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扶贫车间”让幸福生活有奔头

近日,信阳市平桥区肖店乡三台社区的“扶贫车间”里,“嗡嗡嗡”的美妙声响中,6条生产线上一台台机器飞快旋转,一双双“巧手”在缝纫机前上下“飞舞”,剪裁、缝线、翻面……一件件漂亮的服装被源源不断制造出来。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每月收入2000多元,收入不仅稳定,也比打零工更高,更有保障。”刘台村贫困户王巧一边操作缝纫机一边高兴地回答记者的问题。

王巧是肖店乡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正值壮年的丈夫两年前患上尿毒症,每月高额的治疗费用使原本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今年年初搬入安置房后,王巧就来到街对面的“扶贫车间”参加免费培训,成为首批签约员工之一。“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可以‘上楼回家,下楼就业’,家人和孩子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政策补贴。在这里,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王巧动情地说,“我一定能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三台社区的“扶贫车间”是肖店乡通过争取科技扶贫项目、到户增收项目引进而来。2017年,该乡与信阳千锦时装有限公司合作,在三台安置区内建起了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的大型服装生产车间,让全乡近200名贫困群众进入车间变成“产业工人”,圆了他们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40岁的裁剪工李富华之前在广州打工,为了给家里多寄些钱,他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今年初得知家乡就有服装厂,且厂房距家仅800多米,他便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返乡就业。“工厂离家近,待遇也不错。我和媳妇都在这上班,每月我俩至少有6000元工资。现在我们每天一起工作,共同照顾老人,陪伴孩子成长,一家人终于能团聚在一起了。就业顾家两不误,现在的日子比蜜甜!”李富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生活有奔头!”这是在扶贫车间工作的贫困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送钱送物不如送岗位。‘扶贫车间’创建后,我们逐户动员留守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扶贫车间’,并宣传引导外出打工的贫困群众返乡就业。‘扶贫车间’让家庭更完整了,家乡更温暖了。”肖店乡党委书记叶春告诉记者,“扶贫车间”已通过务工就业先期带动93户搬迁户增收,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160名贫困人口和1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坚持“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肖店乡“扶贫车间”模式在全区复制推广。平桥区通过建立“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机制,打造“10分钟就业创业园”。目前,平桥区已建立扶贫车间14个,带动400余人就业;建立手缝加工点16个,260余人加入手缝队伍,月收入1500—2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