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等單位多方位解讀首都雙創政策

10月15日下午,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雙創政策研討會”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市科委牽頭,市發改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稅務局、市規劃國土委、中關村管委會共同組織,市相關部門,院所、高校、企業和產業聯盟代表,以及新聞媒體代表200餘人參加會議。

北京市科委等單位多方位解讀首都雙創政策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市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集中出臺了一系列雙創政策,逐步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

此次政策研討會,重點解讀了本市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服務、稅收優惠、用地保障以及中關村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等各方面雙創政策,既介紹了各項政策的制定背景和意義,又對重點內容進行了解讀,同時印發了政策與解讀彙編,深度宣傳本市在支持雙創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新措施、新思路。

研討會上,市發改委解讀了本市優化營商環境整體情況,本市出臺“9+N”營商優化政策,解決企業在營商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各方大力精簡辦事程序,為企業和社會辦事大幅度精簡程序環節、減少時間及費用成本,進一步活躍營商環境。

市經濟信息化委系統闡述了“高精尖”產業內涵、十大“高精尖”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以及落實高精尖產業發展的重點舉措,深入解讀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六個“高精尖”產業領域指導意見。

北京市科委等單位多方位解讀首都雙創政策

市科委深入解讀了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以及科技服務業四個“高精尖”產業指導意見,同時解讀了《北京市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即28條),重點介紹了簡化預算編制、取消財政預算評審程序,擴大項目承擔單位科研自主權等改革亮點,以及推進“放管服”改革,為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鬆綁+激勵”,增強科研人員獲得感的新政策新舉措。

市人力社保局解讀了《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圍繞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和城市總體規劃佈局,對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金融、體育、教育衛生、高技能等7類人才的引進加大力度。通過多種方式不拘一格地為本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創新主體引進緊缺急需人才,進一步優化本市人才隊伍結構,加強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保障。

市稅務局解讀了小微企業和創業投資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政策重點支持技術層次的提高、技術升級與產業轉型的實現,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企業創新的成本,為技術創新注入新的動力,這些政策的實施為小微企業和創業投資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了空間。

市規劃國土委解讀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的意見(試行)》,該意見對我市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促進首都經濟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制定准入條件、創新土地利用方式、推行項目承諾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內容,力求真正做到保障產業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確保產業用地用途。

中關村管委會解讀了《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該方案的重點任務為推動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在京高校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推動在京高校與企業聯合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推動全球前沿技術創新大賽舉辦,建立中關村各分園與在京高校合作機制,支持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促進科技成果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轉化。

本次“雙創政策研討會”上集中解讀的本市營商環境、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服務、稅收優惠、用地保障以及中關村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等雙創政策,體現了國家和北京市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為我市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更好地服務創新創業者打下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