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天後國際空間站將空無一人!德國航天員:我們正加緊學中文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人類的載人航天事業出現了不小的波折

,先是八月底一艘對接國際空間站的聯盟載人飛船出現了一個人為造成的1.5毫米漏洞。緊接著就是本月11號俄羅斯另一艘聯盟號載人飛船發射的徹底失敗,最終航天員在飛船返回艙降落傘系統的幫助下逃出生天。此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聯盟FG運載火箭的一部助推器由於分離火工產品沒有及時引爆,導致分離失敗,進而發生碰撞導致火箭發動機關機。

80天后國際空間站將空無一人!德國航天員:我們正加緊學中文

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

連續兩次載人航天事故已經不可避免地對國際空間站的運營造成負面影響,目前國際空間站正在駐留的航天員有3名,由於最近一次聯盟飛船發射失敗,國際空間站無法補充新乘員,而現有3名航天員也將於年底前也就是80天內返回地球,這就導致國際空間站即將進入無人值守狀態

作為人類在太空搭建的最大型航天器,重達420噸擁有1200立方米巨大空間的國際空間站,原本有維持6名航天員長期駐留工作的能力,但因為美國航天飛機的退役,加上各國運營經費的減少,以及空間站壽命的行將就木,導致駐留航天員人數一再減少,甚至即將出現無人值守的極端狀態,種種跡象表明國際空間站昔日的輝煌正在逐漸散去。

80天后國際空間站將空無一人!德國航天員:我們正加緊學中文

國際空間站

整整20年前的1998年,俄羅斯發射了國際空間站第一部組件“曙光號核心艙”,而20年這個數字恰好就是國際空間站的理論壽命終點。

鑑於各國的空間應用需求,國際空間站被迫將2020年的退役日期延長至2024年。雖然退役日期延長4年,但空間站各項功能的退化趨勢已經無法扭轉,所以在最後幾年裡國際空間站將改變空間實驗室職能,轉變為專門訓練航天員的空間場所

80天后國際空間站將空無一人!德國航天員:我們正加緊學中文

國際空間站內部

與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出歷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載人航天大業的蒸蒸日上,今年中國天宮空間站各艙段研製工作進展順利,大部分艙段已經完成各項大考測試,明年將進入正樣生產製造階段,生產完畢之後就將進入發射程序。

在天宮空間站工程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我國也在大力推動天宮空間站“以我為主”的國際化合作進程,並與聯合國外空司面向全球聯合發佈了天宮空間站的科學實驗項目申請方案,並得到很多國家的積極響應,甚至由於申請項目過多導致工作量加劇,而一度不得不延長各國的申請項目時間。

80天后國際空間站將空無一人!德國航天員:我們正加緊學中文

正在組裝中的天宮空間站

俄羅斯與歐空局是世界兩股至關重要的航天力量,近年來與我國航天部門的合作也是越來越緊密。俄羅斯擁有成熟可靠的載人飛行經驗與相關空間技術,但受限國力無法單獨發展大型航天項目。歐空局雖然有資金有技術,但由於成員國眾多難以協調各方力量,所以至今沒有載人航天能力,其依靠的都是俄羅斯的聯盟飛船以及曾經美國的航天飛機(已退役)。

俄羅斯已經明確表示要參與我國嫦娥探月的後續工程,包括月面科學考察站,還有更遠深空的火星聯合探測工程。歐空局則對我國天宮空間站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願,中歐航天員目前已經聯合展開了兩次聯合訓練。一次是兩年前中國航天員葉光富赴意大利參加歐空局組織實施的航天員洞穴訓練,另一次是去年歐空局航天員來華參加我國在煙臺海域組織的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

80天后國際空間站將空無一人!德國航天員:我們正加緊學中文

來華參訓的德國航天員馬蒂亞斯·毛雷爾

​歐空局德國籍航天員馬蒂亞斯·毛雷爾是一位航天材料專家,他已經學習了6年中文,他說,我們的航天員正在加緊學習中文,就像乘坐俄羅斯飛船要講俄語一樣,未來進入中國空間站中文也必將是指定的官方語言。

我國天宮空間站目前設計的三艙構型,分別是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除此之外還有巡天號光學艙作為空間站的組成部分與天宮共軌飛行,平時還有神舟載人飛船與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對接。天宮空間站設計之初就為國際合作保留了對接接口,隨著國際合作的深入,歐空局與俄羅斯都可以發射實驗艙段參與天宮空間站的後續擴建工程,屆時天宮空間站將華麗轉身為另一座國際空間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