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看到的《藥神》和你們不一樣

這一週的朋友圈,十條有八條在誇《我不是藥神》。

到底是何方神聖,能夠引起這樣的軒然大波?而彭恰恰我也看了這部電影,哭了,哪怕被熟人看到我哭泣的模樣,也是止不住淚水。

電影是真的好。

但題材、劇情、演技這些都被說得太多了,今天的我只想跟大家聊聊——

到底何才稱為「神」?

電影裡的男主程勇,是個中年危機的男人,一邊和前妻鬧著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官司,一邊照顧自己癱瘓在床的父親。

哪有什麼出息啊,就是賣著情趣用品,窮得連店租都要付不起了。

在生活最窘迫的時候,一個奇怪的男人找到他。

這個人叫呂受益,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別人都只有帶一個口罩,他偏偏要帶三層;

因為他努力地想要活下去啊,為了等還不會講話的兒子,也能到兒孫滿堂的時候。

可是進口瑞士格列寧太貴了,一瓶就是 4 萬塊錢,不過就是一個月的量,誰能吃得起啊?

於是,他拜託程勇到印度,走私一款廉價的替代藥,只要 500 塊錢!

500 塊錢的成本,回國能賣 5000 ,比那個進口瑞士藥不知道便宜了多少!

錢不想賺了?

商機看不到了?

什麼生活的困境解決不了了?

程勇鋌而走險,踏上了印度走私之旅。

很難得在一部電影中,看到了來自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隱喻。

它們不但是提示著程勇心理的成長轉變,也讓我重新去思考:

信仰,到底在我們迷茫的生活中,能夠有多麼大的力量?

這才是我們最真實的人生,有歡樂,有苦難,有抉擇,有成長......

當然也有生離死別。

這個世間沒有救世主,沒有超級英雄,只要心中有希望,即是有「神靈」。

最真摯的善良和信仰,能夠化為千軍萬馬的力量,讓我們也有勇氣,去抵抗人生中的荊棘與波浪。

對不起,我看到的《藥神》和你們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