不过用狗来自黑,这样是可以的,现代人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单身狗需要拯救,还有加班狗,累成狗等等。觉得狗惨兮兮,用狗来自黑。孔子也曾被人说过精神面貌很像丧家犬的模样,“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可见狗的声誉一开始就不怎么样。

中国文化里的好狗和坏狗的差别

狗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可能。

如果有人说愿效犬马之劳,肯定不是在骂人也不是自黑。是真心愿意干点鞍前马后的跑腿事情,狗是忠诚、勤劳、质朴的形象。

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读到狗是负责看门的动物。民间谚语说“农家不养狗,夜里无人守”,中国有六畜,六畜都是指家畜,马、牛、羊、鸡、犬、豕,在防盗基本靠狗的年代,养只狗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小孩背的《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就有说明。

中国文化里的好狗和坏狗的差别

当然狗不止干看门一件事,以游牧狩猎为主的地方,狗还能帮人打猎,追捕野兔、鹿等猎物,或者是看惯羊群,防离群走丢。在这些方面它们比人强太多,嗅觉灵敏,腿脚快,绝对是不二之选。农耕与游牧民族确实是有文化差异,反应到对狗的态度上也会截然不同。在吃肉狗的问题上,如果是游牧民族或印欧人可能是难以理解的。

中国文化里的好狗和坏狗的差别

狗在古代也会被跟猪牛羊一样,作为祭祀祖先的贡品或者日常食用的肉食,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众文物中,就有狗肉祭品。汉代有画像砖也绘过此类场景,就不一一列举。

另外在黑龙江地区的狗拉雪橇,狗是当地人传统的交通工具,人们驯养工作犬,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出行,搬运物品都要靠狗拉车完成。

不管是说狗的好话还是坏话,做什么用途,都是来自狗对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和人对动物本性细致入微的观察结果。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认识民俗君请加微信:beijingmins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