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找伙伴app的目标是 以乡村文化的载体,以村为基本单元,借助“互联网+”手段,把每一个乡村的历史由来、人物典故、特色风俗、特产美食、乡村经济等都发布到找伙伴互联网APP信息平台上,使每个村在平台上建立一张属于自己的“乡村名片”。

聊城市各乡村可借助找伙伴互联网APP信息平台,将每个乡村在平台上统一入住,集中展示聊城的乡村文化,发展乡村农业,达到乡村振兴目标,使聊城乡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乡镇概况

董杜庄镇,位于莘县西部,徒骇河北岸,距县城20公里,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国务院在此立有“三界碑”。该镇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0年,撤乡设镇,改名董杜庄镇。全镇总人口3.35万人,辖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辖42个 行政村。

董杜庄镇建国初属莘县五区;1958年2月属俎店乡;1958年9月属俎店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划属 范县,属俎店管理区;1959年3月恢复人民公社,仍属俎店公社;1960年3月俎店、张鲁两公社合并,称董杜庄人民公社(驻俎店);1961年7月复归莘县,改为俎店区;1971年撤区并社改为董杜庄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时,将东北部33个村庄划为俎店乡,其余42个行政村为董杜庄乡;2000年10月撤乡设董杜庄镇。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0公顷,总产值3770万元;各种蔬菜大棚2076.8公顷,瓜菜总产18.5万吨;全年造林46.13公顷;林果总产160吨。年末大牲畜存栏480头,猪存栏1500头,羊存栏2800只,家禽存栏49.6万羽。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利税3850万元。

社会事业

董杜庄镇有社区6处。有幼儿园10处,小学8处,中学1处,在校学生共35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文化大院42个,农家书屋17个。有中心卫生院1处,床位110张,卫生技术人员86人:农村卫生室25处。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名胜古迹

韩王墓石刻群

位于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是唐朝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和其父左散骑常侍韩国昌父子的墓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碑身与碑冠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碑文为欧体楷书,约2400字。碑冠为高浮雕蟠龙吸火炬,构图雄浑壮阔,章法匀称合理,线条遒劲有力,刀法娴熟而又肯定,气格恢宏瑰伟。另有一武士牵引石马,马身长2.45米,高1.70米,造型浑穆雍容,线条生动流畅,形象逼真传神,充分显示出上升时期中国中世纪石刻艺术的雄强和典雅之美。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三界碑

董杜庄镇地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国务院于1990年勘立了标志桩,2013年12月进行了更换。“三界碑”位于董杜庄镇毕屯村西北3华里,三大区(华北、中南、华东)、三省(河北、河南、山东)、三县(大名、南乐、莘县)、三镇(束馆镇、福堪镇、董杜庄镇)在此相接,像这样涉及大区、省、县、乡镇四个级别的三界首,在全国也很罕见,被称为莘县境内的一大地理奇观。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曾广福纪念馆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位于董杜庄村东,于2010年4月开始建设,2012年8月30日开馆。纪念馆东西方向长77.8米,南北长187.8米,占地面积21.9亩。由牌坊、平台、主展馆、文化长廊等景观组成。平台四周由石栏杆包围,地面铺设青石板,面积600平方米。主展馆建筑面积148平方米,纪念馆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史实,生动地再现了曾广福同志光辉的一生,主展馆内主要展示曾广福同志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相关照片、有关事迹等。纪念馆分别被确定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莘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广福纪念馆的建成开馆,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槐

位于毕屯村的唐代古槐,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槐胸围4米,冠径12米,有“毕屯古槐罩三街”只说,传说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还在此树下拴过马。1994年修建临观路时为了使这一遗迹保存完好,没有将其挪动,文化部门专门为这棵古树设了一圈栅栏。可惜2008年,一辆拖挂车将其撞毁。毕屯村现还存有两棵古槐,一棵树龄500多年,一棵树龄300多年。

旅游度假村

莘县柏庆温泉度假村位于中国西瓜第一镇莘县董杜庄镇,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地,东依京九铁路,北靠济邯铁路、济聊高速公路,南依齐南省道,聊濮高速穿越县境,交通便利,辖区内有国务院勘立的冀鲁豫“三界碑”,有闲适、恬静的农村田园风光。莘县柏庆温泉度假村毗邻曾广福纪念馆;南临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200m;北距西瓜博物馆、马本斋烈士陵园分别为1km和3km。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莘县柏庆温泉度假村,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约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集温泉养生、生态餐饮、商务会议、休闲娱乐、养生保健、拓展培训、农业科技、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鲁西平原生态温泉旅游度假村。 柏庆温泉度假村现有设施建设八类,分别为:温泉会所中心、养生理疗中心、餐饮生态园中心、商务会议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拓展培训中心、生态农庄中心、娱乐中心。其中,作为柏庆温泉度假村的优势产业,温泉会所总面积18000平方米,室内温泉有大小36个泉池,含怪异溶洞温泉区、儿童乐园区、SPA水疗区、天地五行区、中草药温泉区、瀑布拍打池、室内游泳池等9大板块。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此外,养生理疗中心主要以中草药配合中医针灸、按摩、推拿、刮痧等形式以达到美容美发效果;餐饮生态园设有高档包房30多间,特色厅餐桌6个,2个宴会厅,可容纳1000多人用餐;商务会议中心拥有60套星级客房、大会议室1个、中小型会议室3个;休闲娱乐中心设有自选商场、健身房、台球厅、棋牌室等多种娱乐项目;拓展培训中心设有高空项目、地面项目、百米障碍项目、攀岩项目等多个大项目,以及空中抓杆、巨人梯等12个小项目;生态农庄建有10座室内温室大棚,100亩室外观光园,是集农业合作、观光采摘、生产经营、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化农业旅游基地。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柏庆创办人“宋青福先生”2002年6月于北京创立“柏庆丽尔健康管理公司”,现拥有直营店16家,加盟店60余家。致富不忘家乡人,2009年3月,宋青福先生在莘县投资柏庆农业,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农业示范区200余亩;2015年元月柏庆温泉度假村在莘县正式营业。 莘县柏庆温泉度假村的正式营业,日均接待游客达600-800人次,年营业收入可达2000万,农产品销售收入200万,从业人数200余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180人,从业农民收入人均3万元。2016年,柏庆温泉帮扶贫困户8户,宋青福先生不仅给帮包贫困户送去了慰问品,更是为每户发放扶贫款3600元。柏庆温泉度假村的成立,不仅带动了董杜庄镇经济发展,也为周边村镇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推动了董杜庄镇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传说故事

武师刘魁轶事: 刘魁是一位清朝乾隆时期在董杜庄一带有名的历史人物。他出身贫寒,常受人欺辱,因此立志到少林寺学身好武艺,并德艺双修,其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现选几个故事以飨读者。

初露锋芒

话说刘魁苦学武艺几年,一心要回家乡榆林村报答父母乡里。在回家途中路过束馆镇,他想在集上买些果点回家孝敬母亲,走着走着遇见了他村上一个前来赶集的人,这个人是他小时候的好朋友,两人相见,十分亲热,他问刘魁:“这些年你去哪里了,可把我想坏了。”刘魁告诉他说:“在家活不下去了,我就直奔少林寺学艺去了。离家这几儿年我母亲还好吗?那个恶霸还那样坏吗?”同乡告诉他:“自从你走后,咱村的人对他一片谴责,在众人的怒斥声中,他已经收敛了许多,也不大敢惹是生非了。咳,那人天生的坏水,还能变好?你的武艺学得怎么样了,能敌得过他吗?”刘魁对他的同乡说:“你把城门关上,让我试试。”说着,同乡把城门关好对严。刘魁站稳运气,对着城门上去一掌。两扇足有千斤重的大门飞快敞开,撞在墙上又迅速反弹过来,对的严丝合缝。周围观看的人个个无不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刘魁回家后,见过母亲,诉述离别这些年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子团圆,家庭平安无事,刘魁白天忙于农活,早晚孝敬于母亲的膝下,他牢记师傅的教诲,并没有找他的仇人报仇。刘魁虽然忙于农活家务,但始终不忘习武强身,就是在用辘轳浇水时,还用辘轳把打自己的手臂。 一天,刘魁正在用心浇他家的菜园时,当年时常欺负他的那个地痞路过这里。他看见刘魁便出言不逊,骂道:“你小子从哪里冒出来了,是不是又回家找打来了。”说着就想动手。刘魁一看是他,心想,是刹刹他威风的时候了。刘魁放下辘轳,正色对他说:“你小子还是恶习不改,横行乡里,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你刘爷爷的功夫,让你长长记性,小子,吃你刘爷爷一指头。”说着用食指一点,那小子后退了十几步远一腚蹲在地上,老长时候没有爬起来。

当他醒过神来,爬起来就跑。刘魁心想,还得教训他一下,就说:“双桥好过,独木难行,让我再补你一下。”说着追了上去,这个地痞早已知道了刘魁的厉害,那敢怠慢,撒腿逃窜。殊不知,他的跑速怎能跑过刘魁。刘魁平时走路腿带一双三十斤的铁瓦还健步如飞呢。这个地痞在前边跑,刘魁就在后边追,不远不近,总离他有五、六米远。这个地痞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用出了吃奶之力,围着村子转了三圈,刘魁还在后边紧追不舍。累的那个地痞气喘呼呼,上气不接下气,只好跪地求饶:“刘魁爷爷,饶了我吧,今后小子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再看刘魁,气不喘、色不变。刘魁见他祈求饶命,真想一掌结果了他的狗命,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牢记师傅教诲诲,把这个恶人训斥了一顿放了他。这个地痞感恩刘魁宽宏大量,从此改邪归正,再也不敢做坏事了。

遗憾终生

刘魁虽然牢记师傅下山时的教诲,在收徒学艺中,认真传授武功,重视学生武德培养,发扬光大了少林武术,但在徒弟之中,鱼目混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他教过的弟子中,就有两个不成器的败类。那就是黄河以南的两个徒弟,他们二人都是富家子弟,从小娇生惯养,到大养成了一身坏习惯。家长为了教育他们,慕名把孩子交刘魁来教养。刘魁接收两人后,从严要求,这两个徒弟开始还有些沮丧,但时间一长,他们就又旧病复发,无论习文还是练武都不当一回事。刘魁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对这两人教训要求更加严格。两人迫于师傅的威严,勉强有些收敛,但内心还是不听教诲。三年过去了,这二人自认为什么都学成了,实际上只学了皮毛,根本没学到什么真本领。他们执意要走。刘魁一看此徒不可教也,就放了他们。

这两个人回家后,如同出笼的鸟,不多长时间就胡作非为起来。并且整天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武功。在乡里欺男霸女,干了不少坏事。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对于这两个恶棍,早已臭名远扬。当地人对其也早已深恶痛绝。一天这两个小子又行强霸民女之事,被路过此地的强人狠狠地痛打了一顿。个个头上脸上满是血,险些送了性命。围观的群众无不称快。这两个恶人当场在众人面前出了丑态,颜面尽丢。这两个无耻之徒哪受过这样的屈辱,待伤好后,打听到这个强人的下落,当下一合计,直奔师傅而来。他们见到师傅,诉说受辱之屈,并且以激将法说:“这个强人如何逞能夸口,对师傅出言不逊,辱骂师傅是无名鼠辈,无德无才。”刘魁是个聪明之人,又深知这两个小子不是什么好鸟,听后把脸一沉,细加盘问,在刘魁的再追问之下,这两人才说出了实情,屈膝向师傅求饶。刘魁对其两个恶徒败类痛斥一顿,差点废了这两个恶徒。不成想这一仁慈为自己种下了命丧他乡的恶果。

赶走恶徒后,平平安安过了几年,日子过得还算顺心。母亲八十寿终,刘魁送走母亲,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虽然一生习武,但体力也大不如从前了。一天,河南的那两个徒弟又来拜访刘魁,他俩见到师傅之后满面春风得意,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好话说尽,说他们两人如何听从师傅教诲,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从此兴家立业。并给师傅送上了厚礼孝敬,还一再邀请师傅到他们那里游玩几日,给他俩一个孝敬师傅的机会。这两人在师傅面前一唱一和,像演双簧。说得刘魁没了注意,也是他命该如此,加上常年在家有些烦闷,想想到外边走走,散散心,就答应了不规之徒的邀请。告别家人,一路南行。一路上,这两个徒弟鞍前马后,关心照顾,大献殷勤,下店后送饭献茶,洗脚展被,关怀备至。走了几天,刘魁离家越来越远,可他离死亡却越来越近。

这天,师徒走了一天后,找了一个小店住了下来。刘魁下车后,两个徒弟还像往常一样,对师傅照顾的很好,其中有个徒弟提议说:“师傅,今天走了一整天的路,车马劳顿,也都累了,今晚不访办桌酒席,小饮几杯,以解行路劳累如何?”刘魁心想:“这两个徒弟一路照顾自己,今天畅饮几杯也未尝不可。”也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酒宴时,师徒畅谈师生情谊。谈话十分投机,饮酒也就失去了控制,不觉酒性发作,手脚也就不听使唤。正当刘魁昏昏欲睡时,他的两个徒弟顿起杀心。先拿来绳索把刘魁捆了个结结实实。其中一个徒弟冲着刘魁就是一拳说:“师傅,今天就是你的死期,在你临死之前,我让你死个明白。你可记得,徒弟有难,邀你相助,你不但不帮,反而对我俩横加指责,让你的两个徒弟在人面前丢尽脸面,拾不起头,无法做人。今天你也尝尝有名的武师死在自己无名徒弟手下的滋味。”说着,手起刀落,鲜血顿时酒满一地,这个武功高强,威名远扬的一代武师竟死在了这俩恶徒之手。留下令人扼腕的遗憾。

“找伙伴”乡村文化振兴——西瓜之乡董杜庄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