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一首《遊子吟》,發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公元797年,中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組織機構的調整中,有一個叫孟郊的老員工由於筆試成績優異被提拔為儲備幹部。

說起孟郊這個人,在中唐集團員工圈裡,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都說,老孟人好,業務能力強,就是死心眼,不會巴結領導,因此多少次提拔的機會都輪不上他。

大家習慣叫他老孟,不僅僅是他參加工作早,而且他確實已經老大不小了。拿到儲備幹部的時候,孟郊已經46歲了。

孟郊:一首《遊子吟》,發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孟郊沒事喜歡上上網,他覺得身邊的人總是那麼現實、庸俗,反而在網上能結交一些真朋友,比如韓愈啊、賈島啊。

孟郊的網名叫孟東野。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名字,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詩囚”,能與詩仙李太白、詩聖杜子美同上《古今詩壇排行榜》的名人。

當然,那是後話。

現實中,生活還是要繼續…

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在中唐集團熬了半輩子,早已經認為此生無望的孟郊,拿到“儲備幹部”的聘書時,豈止是歡欣雀躍,簡直是得意忘形!

孟郊迅速在朋友圈更新了一首小詩,就是那首著名的《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一首《遊子吟》,發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這首詩將過去的失意和現在的得意進行了強烈的對比,那種摁都摁不住的喜悅心情溢於言表,這在“苦思奇澀”的孟詩中也算別具一格。而從此詩中化出的成語“春風得意”,也成為順風順水、事業有成的代名詞。

朋友圈裡馬上有了動靜,除了祝賀之外,更多的人說他此首詩寫的太應制、太應酬、太浮誇,和以前那種“苦吟”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在藝術上有失水準、大跌眼鏡。

對於朋友們的祝福,孟郊表示了感謝。對於朋友們的責問,孟郊沒有解釋。

因為,孟郊的心,他們不懂。

這首詩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給孟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看的,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

母親是兩月前加了孟郊的微信,細心的人發現,孟郊的微信內容悄然發生了變化。

在母親加孟郊微信之前,他的微信永遠都是發表一些幽僻、清冷、苦澀的詩句,再配以朦朧、幽暗、貧苦的圖片,簡直是自虐派行為藝術的鼻祖。

你有時會覺得,那些“苦吟”得來的句子在冷風下搖曳,彷彿向你招手:

借車載傢俱,家居少於車。

極言生活困窘,當今的蟻族祖師爺。

日短覺易老,夜長知至寒。

負能量爆棚,整天想著時間的流逝,感慨著“白天不懂夜的黑”。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夢被冰冷的露水刺破,骨頭被夜風吹寒。我的天哪!

這就是以前的孟郊。

而現在孟郊的雖然未改偶爾牢騷的習慣,但苦大仇深的情緒已經淡化許多,時常分享一下養生、美食等公眾號,偶爾也把自己不太好的廚藝曬一下。

連他的好朋友賈島都很驚訝:阿彌陀佛,老孟這是怎麼滴啦?

《登科後》發表兩天之後,一個人的點贊讓孟郊的心放了下來。

他知道,老家的網絡信號不好,時斷時續。他知道,母親已經分享了他的這份喜悅。

他不是一個成功的兒子,甚至談不上孝順。

早年為了餬口,全國出差,與家人聚少離多。

幾次與上級鬧彆扭,被打發到後勤部門,績效常常停發。買房還貸,還要靠母親的退休工資救濟生活。

他知道,他無法給母親更富足的生活。

但他不知道,他在母親眼中,永遠是天底下最優秀的男孩,沒有之一。

雖然熬到了“儲備幹部”的職位,但儲備畢竟是儲備,這一儲備,就是四年。

公元801年,當孟郊像往常一樣在總部收拾文檔,準備繼續參加儲備幹部培訓時,通知下發了。

孟郊被任命為江南溧陽大區督導。

那一夜,他一宿未眠。

直到天快亮的時候,他才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又是熟悉的小路,又是熟悉的家門,門沒有鎖,他一推而入。他走在院子裡,發現豌豆般昏黃的燈光,從一扇窗子滲出來,屋裡是自己的母親。

母親端坐著,手上是一件新縫製的衣服,衣服上密密麻麻的線是那樣的清晰…在燈光的雕刻下,母親彷彿一座雕塑。

母親略帶疲倦地抬起頭,向他溫和的笑著。

孟郊:一首《遊子吟》,發在1200年前的朋友圈

這時,一陣很嘈雜的聲音射進耳朵,孟郊猛地一睜眼,原來是個夢。

該出發去溧陽了。

又是一個春天,遠行的孟郊無限感慨。飽經世態炎涼的他心思越發敏感,有時會被小事莫名感動。

上任的路上一望無際碧綠的小草,貪婪地享受著春光,正茁壯長著。

孟郊看到小草和春暉,心裡猛地被什麼東西揪了一下。小草、春光、春光、小草,他忽然覺得這不正是自己和母親麼。

是啊,寸草不能報答春暉照臨的恩,做兒子的報不盡母恩。

次日,孟郊的微信更新了一首小詩,只有短短的六句。他不會想到,這首他有感而發的小詩,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直到1200年後,依然有人用他的詩句表達對母親的愛。

本集最後,讓我們重溫這首膾炙人口的《遊子吟》,並向全天下母親致敬!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