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位不怕水的「正常寶寶」

如何培養一位不怕水的“正常寶寶”

一說起“學游泳”,很多家長會說:我家娃怕水,怎麼能學得好游泳啊?

事實上,來渤銳體育學習的小學員們,有些寶貝一開始確實表現出“怕水”的特點,需要從技術上和心理上進行雙重培訓,拖慢了教學進度。

怕水難題如何破?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會找到答案。

如何培養一位不怕水的“正常寶寶”

人在母體中孕育的時候,就是在水中。

那個時候,胎兒在羊水裡吞吐自如,水就是家園,就像後來呼吸空氣一樣。

所以,人類在自己還未覺察的時候,就對於水有天然的親近感。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兩個月大的嬰兒,完全沒有去上過游泳課,如果用合適的泳圈托住頭部放進嬰兒泳池,嬰兒就會在水中自由浮動,會流露出自然開心的表情,甚至都不願意被抱出來。

至於“怕水、怕迷了眼睛、怕嗆水”等等,往往是6歲前沒有接觸過游泳池的孩子會出現的狀況,因為被抑制天性太久,反而是“非正常”的。

寶寶心裡苦啊!

如何培養一位不怕水的“正常寶寶”

如果你家有一位怕水寶貝,不是寶貝的責任,完全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寶寶的嬰兒反射技能,沒有及早呵護天性。

比如——

○ 潛水反射

如果我們把不滿6個月嬰兒俯臥放在水裡,他會表現出協調性很好的不隨意游泳動作。

在水裡張嘴,睜眼睛,用手和腳來遊動。

現在很多嬰兒游泳,都是基於這種潛水反射,但是在6個月以後,潛水反射就會逐漸消失。

○ 閉氣反射

半歲以內的寶寶,喉部有一個特殊的瓣膜存在,在水中這個瓣膜會自動關閉氣道,就不會嗆水。

所以寶寶們在水裡張嘴、睜眼游泳,都是真實存在的游泳技能。

在6個月以後,瓣膜就會慢慢退化,1歲左右徹底消失。

○ 踏步反射

當寶寶被豎著抱起,腳被放在平面上,輕緩地向前移動時,他會自然交替雙腿,做出一連串邁步的動作。

如果我們把寶寶放在水中,他的雙腿會交換踢水,做踏步反射。也會很快學會踩水動作。

早期經常在水裡踏步的寶寶學習走路、爬行會比較快。

所以,6個月以內的寶寶,還沒有形成對水的懼怕心理,到了水裡容易放鬆,所以比不會游泳的成人更容易浮起來。

再這樣下意識地屏住呼吸,會給身體一定浮力,還可以在水裡懸漂一會兒。

但這個時間也就不到一分鐘,他們在水裡不能像大人那樣吸氣吐氣,也不是主動地憋氣,這更像一種本能的求生反應。

無論如何,這是非常珍貴的本能。

因為6個月後,小寶寶們就會因為反射消失、怕水怕生等原因而不願意下水。

如何培養一位不怕水的“正常寶寶”

如果家長能夠很好地利用這樣的本能,逐漸開發孩子的親水特性,培養一位不怕水的正常寶寶,走進游泳的世界,享受游泳帶來的美好人生——

成功率是百分百!

1 0-1歲,儘早形成定期“玩水”的機制。

水是孩子喜歡東西,應該讓孩子在玩水的過程中增加感官認知。寶貝6個月之內,就可以經常放進專業嬰兒泳池裡玩水。

洗澡的時候,用輕柔的動作和語言,讓寶貝愛上水。

如果浴缸裡放點沐浴露,弄出許多泡泡就更好玩了。

夏天在陽臺有陽光的地方上放上大大的澡盆,裝滿水,也可以玩個痛快。

玩水的時候可以用玩具提高孩子的興趣,拿小水桶澆水在寶貝身上,增加孩子的親水性。

2 1歲以後,可以去河邊、海邊玩水。

江河湖海,自然界有水域的地方,風景都很美。

在藍天白雲下,在如畫的環境中,在清爽的微風中,多鼓勵孩子去水裡玩耍。

讓孩子覺得玩水是親近大自然的活動,是天性,他就肯定不會怕水。

如果以後孩子一看見水,立刻想起來在海邊和父母的家庭度假,他怎麼可能怕水?

3 3歲以後,可以多帶孩子去水中游樂場。

家長一般都會帶孩子去迪士尼、樂高樂園等陸上的遊樂場。這些地方玩了之後,別忘記還有水裡的遊樂場。

除了好玩,這可是培養親水性的好地方。

從高高的水滑梯滑下來,衝進很深的池子裡,鼻子眼睛和水直接撞擊,在歡樂的情緒中,寶貝很容易克服對水的懼怕感。

寓教於樂,沒有比這種方式更經典的了。

經常去水中游樂場玩的孩子,一旦正式開始學游泳,學習速度都非常快,水感也很好。

4 5歲以後,和小夥伴們一起參加游泳訓練班。

有的家長認為,學游泳,要請私教一對一學,效率才高。

這也是一種誤區。

有小夥伴們一起學,寶貝不容易怕水。

因為看見別的小朋友不怕水,自如地跳進水裡,他會忘記自己怕水。

激發同理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寶貝們一起在水裡爭先恐後,奮力向前的情形,指日可待。

怕水?這麼有違天性的事情,怎麼可能發生?

所以,來渤銳體育俱樂部,和小夥伴們一起學游泳吧!

—END—

如何培養一位不怕水的“正常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