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萧王庄墓群位于济宁北郊萧王序村南,墓主人为东汉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墓群原有土冢九座,由于多年来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土冢4座,其余均被夷为平地。

由于一号墓遭盗掘破坏严重,1992--1994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维修保护,就地开放。墓葬座北朝南,由墓道,东西耳室、墓门、甬道、前室、后室、回廊、题凑石墙等部分组成。墓道残长22.8米,宽2.7—3.8米,其中部东西两侧设对称耳室,室内分别放置车马明器和炊厨器。墓道北端靠墓门处疫前后封门墙两墙,门扇无存,墓室南北长15.89米,东西宽15.9米,高8.35米。墓门后有甬道前室。前室为横长方形,放置大量陶器,后室为纵长方形,中置棺床,棺椁已焚,人骨朽乱,出土少量玉器和银缕玉衣片,回廊围绕前后室一周,题凑石墙在回廊外侧,曲折呈凸字形。整个墓室外以题凑石墙作墓框,内以砖墙分隔各室,上以2或3层契形砖券顶,砖券之上再覆以石块,下以石板和2至3层砖铺底。顶石边缘紧扣石墙,把整个砖室墓包围在一个若大手石宫里,建筑十分考究,结构 具特色。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早年被盗,出土文物131件,其中3件玉器为一级文物。该墓重大的考古发现是,墓室石块上镌刻着大量题记文字,仅内面可观睹的刻石就有782块,为目前全国汉墓考古资料所仅见。题凑石墙皆用方石块除(拐角处)单道砌垒,石块边长近1米,厚25厘米左右(不少石块上刻“R”字,即1汉R,约合23.5厘米,由此推知方石的边长4汉尺)。《后汉书、礼仪制下》载“大丧”,司空择土造穿,太史卜曰……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石墙石块均打制规整,大小基本划一,即文中所说的方石,可见东汉时题凑已用方石制作,如两汉“黄肠题凑”之礼制。以往洛阳邙山东汉帝陵中也出土过这种石块,有的铭刻“黄肠石”其作用应与黄肠木相类似。

据墓葬形制、出土物特点和铭刻地名分析,该墓年代在东汉前期,墓主人很可能是东汉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刘尚为东平宪王刘苍之次子、光武帝刘秀之孙,就封于章帝元和元年(84年),薨于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在位18年。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地宫前的甬道

消王庄墓群是分布集中、保存较好的一处东汉诸侯王陵寝。已发掘的一号墓规模宏大,结构独特,题刻众多,是目前全国少见的一座东汉诸侯王石材题凑墓,也是目前全国出土石刻文字最多的一座汉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萧王庄一号汉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等文物近200件,其中在后室出土的三件玉器——玉觿、玉剑首、玉剑班,尤为珍贵,为国家一级文物。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甬道中段

玉觿,长9.7厘米,最宽2.6厘米,厚0.4厘米。弧形扁角状,白玉质,两端呈褐色。通体光滑,两面雕琢纹饰,较宽的一端正面饰一螭虎,背面饰一凤鸟。螭尾回首,凤鸟张口,二者首、颈部透雕可供穿系,身、尾部浅浮雕成卷曲状,其上再饰以阴线纹。器身中部镂孔,正面边缘阴刻竹节状纹,尾部尖锐。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地宫入口

觿是古代解结的用具,用玉石或兽骨制成,形如锥。《礼记》:“子事父母,左佩小崩,右佩大觿。”注:“小觿解小结也。觿如锥,以象骨为之。”《说文》:“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说明觿的功能是用来解绳的,其主要特征是一端呈尖角状。最早古人以兽骨或兽牙制作,带在身上,用于解结。以玉制觿,使之逐渐丧失了其原始功能,成为佩饰件之一。早在商代就有以玉制觿,考古发掘中已见实物,如安阳大司空村晚商墓(M114)出土的玉触即是,其形如刀削,柄部琢一牛首,耳、鼻、眼雕琢精细。西周玉觿造型简洁洗练,形似牙角状,有的弯曲成简单的圆锥形,有的则将顶端雕刻成兽、龙或人面,还有的直接以玉蚕或玉蝗为形。觿身装饰有蚕纹、云雷纹、勾连纹、涡纹、卷云纹等,觿首作虎首或龙首。战国时期,一些觿的外缘还附有透雕的云纹,觿身多为细长的长角状或弯曲的龙体。

玉剑首,为圆形,直径4.35厘米,厚0.68厘米。白玉质,局部边缘呈褐色,通体光滑。正面雕琢花纹,中间部分凸起,其上和外沿浅浮雕刻卷云纹,并点缀星状纹,边缘起凸弦纹。背面中间有凹槽一周,两侧各一小孔与凹槽斜通,以供插系剑柄首之用。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外修建的保护性建筑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剑首的记载。《庄子》卷八《则阳》第二十五:“夫吹管也,犹有嘀也;吹剑首者,映而已矣。”《礼记·少仪》第十七则有:“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履。”两处所说剑首,显然是指剑柄首端物,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称这类饰物为剑首。此时的玉剑首已见实物,最早见于江苏六合县程桥春秋晚期墓中,玉剑首为长椭圆形柱体。战国时期玉剑饰出土较多,形制比较完备,包括剑首、剑格、剑琏、剑(王必)等。剑首一般作长方形或圆形,纹饰主要有涡纹、卷云纹、兽面纹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玉剑璐,呈梯形,长4.78厘米,宽4.6厘米,最厚1.45厘米。白玉质,宽端呈褐色,光泽度强。两面均浅浮刻纹饰,窄端中间刻双鸟纹,鸟首相对,尾巴上卷。器身至宽端满刻卷云纹,边缘有两道凸弦纹,窄端顶中心有插孔,两侧各一小孔与插孔斜通,以供剑鞘末端插系榫之用。横断面为橄榄形,适应于手握之功能。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萧王庄墓群考古勘探场景

三件玉器皆选用和田白玉料,晶莹润泽,纹饰设计别致,构思巧妙。玉觿采用透雕、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将鸟兽形态表现得惟肖惟肖,再以镂空、线刻作衬托,生动活泼,玲珑剔透;玉剑首、玉剑(王必)为同一剑上饰物,做工规整,构图匀称,纹饰精细,雕琢细腻。尤其是剑(王必),器身两面纹饰相同,整体纹饰以云纹烘托双鸟,使双鸟置于云气中,栩栩如生,神采动人。它生动地体现了汉代玉工精湛的雕刻技艺水平,为东汉时期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甬道中段的耳室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甬道中段摆放的仪仗陶佣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一号墓地宫全景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墓室石块上镌刻着的题记文字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山东省济宁市 萧王庄墓群 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