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文:世界駛入湍流期

如今,宏觀右側、漫漫熊途、資管新規三期疊加,整個系統和金融行業進入冰河時期,而且一眼望去無數冰川,不見陽光,這個時候,最佳的策略是接受、安忍和精進,生死看淡,無所畏懼。

雄文:世界駛入湍流期

用更宏觀的視野去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增長長波已經走到盡頭,整個全球經濟進入存量博弈和消耗週期。美國策動的逆全球化和America-China對抗,意味著其已然了知這一點,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存量博弈的格局和週期中繼續成為贏家,與此同時,翹首以盼下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

既然是存量博弈和消耗,就不會有全勝的贏家。只是,這一奇點的突變,或已經以一種劇烈的方式將我們的週期折入右側。

易綱說,過去幾天IMF發佈了相關模型,預測了貿易摩擦對主要經濟體和全球的負面影響。我同意IMF的結論。我認為貿易摩擦將造成很多問題,導致負面預期和不確定性,使市場產生緊張情緒,這是市場不喜歡的。

IMF報告的結論是什麼呢,扼要如下:

中國經濟增長預計將由2017年的6.9%放緩到2018年的6.6%,2019年為6.2%,反映了外部需求增長放緩和必要的金融監管收緊。2019年的增長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是由於最近關稅行動的負面影響,假定被政策刺激部分抵消。從中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繼續向更可持續的增長道路轉型,並繼續採取金融去風險和環境控制措施,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逐漸放緩至5.6%。

美國經濟增長預計將在2018年達到2.9%的峰值,在連續8年的擴張和仍然寬鬆的金融環境(儘管預期的貨幣緊縮)之後,美國經濟將在緩慢的財政刺激下實現增長。預計2019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5%(相對於2018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WEO)的修正幅度為0.2個百分點,原因是最近出臺的貿易措施),到2020年,隨著財政刺激措施開始放鬆,美國經濟增速將降至1.8%。強勁的國內需求預計將推動經濟超過充分就業,增加進口和經常賬戶赤字。隨著全面產出缺口的逐步縮小,預計中期增長率將暫時降至1.4%以下,低於潛在增長率。

這個星球在等待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以形成新的範式和世界秩序。然而,技術週期自有它的長波,它往往爆發於任其湧現中,而非期待中,在它爆發之前,這個星球或將經歷一個湍流期和一場大危機。

Trump理應是在2015後即沙盤推演了今天的一切,只是未曾想到的是他面對的是中國,中國是那種即便內有重傷的情況下,也會用一陽指將掌掌剛猛的Trump式降龍十八掌一一化解,這是東方傳統智慧的力量,善敗能忍卻又黯然銷魂。

只是,我們毋庸陷入過度樂觀或是悲觀的極端情緒,而應以平靜心智對待之,因為事後來看,我們已經掉坑裡了(只是對於過程缺乏覺知)。

這個世紀以來,美國技巧性地運用了房地產泡沫彌合了互聯網泡沫破碎的影響,並在房地產泡沫破碎引發的2008金融危機之後運用了QE和全球共擔的方式從泥潭中爬了出來。

只是,這一次的逆全球化和America-China對抗並非如它所策動的那般演繹,全球化和中國本身具有反脆弱性,就這樣,在全球新範式形成之前,美國或將自己和全球拖入一場危機,而這一次部分國家或將採取冷豔旁觀的態度,這是一個強極則辱的故事。

這是一個存量博弈和消耗的圖景和畫面。

就譬如最近人們是頻繁論說的騰訊,事實上,騰訊不是一個Alpha的命題,當FAANG相繼摔下來後,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信息技術大時代(Beta)的命題。在大Beta的浪潮面前,任何大象皆是微塵。

FAANG和BAT只是大Beta浪潮的一個投射。

用一個更加宏觀的視野看,美股、日債和中房是過去二十多年週期的一個大循環,美股、日債建基於中房之上發展各自的創新,而中房拉動了中國宏觀經濟二十多年的成長和繁榮,如今已是這個週期和循環的尾聲,而新的範式尚未形成,於是這就是一個充滿未知和風險的湍流期。

美國的故事是這樣的——構造一個美國夢所需要的制度框架、文化和氛圍,集中這個星球最優秀的大腦,不斷地打磨技術,這又反饋給整個系統強悍的經濟和軍事,以及美元信仰,接下來,就是兜售它的一切,卻不容超越,最大的債務國意味著通過美元債務享受中國、日本這兩個最勤奮敬業民族的製造福利,它不用擔心雷·達里奧的《穿越債務危機》,因為美國優先,這就是它的《原則》,然後,Trump說這是God’s will。

梧桐沒有讀過雷·達里奧的《原則》,現在也不會去讀《穿越債務危機》,這樣的著作往往具有非常強悍的邏輯,於是比較容易在人們心裡種下成見,使得人們陷入一種困境,就是用現實的場景去印證其中的邏輯,從而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卻可能是錯誤的東西。

事實上,不帶成見、心無執念地觀察場景更為重要,這是對於現實世界的敬畏,而非只是對於理論哲學的敬畏。

回到本篇主題,整個世界進入耗散結構,Trump強極則辱,Japan世紀翻盤,EU步履蹣跚,英國重回古典自由資本主義,東南亞崛起之旅,印度人口衝向第一等等,皆是不穩定態,遠離平衡,趨於新的結構,核心變量是新的技術範式形成。在這樣的湍流期,三大剛性資產泡沫美股、中房、日債的價值幻覺或皆進入幻滅期。

而在由資產價格泡沫破滅誘發的Recession中,貨幣政策工具可能會失靈,為什麼?

由於證券市場以及不動產市場的泡沫破滅之後,市場價格的崩潰造成在泡沫期過度擴張的企業資產大幅縮水,資產負債表失衡,企業負債嚴重超出資產,因此,企業即使運作正常,也已陷入了技術性破產的窘境。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自然會將企業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為“負債最小化”,在停止借貸的同時,將企業能夠利用的所有現金流都投入到債務償還上,不遺餘力地修復受損的資產負債表,希望早日走出技術性破產的泥沼,企業這種“負債最小化”模式的大規模轉變最終造成合成謬誤。

合成謬誤,是指對個人(或者個別企業)有利的行為,在所有人(或所有企業)都實行時反而會造成不利後果。於是,就會出現即便銀行願意繼續發放貸款,也無法找到借貸方的異常現象,於是信貸緊縮、流動性停滯。

也即是說,貨幣政策對資產負債表衰退無能為力,財政政策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其他或皆是宿命的反抗。繁榮週期槓桿的餘殤,實業投資回報率的蒼白,地產長程信仰的幻滅,股債匯的三隻巨熊,加上生硬的資管新規,貨幣政策可以刺激到什麼呢?什麼也刺激不了。

危機的自我拓展只有走完全過程才能達到新的平衡點,大危機一旦發生就註定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對此要做充分的思想準備。危機只有發展到最困難的階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論創新。

萬物皆有四季,一國也是如此,剛開始是清新的春天,接著進入繁榮的夏天,然後有了充實的秋天,可正當人們沉溺於秋日的美好當中時,代表嚴肅和修正的冬天突然降臨,當寒冷的冰雪消融,又是一個生命勃發的春天。

春夏秋天皆是它的旅程,遵循著自然的盛衰律則,1930s、1970s是美國的冬天,1990s是日本的冬天,如今我們也已走到了一個冬天旁邊,當你真正瞭解了冬天,你依然可以與冬天共舞,而沒有絲毫的恐懼。

1970s的美國,很多人捲起鋪蓋離開了金融行業,再沒有見到劫後重生的生機,然而,詹姆斯·西蒙斯、朱利安·羅伯遜、喬治·索羅斯、霍華德·馬克斯等等,都穿越了過來,

現如今,宏觀右側、漫漫熊途、資管新規三期疊加,整個系統和金融行業進入冰河時期,而且一眼望去無數冰川,不見陽光,這個時候,最佳的策略是接受、安忍和精進,生死看淡,無所畏懼。

雄文:世界駛入湍流期

家庭財富管理,持續價值投資

雄文:世界駛入湍流期

雲房優道

關注中國式家庭財富成長

持續價值投資領跑者

核心價值觀:秉承國家方向,順勢而為,為中國家庭財富管理增磚添瓦。

核心方法論:城市化高速發展期來臨,技術選優質籌非常重要。規模發展期一去不返,優化家庭資產投資結構正當時。

雄文:世界駛入湍流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