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读书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01

上初中那年,是一个特殊得不能再特殊的年份。大概对于所有经历过的中国人来说,会是一生当中难以遗忘的记忆。那一年的中国,有雪灾,有地震,也有奥运,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又喜事连连。

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只懂得在捐款箱前投入小小的善意,只知道电视机里奏起国歌时,自己会为奥运健儿们骄傲,不会明白当时看似寻常的一件件事,已经在人生墙上刻下一个个烙印。

也是这在一年,遇到了那位言之谆谆,说要奉献于农村教育的年轻教师。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凑巧接受这位老师的教诲,如今的我会不会就是不一样的模样,可能在某个三、四线城市的工厂里起早贪黑的挣钱,也可能在某处活得更加潇洒自由。我们不会猜到曾经遇到过的人和事,会不会在未来某天,自己的生活就因为某个人、某件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不会知道,他们可能已经在某个瞬间就悄悄改变了自己生命前进的方向。

当十年之后,再看来时这一路,我想当时的我足够幸运,才能在良莠不齐的农村教育里遇到这样一位鼓励学生读书、鼓励学生上进的老师。也感谢一路以来,自己的不放弃。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读书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02

仍记得初二那年,班里的女生对我说:你真的很喜欢读书啊,不吃午饭,也把钱省下来买书。

忘了后来跟她说了什么,只记得那是自己第一次没有想要解释。没有一种喜欢是无缘无故的,她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天中午我没有去吃饭,只是因为孤独。

在那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年纪里,自己一点儿也不美好,性格很男孩子气,物质匮乏,一点儿也不懂得如何装扮,让自己外形更加美好。即便初一的班主任说过,班里的同学都很想跟你交朋友。但我知道,这样的女生看似和大家关系都挺好,但不大会有很好很好的朋友陪在身边。在一个个已经抱团的女生里,想要融入,性格里的独来独往也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于是书籍便成了最好的陪伴,像一个知心好友,不会离开也不会抛弃自己,不需要担心某天会突然成了别人的陪伴。

那时候也真穷,一个星期只有三十块的生活费,除去每天三、四块的午餐费,一周省吃俭用也只有十来块能够自由支配,于是最常光顾的就是镇上那个老旧的书店里卖的最便宜的书籍。

读书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03

在上中学之前,我只有唯一的一本课外书,还是四年级为了参加数学竞赛而跟爸爸拿钱买的奥数,仍记得那本书书皮是很漂亮的黄色,封面上还画着十分可爱的数学图案。

说来遗憾,那个环境里的父母,向来只懂得让到了受教育年龄的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能够学好学校老师所教的知识便已足够,加之物质匮乏,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里是不会有课外书这类东西的存在。

读初中之后,手头有了可支配的零用钱,开始有了“为所欲为”的资本。刚开始并不懂得如何挑书,阅读能力低,只会买一本本篇幅简短的杂志,到后来逐渐进步,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再到长篇小说,后来几年就算是晦涩难懂的《西方哲学史》也能一本正经的啃下。

现今,一本书只要一瞧基本能够看出是盗版或正版,图书馆里不知名的书籍里,挑出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书籍也毫无压力。这种直觉,其实是来自于长时间的锻炼。在曾经无人指导无人教诲成长的道路上,有书籍的一路陪伴,足够慰藉几年付出。

读书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04

我慢慢觉得,读书的一大好处是:读书会让人越来越容易接受那些曾经不能接受的,理解那些曾经不能理解的。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如果说读书教会了我什么,那便是学会独处和尝试自我救赎

在众多孤独无助的日子里,它像一抹阳光温暖了一颗孤寂的心灵,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时刻就是支撑着自己走下去的信念。

后来的我,学会了一个人在午夜泡茶独品,学会了在日落时分搬着椅子坐在阳台看夕阳,那时候内心只剩享受当下的充实感,是时间力量,也是读书让一个人学会了调整情绪,学会了强大内心。

在书里我们总能审视最真实的自己,或卑鄙或伟大,或迷茫或自信。我也会不知不觉开始去思考,思考自己,思考身边人,思考我们的生存的环境,去辨别是非,去更正自己的想法。

读书似乎也会让人更加“偏执”,固执于自己的信念,不愿因为现实妥协,随之而来的也会有,对自己的选择的怀疑。他人只要稍微低头,便可能轻而易举得到所想要的。自己苦苦的坚守却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可能所有的坚持到头来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像个败北的战士,看着倒在黄泥上的战旗无能为力。大概,像个傻子吧。

读书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05

后来我发现,某种程度下,读书也是一种逃避行为。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只愿意选择做自己所认为最擅长的事,而没有勇气去接受未知的挑战,去尝试那些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

这是读书的一种失去,性格里的缺陷借用读书的躯壳来逃避残酷的事实,书籍可以是港湾也可以是杀死青蛙的温水。总记得几年前看过的一个新闻,一位已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一心渴望写书著作,不惜砸锅卖铁只为书籍能够出版,本不富裕的家庭在他对所谓梦想的坚持下更加贫困潦倒,沉迷于写作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年迈的老母亲不得不想尽办法以保证她和儿子的温饱。残酷的现实是,即便青年坚持多年,所写的文章实际上一文不值,因为才华根本配不上梦想。

对书籍的热爱并不能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能说明的是,读书对一个人有好处,但这好处并不会像许多文章里所鼓吹的。读书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容貌,读书所能改变的是一个人的精气神。

06

十年,人生的七、八之一,漫长的岁月并不漫长。读书十年,收获的许多其实无法用话语言明。我是一个无趣的人,也没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读书只能说是平淡无奇的生活里,给自己的一个小乐趣。

很荣幸,多年之后能有机会写一篇有关读书十年的文,这是当年的我所无法想象的。

故事,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