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一首《游子吟》,发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公元797年,中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组织机构的调整中,有一个叫孟郊的老员工由于笔试成绩优异被提拔为储备干部。

说起孟郊这个人,在中唐集团员工圈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说,老孟人好,业务能力强,就是死心眼,不会巴结领导,因此多少次提拔的机会都轮不上他。

大家习惯叫他老孟,不仅仅是他参加工作早,而且他确实已经老大不小了。拿到储备干部的时候,孟郊已经46岁了。

孟郊:一首《游子吟》,发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孟郊没事喜欢上上网,他觉得身边的人总是那么现实、庸俗,反而在网上能结交一些真朋友,比如韩愈啊、贾岛啊。

孟郊的网名叫孟东野。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名字,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诗囚”,能与诗仙李太白、诗圣杜子美同上《古今诗坛排行榜》的名人。

当然,那是后话。

现实中,生活还是要继续…

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在中唐集团熬了半辈子,早已经认为此生无望的孟郊,拿到“储备干部”的聘书时,岂止是欢欣雀跃,简直是得意忘形!

孟郊迅速在朋友圈更新了一首小诗,就是那首著名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一首《游子吟》,发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这首诗将过去的失意和现在的得意进行了强烈的对比,那种摁都摁不住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这在“苦思奇涩”的孟诗中也算别具一格。而从此诗中化出的成语“春风得意”,也成为顺风顺水、事业有成的代名词。

朋友圈里马上有了动静,除了祝贺之外,更多的人说他此首诗写的太应制、太应酬、太浮夸,和以前那种“苦吟”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在艺术上有失水准、大跌眼镜。

对于朋友们的祝福,孟郊表示了感谢。对于朋友们的责问,孟郊没有解释。

因为,孟郊的心,他们不懂。

这首诗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给孟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看的,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

母亲是两月前加了孟郊的微信,细心的人发现,孟郊的微信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母亲加孟郊微信之前,他的微信永远都是发表一些幽僻、清冷、苦涩的诗句,再配以朦胧、幽暗、贫苦的图片,简直是自虐派行为艺术的鼻祖。

你有时会觉得,那些“苦吟”得来的句子在冷风下摇曳,仿佛向你招手:

借车载家具,家居少于车。

极言生活困窘,当今的蚁族祖师爷。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负能量爆棚,整天想着时间的流逝,感慨着“白天不懂夜的黑”。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梦被冰冷的露水刺破,骨头被夜风吹寒。我的天哪!

这就是以前的孟郊。

而现在孟郊的虽然未改偶尔牢骚的习惯,但苦大仇深的情绪已经淡化许多,时常分享一下养生、美食等公众号,偶尔也把自己不太好的厨艺晒一下。

连他的好朋友贾岛都很惊讶:阿弥陀佛,老孟这是怎么滴啦?

《登科后》发表两天之后,一个人的点赞让孟郊的心放了下来。

他知道,老家的网络信号不好,时断时续。他知道,母亲已经分享了他的这份喜悦。

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儿子,甚至谈不上孝顺。

早年为了糊口,全国出差,与家人聚少离多。

几次与上级闹别扭,被打发到后勤部门,绩效常常停发。买房还贷,还要靠母亲的退休工资救济生活。

他知道,他无法给母亲更富足的生活。

但他不知道,他在母亲眼中,永远是天底下最优秀的男孩,没有之一。

虽然熬到了“储备干部”的职位,但储备毕竟是储备,这一储备,就是四年。

公元801年,当孟郊像往常一样在总部收拾文档,准备继续参加储备干部培训时,通知下发了。

孟郊被任命为江南溧阳大区督导。

那一夜,他一宿未眠。

直到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又是熟悉的小路,又是熟悉的家门,门没有锁,他一推而入。他走在院子里,发现豌豆般昏黄的灯光,从一扇窗子渗出来,屋里是自己的母亲。

母亲端坐着,手上是一件新缝制的衣服,衣服上密密麻麻的线是那样的清晰…在灯光的雕刻下,母亲仿佛一座雕塑。

母亲略带疲倦地抬起头,向他温和的笑着。

孟郊:一首《游子吟》,发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这时,一阵很嘈杂的声音射进耳朵,孟郊猛地一睁眼,原来是个梦。

该出发去溧阳了。

又是一个春天,远行的孟郊无限感慨。饱经世态炎凉的他心思越发敏感,有时会被小事莫名感动。

上任的路上一望无际碧绿的小草,贪婪地享受着春光,正茁壮长着。

孟郊看到小草和春晖,心里猛地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小草、春光、春光、小草,他忽然觉得这不正是自己和母亲么。

是啊,寸草不能报答春晖照临的恩,做儿子的报不尽母恩。

次日,孟郊的微信更新了一首小诗,只有短短的六句。他不会想到,这首他有感而发的小诗,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直到1200年后,依然有人用他的诗句表达对母亲的爱。

本集最后,让我们重温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并向全天下母亲致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