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发展趋势:由量到质的转变

国际学校发展趋势:由量到质的转变

国际学校已近千所

低龄留学催生“家门口留学”

随着出国留学人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家长希望学生能尽早接受优质国际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同时,学生和家长也意识到,在低年级出国留学,学生将面临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因此近几年,“国内留学”也逐渐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捧,国际班和国际学校发展迅速,公立校高中国际班及私立国际学校数量及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国内留学”成为热门。家长已能够在“国际留学”和“国内留学”之间做出理性选择。

解读:国际学校原本旨在为在中国生活的外籍子女提供母语教育,但近年来备受中国中产家庭和富有家庭的推崇,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以避开中国的应试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一些无法选择更优质公立学校的家长纷纷转向国际学校。

其次,为未来出国留学铺路也是家长选择国际学校一大重要因素。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在国际多元环境中成长,更好地适应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国际学校的经历,尤其是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申请国外学校。因此,国际学校就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同时,孩子过早出国也存在人身安全隐患。而在国内上学,家长也更放心。

2017年10月,共有988所国际学校登记在册。但国际学校的增速最为明显的阶段集中在包括2016年在内的之前五年,今年相对较弱的增长趋势也从侧面证明了国际学校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产业链的形成也让更多的国际学校从全西方教育转化为中西结合式的教育体系,多元智能化教育成为了国际学校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公办校国际班收紧

民办国际学校发展旺盛

目前,中国的国际学校可以分为三大类:外籍子女学校、公立学校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

解读:外籍子女学校主要为解决使馆以及外籍工作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而设立。根据教育部2012年的统计数据,这类学校有116所。北京地区以北京京西国际学校和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为代表,采用全英文授课,不参加中国高考,学制以小学至高中12年制为主。此类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全部为外籍人士子弟,中国籍学生基本排除入学可能。这类学校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教育方式,与公立学校国际班和民办国际学校在本质定义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但又受限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国际学校并不能够招收中国国籍的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公办学校国际班和民办国际学校应运而生。

2005年教育部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之后,公立学校开始办国际班。这类学校一般是以在高中阶段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来设立的,由中方学校承担教学管理,同时面向外籍学生和中国学生,目前在全国有225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办学校国际班近年来屡被社会诟病高收费、挤占公共资源、加剧教育不公平,因此从2013年起,国家对公立高中国际班的政策开始收紧。当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明确对各类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从招生、收费等多方面予以规范,对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国际班”进行清理或转制。随后,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或者限制其招生规模,或者将其改制,即从公办校国际项目改为民办国际学校,逐步采取措施治理国际班乱象。北京市教委从2014年起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公办学校国际班的收紧,为民办国际学校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民办国际学校目前是国际学校的主流,主要招收中国生源,部分或全部采用海外课程体系、教材和考试测评体系,并配备一定比例的外籍教师。


公办民办哪家强

竞争激烈各具优势

目前,北京市公办高中开设的国际班依然纳入中考招生范围,包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十一学校、北京二中、北京三十五中等示范高中。按照规定,公立高中国际班招生纳入中考提前招生批次,学生须通过中考,并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随着报考国际班人数增加,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在上涨。其中,北京四中、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十一学校等重点学校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该校普通班的中考录取分数。

解读:据了解,在课程设置上,公立高中国际班多采取与国外重点高中合作办学的形式,“双轨制”的办学模式已成为公立高中国际班的主流。在双学历的认证上,通常与国外高中合作开发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凡是修满学分并且会考成绩合格者,将会同时获得国内高中与国外高中颁发的两份毕业证书。

在教师、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公办高中国际班大多采用中西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三十五中的国际班课程体系中,80%是中国的课程,20%是美方课程;北京二中除了引进外籍师资任教国际班英语、数学以及部分AP等课程外,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则由自有教师任教。

与民办国际高中相比,公立高中国际班收费要低一半左右,基本维持在每学年8万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这也就是报考公办高中国际班人数逐年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民办国际学校不需要中考成绩,但入学标准也非常严格,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热门学校的录取率甚至达到几十比一。

民办国际学校之所以受到国内学生及家长的热捧,就在于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基本引进国际教育,能够实现与海外院校的无缝对接。

据了解,北京民办国际高中主要采取与对应国家相同的教学模式,招生范围不限,对中考没太严格的要求。学生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国际高中,学习英语,考雅思、托福、SAT、AP、ACT、A-level、IB等,同时按照国外学校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严格管理逐步过渡到相对自主、开放式的学习。

与中国传统高中教育不同,民办国际学校办学自由度更好,因而能够根据海外大学不同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知识,为学生针对性地设计了大量课程,方便国内学生直接进入国外优秀的大学学习。

由于民办国际高中非常注重国外课程的学习,因而对国内高中的课程要求一般不高,基本上只要求达到会考程度。在学费上,民办国际学校一年花费大概在16万至25万元人民币。


适合自己最重要

A-level课程成主流

其实,无论公办高中国际班,还是民办国际学校,其目的都是帮助国内学生实现出国留学的目标。因此,课程内容及其对未来留学申请的影响成为选择国际学校的另一主要因素。

解读:目前,北京国际班和国际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三类:其一为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课程,被世界范围很多大学认可;其二为A-level课程,它是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其课程证书被几乎所有英国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其三为AP课程,适用于全球计划前往美国读本科的高中生。此外也有针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课程。

业内人士认为,IB课程应该说是标准的中学国际课程,相对偏重人文,更注重阅读与写作,因此对语言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但是,由于IB课程在国内推广引进较晚,还不够成熟稳定。至于A-Level课程则是非常经典的英国中学课程,目前在全国已经有160多个课程中心。同时,A-Level课程在学习上更接近中国现有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中国学生适应性比较好。所谓的AP课程,实质上只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并非中学学习课程,因而更多是一个办学的噱头。事实上,公办高中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各具优势,国内学生及家长最好能够通过更多渠道了解目标学校,选择适合的而不是最贵的一个国际班或者国际学校开始接受国际教育。

更多民办教育资讯,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