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數學學習系統: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7)

講完了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學,最後我們來講講學習數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建立數學思維。

為什麼要建立數學思維,因為只有建立的數學思維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把具體的事物抽象化,找到他們的規律,然後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

例如:1+1=2,我們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學1+1=2,1+1=2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也很難理解。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知道1+1=2怎麼來的。

遠古的時候,人們發現,1個蘋果+1個蘋果等於2個蘋果,1個桔子+1個桔子等於2個桔子,1個香蕉+1個香蕉等於2個香蕉,不過他們不知道1+1=2,所以每次他們都要重新計算一遍,你可能會說1+1=2這麼簡單還需要每次都計算嗎?

但是如果是難一點的呢?例如:一堆桔子呢和一堆蘋果呢?

假如沒有數的概念,你如何將他們計算清楚呢?

遠古的人經過實踐發現,原來1個蘋果+1個蘋果=2個蘋果,得出規律1+1=2,推而廣之,然後就很容易知道1棵樹+1棵樹=2棵樹,1塊石頭+1塊石頭=2塊石頭,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再向別人表述很多東西的時候我們就不用再說我家有一堆桔子或是一堆蘋果了,而會說我家有145個桔子、136個蘋果,你一聽,哇、他家145個桔子,他家有136個蘋果,真多啊,但如果換成一堆呢蘋果呢?啊,一堆是個什麼鬼?

這就是數學思維,將具體的事物抽象出來,找到他們的規律,方便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我之前講的資料包含了美國和中國兩套不同的體系,有的人可能會問了,美國的東西適合中國的嗎?

我的回答是不管是美國的材料和中國的材料,他們底層邏輯都是數學思維,只是可能存在培養路徑不同的問題。

那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有兩個方法:

1. 刷題;

2. 培養孩子的韻律感。

一、刷題;

大家是否發現,提到數學總是離不開刷題,因為這是學數學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數學是人類幾千年生活的總結,而且數學很多都是抽象的概念,很難像物理或是化學那樣做個實驗來解釋為什麼,只有刷題。

那刷什麼樣的題呢?

在憨爸的文章中非常推薦新加坡數學教學方法,因為他培養孩子的建模能力,在對話框私信回覆“新加坡數學”可以看到新加坡的數學機構做的一個如何學習數學建模的網站,內容很豐富,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建模能力是數學裡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他可以把複雜的問題模型化,也就是抽象能力,然後我們碰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依靠這個模型來解決了。

二、培養孩子的韻律感;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韻律感呢?

韻律實際上就是規律,實際上不管是學數學還是其它的科目都離不韻律的學習,而韻律則把有科目交織在一起。

看下面這圖畫:

孩子的數學學習系統: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7)

你覺得他是數學還是藝術呢?

孩子的數學學習系統: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7)

還有這一張,他是數學還是藝術呢?

其實都是的,所以培養孩子不應只注重單一技能的訓練,很多東西都是有底層訓練的,現在非常流行右腦開發,理由是右腦是藝術腦,可以讓孩子更聰明。

但是著名的繪畫家達·芬奇卻說:“繪畫是一門科學,需要能像科學一樣嚴密的論證“。

所以,當人們談到《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時候都免不了說到黃金分割定理,還有斐波那契數列。

孩子的數學學習系統: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7)

因為《蒙娜麗娜的微笑》的上下佈局符合黃金分割的定理。

此外,人們把蒙娜麗莎分割成很多扇形,發現這些扇形的半徑竟然滿足斐波那契數列規律。

(注:斐波那契數列指的是:1、1、2、3、5、8、13……這樣的一串數字,他的規律是後一個數字是前面兩個數字之和。)

所以,我們應該把所有的科目看成一個整體,最厲害的學習方法應該是學習知識的底層邏輯,這樣才能打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才能做到靈活運用,而對於數學來說,底層邏輯就是數學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